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启动共建优质生活圈 涉5大合作领域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昨日,由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香港环境局、澳门运输工务司联合组织编制、我国首部以“优质生活”为主题的区域合作规划——《共建优质生活圈专项规划》在粤港澳三地同步对外发布。
《共建优质生活圈专项规划》的主体内容是:提出区域发展愿景,明确要将大珠三角建设成为具有示范意义的绿色宜居城市群区域。《规划》对环境生态质量、低碳发展、文化民生合作、空间协调发展、绿色交通和便利通关等5大领域提出了具体的合作内容,既涉及区域发展的根本性长远问题,也涉及三地居民生活的切身问题。
其中,《规划》提出,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共建优质生活圈的前提条件,优化区域大气监测网络,加强区域大气、水环境质量和污染控制合作;将促进绿色交通和通关便利作为共建优质生活圈的重要支撑,借鉴北美地区跨界交通管理经验,逐步使粤港、粤澳邻近地区的交通条件接近同城化水平。
省住建厅有关负责人表示,粤港澳共同编制《共建优质生活圈专项规划》,是在粤港澳共同完成《大珠三角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研究》、积累合作经验的基础上,首次开展的跨不同政治体制的区域合作规划。
该负责人表示,《规划》将粤港澳战略层面的合作与协调,从经济布局、基础设施等领域扩展到围绕区域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对环境、经济、空间、民生等领域全面统筹的协调和共建,显示了大珠三角区域的协作方式和主题正在发生深刻转变。区域协作的主题已不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在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环境中,优质生活已经成为区域和城市吸引投资、汇聚人才、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有关专家指出,本次规划的编制是顺应国际潮流、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在可持续发展原则下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新闻背景
《规划》编制历时近3年
此次出台的《共建优质生活圈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历时近3年。笔者了解到,《规划》的缘起可以追溯到2008年。
2008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与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达成共识,两地共同研究,推动建设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绿色大珠三角地区优质生活圈”。
2008年底国务院颁布《珠三角规划纲要》,在“推进与港澳更紧密合作”的主题下提出“共建优质生活圈”,并明确“支持粤港澳三地在中央有关部门指导下,扩大就合作事宜进行自主协商的范围。鼓励在协商一致的前提下,与港澳共同编制区域合作规划”。
2009年3月,汪洋和曾荫权就共同推动落实《纲要》、深化粤港紧密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达成了重要共识。双方一致认为,应共同研究制定粤港合作框架协议,出台深化粤港紧密合作的实际举措,包括共同编制“共建优质生活圈”专项合作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专项合作规划,为粤港两地民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和生活环境,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并合理配置资源,为深化粤港紧密合作奠定基础。
由此,共同编制《共建优质生活圈专项规划》的工作纳入《粤港合作框架协议》、《粤澳合作框架协议》,并随之进入正式编制阶段。
《共建优质生活圈专项规划》亮点解读
参与规划制定的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李贵才认为,共建优质生活圈的意义在于提出大珠三角城市发展转型的重要方向,以优质的生活质量作为核心竞争力,吸引高级人才向大珠三角汇集。
亮点1 环境生态
三地考虑逐步增加PM2.5为大气环境管理目标
《规划》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共建优质生活圈的前提条件,开展粤港、粤澳邻接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优化区域大气监测网络,加强区域大气、水环境质量和污染控制合作,以及探索在西江乃至整个珠江流域6省(区)及港、澳间建立长效的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协调管理机制的可能性。
《规划》提出,将“环珠江口湾区”作为大珠江三角洲地区生态安全体系的核心支撑区域加以保护和建设;规划饮用水水源取水口一定范围内应严格禁止工业废水排放;建议在现行空气污染管理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三地考虑逐步增加PM2.5、O3的大气环境管理目标。
解读: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长城认为,要构建高品质的粤港澳优质生活圈,环境是最重要的因素。
