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文艺评论的“辽宁品牌”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打造文艺评论的“辽宁品牌”
□记者/王研
“‘廖文’文章和‘重估中国当代文学价值’等系列策划,凝结的心血和诚意有目共睹,它发出的声音应会在文化建设的漫漫长路上回荡它的余响,留下它应有的位置”。今年4月,《人民日报》一篇评论文章在谈及辽宁文艺评论时做如是评价。近年来,我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工作,以“廖文”文艺评论系列文章为重点,打造文艺评论的“辽宁品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自2010年起,我省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等国家重要报刊发表“廖文”系列文艺评论文章30余篇。同时,在《辽宁日报》开辟文艺评论阵地,先后推出“重估中国当代文学价值”等多个大型专题策划活动。加强对省内文艺评论的扶持和指导,支持《当代作家评论》等文学评论期刊提高办刊质量和学术影响力,举办了一系列在全国有影响的学术交流活动,并组织力量开展文艺理论重要课题攻关。
上述工作的开展,似一阵劲风,为辽宁文艺评论注入了新的活力,影响和带动着整个辽宁文艺评论从观念到文风的悄然转变。
“廖文”成为广受关注的文艺评论品牌
“精品的生命在哪里?我们应该鲜明地回答,精品的生命在人民和生活中。它得以存在和传承的根本标准是:人民需要不需要,满意不满意,欢迎不欢迎”。2010年6月,《人民日报》文艺评论版先后发表3篇署名“廖文”的文章,分别为:《文艺精品:为人民而生》、《群众文化:为人民而坚守》和《文艺批评:为人民而担当》。文章立场鲜明、风格硬朗、晓畅有力。甫一出现,便引发关注,受到好评。自此,“廖文”开始活跃于文艺批评领域,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等国家重要报刊频频发声,以鲜明的价值立场、锐利的理论视角和富有特色的文风,陆续关注和探讨了“文艺精品”、“文艺批评”、“群众文化”、“现实主义”等一系列重要文艺理论问题。其中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等媒体转载。
在思考和论述问题的过程中,“廖文”逐渐确立起自己鲜明的风格和特色,包括张扬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致力于学理化、学术性和创新性表达;直面现实、褒贬鲜明并具有建设性。特别是“廖文”将事关文艺存在、发展根本的原点问题,作为评论焦点和关注重心,切中当下文艺创作实践的要害。在文艺生产市场化、文艺思潮多元化、文艺需求多样化的形势下,意在催生与当前文艺实践相对接的批评话语。
正如有关专家评价的,“‘廖文’在寻找一种新的主流意识形态在学术领域实现引领的途径,在实践一种引领和规范社会文化与文艺方式的文艺引导理念。”
文艺评论对于引导规范文学艺术的创作生产、促进文艺的发展繁荣具有重要作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中强调,要加强文艺理论建设,培养高素质文艺评论队伍,开展积极健康的文艺批评,褒优贬劣,激浊扬清。我省集中力量,打造“廖文”文艺评论品牌,就是要通过“廖文”系列文章体现对文艺评论方向和方式的追求,在文艺批评阵地上更鲜明地高举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旗帜,让党的文艺主张发出更加强有力的声音。
三大措施加强文艺评论工作
我省把文艺评论作为推进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任务来加以重视,多方推动。在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中,对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作出了专门的强调和部署,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要求,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并推动文艺评论工作的有效开展。
首先是指导《辽宁日报》办好“文化观察”专版,开拓视野,关注文艺领域重大问题,扩大文艺评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2009年以来,《辽宁日报》先后推出“重估中国当代文学价值”、“重估中国当代文学批评”两个大型专题策划活动,共发专版50多块,累计发稿42万字。国内外上百位作家、批评家、学者以不同方式参与其中。两个“重估”使学术深度和大众传播效果得到较好的契合,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探索与争鸣》、《北京文学》等媒体以及各大门户网站都进行了报道和转载。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评价“重估”策划:“在文化发展战略上是有眼光的,有独到之处。”
同时,积极指导和扶持《当代作家评论》等省内文艺评论期刊。在办刊环境、办刊条件上提供有力帮助,努力提高办刊质量,扩大学术影响。先后组织了“文学批评:反思与重建”、“坚守文化立场重塑批评精神”等全国性学术研讨会,邀请一批国内一流的批评家、作家、学者,为文艺发展把脉,共同探讨文艺评论建设的方法、路径。
此外,还确定了重大文艺理论课题,组织集体攻关。2011年5月,省委宣传部承担的“当代西方文论批判性研究”课题,被全国社科规划办批准为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该项目主要审视改革开放以来持续的当代西方文论热,从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出发,对当代西方文论进行批判性研究。省内外一批专家学者获邀参与研究,力争在重大文艺理论问题上形成高质量的学术成果。
继续探索文艺评论工作的新途径
我省文艺评论工作的开展得到了中央领导、新闻媒体、学术机构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肯定。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为“廖文”评论文章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廖文”在引领文学创作的正确方向上作出的积极贡献。今年5月份,在中宣部召开了文艺评论工作座谈会。我省在会上全面介绍了打造“廖文”品牌、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工作的经验。与会同志认为,辽宁在文艺评论工作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发表了大量评论文章。这些文章有思想、有分量、有影响,在坚持正确创作方向、引领文艺创作生产、培育大众审美趣味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今年4月,《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文化建设的“辽宁声音”》的评论文章,文中说,“文化建设的‘辽宁声音’并非空穴来风,它得益于辽宁丰厚的文学积淀,更得益于辽宁省委、省政府文化建设的高度自觉和实实在在的文化支持,如此才整合了社会文化建设的多种资源,把文化强省乃至文化强国的宏大设想化作一连串细致绵密的文化针脚。”
新形势下,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必须探索新的途径、新的方式、新的办法,必须善于运用文艺评论,把党的政治优势、思想优势转化为专业优势、学术优势,使党的文艺主张更容易为广大文艺家、广大群众所接受和赞赏,提高党领导文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对此,我省的文艺评论工作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今后,我省还将继续贯彻和落实中央精神,进一步增强对文艺创作的引导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加强文艺评论阵地和队伍建设,进一步形成导向正确、积极健康、活跃生动的文艺评论氛围,使文艺评论工作迈上新的台阶,在引领文艺创作的正确方向上作出更大的贡献。
来源:辽宁日报 编辑:张少虎
热门推荐
更多>- 一往情深深几许?七夕寻觅光影故事背后的爱情箴言
- 为生活添色彩 盘点纽约帝国大厦灯光秀特别造型
- 中国道协否认发谴责《道士下山》声明:对影片持包容心态
- 双胞胎宝宝激萌走红屡遭搭讪 辣妈写答题板机智回应
- 工作也是围城 毕业三年你“跳”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