民主与民生——党的十六大以来经验与启示述评之四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2-11-01 08:52:01
分享

民主与民生的时代交响

北京,天坛。立于圜丘,极目四望。

“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曾为古代多少明君贤相所信仰,从而成就了他们的盛世传奇,而这一切的辉煌为何都一次次化为浮云,飘散在历史的烟波里?

圜丘下那象征森严等级的台阶或许就是答案——那些只向苍天屈膝的帝王们,何曾向民众低下过他们高傲的头?站在民主的对立面,他们所追求的国泰民安往往便如昙花一现。

“民主是民生的生命。失去了民主的民生体系,小到企业,大到国家,终将失去可持续发展的机会。古今都是一个理儿。”喜欢读史的青岛港集团总裁常德传好以史为鉴教育他的团队。

“我们有两个上帝,一个是客户,另一个就是职工。”常德传说,尊重职工,在公开民主的环境中,让职工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中来,结成命运共同体,这是青岛港历经百年基业长青的秘诀。

看看他们的几次“革命”,或许能理解其话中的深意:工人研制出轮胎压胎机,用“电钮革了大锤的命”;对矿石作业流程进行改造,用“鼠标革了铁锨的命”……

民主的管理激发了一线职工创造的热情,开启了青岛港港口作业“秒的时代”“毫米的时代”。职工也享受到这些“时代”的成功。

该如何把握民主与民生的关系?

“民主与民生是一对‘孪生兄弟’,谁也离不开谁。‘有禾入口’称‘和’,也就是民生;‘人皆能言’是为‘谐’,也就是民主。和谐就是民主民生的代名词……”

杭州市人大常委会负责人做出这样的比喻。

林尚立教授认为,中国稳健的民主化战略,重要的是将民主建设与民生建设有机结合,追求民主化的民生绩效。

民主与民生,根本在民。

它不是封建社会的驭民之“术”,而是现代民主社会科学发展之“道”;它不是一个抽象的口号,而是体现在对每一个人生存权、发展权、参与权、监督权的尊重!

立于圜丘,侧耳倾听。

历史的回声渐已远去。空中回荡着民主与民生的当代交响——

终于明白,“天”意味着什么!

民主与民生的未来畅想

临近清明,吉林省梨树县新风村终于迎来了迟到的选举。

梨树县曾是“海选”的发源地。然而,就在这里,两年前因违规投票选举流产。顶着料峭的晨风,1300多名村民选出新的村委会主任。

从发起“海选”到“海选”流产,新风村的经济曾经一落千丈。如今,当民主大旗重新高擎,民生也有了新的希望。

民主与民生,时代的呼唤。呼唤是那样的迫切,注定要在滴水穿石、聚沙成塔的不懈坚持中去收获。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说,首要的是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要跟上时代的变化,跟上群众思想观念的变化,多一些民主和服务意识,少一些“权力的傲慢”。

30年前,落户一个项目,建设一个工厂,群众往往会拍手称快。今天,人们首先要问,项目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工厂会不会破坏生态环境?

一旦群众没有机会了解实情,没有渠道表达意见,即使项目将带来巨额利税、解决大量就业,即使工程进行了“最严格的环评”,群众也可能会因为不信任,用自己的方式投下“反对票”。

近期发生的一系列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事件告诫我们,忽视了群众知情和参与权,“民心工程”也可能办成“民怨工程”。

凤阳县委书记张勇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如果领导还想板着面孔做报告,关起门来做决策,那只会在现实中碰壁了。”

更需要清醒看到的是,中国人口多、底子薄,每一个民生问题都是“世界级”的,推进民主同样艰巨而复杂。

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房宁说,中国渐进改革最重要的是从实际出发,逐步发展和扩大人民各项权利。这是中国模式的一大内涵,需要继续坚持。

我们需要奋起而行,更要脚踏实地,用每一个人、每一个地方的一小步,迈出整个民族的一大步。

推进民主,改善民生,世界的潮流。

任何一个国家迈向现代化,必须迈过民主和民生两道门槛。

南京市六合区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李志强谈了自己的感受:基层民主探索要适合中国国情。

德国《新德意志报》评论: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民主。

回首这十年的民主、民生路,叶笃初感慨地说,中国的经验就是“博观约取、厚积薄发”,落脚点是符合中国国情。民主和民生不求时髦,千好万好,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最好。

“我们不但要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还要把各种行之有效的民主制度科学整合起来,让它们发挥1+1大于2的效果。”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所长李林说。

从人治到法治,从一事一解决到事事靠制度,中国的民主建设与民生保障正一步步走向成熟。

“时间是能力等待开发的地盘”。

在未来的广阔时空里,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必将耕耘出民主与民生共同生长的锦绣沃野。

(据新华社北京10月31日电 记者赵承、张晓松、刘铮、崔清新、林晖、葛如江、王勉、邓华宁)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