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成为深圳代名词 《人民日报海外版》发文分析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综合创新生态体系的深圳实践
35年前的“科技荒漠”,到如今的“科技绿洲”,从“三来一补”的加工业,到如今科技产品海量出口。深圳成为高新技术产业重镇,更成为科技创新的代名词。文章认为,深圳的华丽转身,源自城市发展战略中,自觉的创新意识和执著的创新追求。
文章分析,一是在顶层设计上,深圳完善了自主创新的政策法规体系。在深圳自主创新发展的不同阶段,都出台了不少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文件。同时,深圳是全国首个将专利、商标、版权、技术秘密等知识产权进行集中管理的城市,在全国设立第一个知识产权法庭,通过加强执法和司法的力度,从立法、执法等方向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击侵权、假冒行为,保护创新成果。
二是持续加大政府科技投入。文章指出,深圳市财政对科技创新一直“舍得投入”:2009年,受经济危机影响,在当年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下降的情况下,市财政安排的市科技研发资金仍然实现同比增长超过40%。201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全市GDP的比重为4.02%,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
三是加强创新载体建设聚集创新资源。目前,深圳的各类创新载体超过1100家。2014年,深圳支持重大技术攻关项目147项,投入6亿元,在4G技术、基因测序分析、超材料、新能源汽车、3D显示等领域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位居世界前列。文章分析,通过实施“孔雀计划”等,深圳面向海内外引进高层次人才及团队;发挥“三部(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两院(中科院、工程院)、一省(广东省)”产学研合作优势,组建高水平的产学研创新联盟和基地;推进“深港创新圈”建设,集聚了香港优质创新资源;建设了包括技术产权交易在内的深圳联合产权交易中心,设立了按市场化运作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完善资金链和投融资机制;建成了一批公共技术平台,支持企业的技改和研发活动,降低企业创新成本。
热门推荐
更多>中国日报一周图片精选:4月11日-17日
2015中国国际照相机械影像器材与技术博览会在京开幕
芦山地震重建:屋顶上的“LOVE”
天津实施全国首例儿童二次亲体肝移植 父母接力献肝救子
“华中第一高楼”封顶 情侣建设者楼顶浪漫求婚
内蒙古阿尔山惊现红色天空下泥雨
浙江温岭一工厂发生火灾 浓烟滚滚
北京沙尘暴后迎蓝天
沙尘暴突袭京城 市区能见度骤减
父亲为救子街头扮马让人骑:市民捐款无人骑
草根演员扮鬼子4年"死"6千次 曾遭游客殴打
七旬澳洲老太西安拜师学太极拳 坚持练习十五年
乐视超级手机首发 打造全明星阵容发布会
呼格案真凶赵志红今日二审 一审被判处死刑
《冰与火之歌》大型纸雕亮相北京王府井
捕鸟“天网”绕山头数圈挂满鸟儿尸体
温州矾山杜鹃花节一架子坍塌 多人受伤
大卫·霍克尼北大讲座 场面火爆临时加直播分场
![](http://cnews.chinadaily.com.cn/img/attachement/jpg/site1/20150414/0023ae72898c1697034902.jpg)
![](http://cnews.chinadaily.com.cn/img/attachement/jpg/site1/20150409/0023ae72898c169071324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