在水环境综合治理方面,李贵才认为,一方面是区域环境治理,要结合各自的水污染控制制度和标准,推进水污染控制目标联合管理,并且深化珠江口海域、深圳湾、大鹏湾等邻接水环境的保护合作;另一方面是水资源的综合调配,这需要包括西江、北江等珠江流域的合作协调。
亮点2 低碳发展
大珠三角共建“低碳发展示范区域”
《规划》建议,将大珠三角地区作为全国乃至全球在快速城市化地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低碳发展示范区域”;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力度,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排放产业扩张,大力鼓励低消耗、低排放的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等发展;大力倡导低碳型消费和生活方式;促进使用低碳排放车辆,争取在广东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解读: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常务副院长曾辉认为,大珠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城镇群之一,理应在低碳发展方面承担重要的战略责任,同时低碳发展也可以为珠三角的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发展转型提供重要的契机,因此它是共建优质生活圈必然的方向。
但曾辉指出,大珠三角要转向低碳发展,意味着在广泛的领域进行一场深刻的变革。这场变革将涉及到区域的产业发展、能源利用、城乡建设、交通方式乃至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需要巨大的付出、历史的机遇和艰难的抉择。
亮点3 文化民生
借鉴供港澳食品经验,提升珠三角食品安全水平
《规划》提出,提升食品安全水平,需要借鉴供港澳食品企业经验,尝试将供港澳食品企业的生产过程、管理体系等,向广东省内一般的食品企业推广,促使珠三角地区食品安全整体水平提升;促进基础教育合作,推动港澳子弟班发展:在现行办学机制的基础上,加强课程设置和教材跟港澳衔接,完善教学方式,优化考试制度安排,便于将来就读港澳子弟班的具有港澳身份的学生以同等资格申请入读港澳的中学;深化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借鉴港澳养老机构先进模式和管理经验,提高养老机构服务质量,鼓励港澳社会力量来珠三角兴办社会福利机构,研究港澳在粤居住者养老福利保障制度对接的可行性。
解读:李贵才认为,所谓“优质生活”必须体现在民众最为关切的文化、教育、食品等公民权利之上,在“一国两制”的体制下,珠三角区域内已经形成了居民跨界生活的需求。应在加快珠三角社会福利领域改革的基础上,以港澳社会力量来珠三角兴办社会福利机构和便利港澳居民跨界养老为重点,推进社会福利跨界合作,提高区域社会福利水平。
亮点4 空间组织
开展跨界“绿道”联系研究
《规划》提出,三地要开展跨界“绿道”联系研究,建设跨界生态廊道,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并塑造优美的跨界景观;吸引港澳旅游业资源,深度参与珠三角地区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经营,扩展港澳旅游业的发展空间,提升大珠三角旅游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解读: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总工程师马向明认为,随着横琴、前海、南沙等区域的跨境合作,珠三角与港澳之间的跨境空间协调发展也显现出越来越大的潜力,如果能像《规划》所说的那样,顺利地将“绿道”、轨道与港澳加强衔接,并探索设立跨界的旅游合作区、生活合作区等,那么将来的大珠三角就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跨界生活很便利的宜居区域了。
亮点5 交通组织
珠三角城市居民有望同享港澳居民同等通关便利
《规划》中提到,考虑逐步扩展珠三角各城市户籍人口赴港澳“一签多行”的政策,允许各城市常住但非户籍人口在居住地办理个人游签注,并考虑允许其中符合一定条件的居民“一签多行”;进一步加强粤澳间通关便利,远期考虑给予珠三角各城市的居民与香港澳门居民同样的方便;加强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与港澳的衔接:进一步探讨将穗莞深城际线延伸至前海、福田中心区,并与港深西部快速轨道接驳的可行性;加强广珠城际轨道交通与澳门轻轨的衔接,合理规划建设轻轨交通枢纽;研究逐步延长口岸通关时间,并进一步完善e道自助通关服务、简化跨境通关手续,必要时,考虑逐步增加实行24小时通关的陆路口岸。
解读: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宋家骅认为,应该在大珠三角构筑绿色、高效、便捷、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的区域综合交通系统,提供“优质”的交通条件和交通服务,提供更紧密、更方便的跨界交通服务和更便利的通关,推动优质生活圈的形成和发展(记者/吴哲实习生/阮文娜 通讯员/岳建轩)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冯媛
热门推荐
更多>- 地球的颜值居然可以这么高
- 不得民心
- 世界上最性感的脱衣舞娘
-
设计师给儿子做了一个会变形的蛋糕
- 世锦赛温馨一幕:“肇事”摄像师送博尔特手链 飞人竖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