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抒写黑土地的春天——吉林省土地保护治理工作纪实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千百年来,生活在吉林这片沃土上的人们常常这样形容脚下土地之肥沃——“一两土二两油”。得天独厚的黑土地,孕育出了“大粮仓”。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统计,我省黑土总面积有1650余万亩,约占全国黑土总面积的20%。黑的土长出金黄的谷,去年,我省粮食总产量达到706.6亿斤,位居全国第四位。

然而,曾经“攥一把能出油,插根筷子能发芽”的黑土地,因风蚀、水蚀,沙化、碱化、退化,以及建设占用等原因,面积在不断减少,黑土层的有机质含量也由历史上的4%-8%,下降到现在的2%-3%。

为此,黑土地保护被省委、省政府纳入日程,把黑土地保护治理工程作为全省重点生态保护工程之一,并采取一系列保护性措施让不堪重负的黑土地得到休养生息。在《2015年吉林省一号文件》中提到,我省将开展黑土地保护治理试点工作,研究制定黑土地保护治理规划。

期盼——寄予在黑土地

在九三学社吉林省委副主委金国庆的办公桌上,有一摞厚厚的调研报告。在这份报告里,金国庆做了大量的标注和注解。为了这份报告,金国庆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也一直在思索保护黑土地的对策和建议。他说:“目前吉林省耕地面积紧张,但粮食刚性需求不断增长;土壤可耕性严重退化,但是缺乏有效阻控。”他建议,针对黑土地肥力退化、耕层变薄、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和土壤功能退化等问题,通过深松、深翻以及秸秆还田、秸秆覆盖、增施有机肥、平衡施肥、深层培肥等措施进行土壤改良,增强耕层厚度。

在讲述这番话的时候,金国庆的眼神里流露出浓重的迫切与期盼。

雪后的榆树市恩育乡红庙村后红庙屯一片银装素裹。每天,村民们都会把生活垃圾运到屯子南边,那里有一处垃圾场,垃圾场上有一个粪堆。72岁的村民组长盖长发告诉记者,每年秋收之后,村民们就把秸秆、动物粪便等运到这里发酵,第二年春天,形成的农家肥就被运到地里。

金国庆对于黑土地的期盼,在后红庙屯成为了现实。在这里,保护黑土地的意识融入到农业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在农家肥施用上做文章,在生产环节上想办法,在土地产出物利用上找措施。而这些,正是我省黑土地保护治理试点工作迈出的坚实一步。

2014年,我省先行启动中部粮食主产区黑土地保护治理试点工作,在榆树等3个县(市)建设综合保护治理试点片,在伊通等6个县(市)建设水土流失治理试点片。重点实施田间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水土流失治理等8个项目。2015年,试点范围将扩大到15个县(市、区)和1个农场,并增加控肥控药控水试点和秸秆碳化还田2项试点内容。

地实则粮丰。省农委主任李国强告诉记者,2014年我省启动了综合保护治理和水土流失治理两个试点片,探索保护性耕作、水土流失、提升有机质、农田防护林、污染防治等8种保护治理模式。为保护宝贵的黑土资源,为助推我省粮食产量继续提升,在这片凝聚着豪放和执著品性的黑土地上,守护黑土的人们正做着不懈的探索和努力。

珍惜——播撒在黑土地

“千年好土这么肥,不能在我们手里给整没。”在吉林市孤店子镇大荒地村,村支书刘延东口中的“顺口溜”一套又一套。在他眼里,肥沃的黑土既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祖先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更是农民和农业发展的命根子。

生活在这个以现代农业起家,发展为农业现代化与就地城镇化同步推进的“明星村”,大荒地村副书记姜弈利感慨良多。他说:“是表土剥离,让我们既得到了占地补偿,同时还获得了优质土地,企业也赢得了效益,一举多得。”刘延东又说:“城镇化再着急,也要表土剥离。”

据省国土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省就在不断探索耕作层土壤“搬家”、保护珍贵黑土地的做法,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省半数以上县(市、区)已探索开展了耕作层土壤剥离和利用工作,剥离耕作层土壤面积超过20万亩,剥离土方量超过5000万立方米,使得3万多亩优质耕地的耕作层土壤得以保留下来,并形成了具有我省特色的“表土剥离,移土培肥,改良耕地,保护生态”工作机制。

在德惠市松花江镇东龙村,村民用铁锹在地上挖坑,几锹下去,都是松软的黑色土壤,挖到大约40厘米深的地方,坑底露出了黄土。村民告诉记者,这里原本是一个平均深度达到3米的大黄土坑,既不能种田,也不能做鱼塘。2013年,德惠市通过土地整理,回填土方3600多立方米,表层又覆盖了黑土,使这个无法利用的黄土坑又恢复成良田。

有专家指出,通过对土地表土进行剥离并另行存储,可保护高肥力土壤资源不流失、不浪费。工程完成后,用原来的表土进行造地复垦,可以恢复原土地面积和耕植能力。表土剥离再利用技术具有保护耕地资源、节省工程投资、增加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多重巨大价值。

表土剥离,只是启动实施我省中部黑土地保护治理工程的其中一项。2014年,我省以治理水土流失为重点,对黑土区内的退化黑土资源进行综合整治,重点开展表土剥离、农田水利设施、防旱除涝、控制水土流失等治理工程,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率。大力推广土壤改良、农田养分管理等土地持续利用技术,对地势平坦、集中连片、土壤肥力较高的黑土地,以建成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为目标。对因过度使用、利用不当造成的高强度侵蚀地,以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全面加强黑土地治理。

希望——根植在黑土地

退化了的黑土地,能恢复当年的模样?

憨厚的庄稼汉子张凤财斩钉截铁地回答:“能!”

张凤财是九台市纪家镇太平村凤财种植家庭农场的农场主。2014年,他的家庭农场承包了400公顷耕地。备耕时节,张凤财告诉记者,“去年的收成还不错。每公顷平均产量达到了1万公斤。”谈起丰收的秘诀,张凤财说,他用对了技术。

凤财种植家庭农场的400公顷耕地都采用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用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增加了土壤含水量,提高了肥力,保水、保肥、保土,还节约开支,减少了劳动力,增产很明显。”张凤财说。”

“今年我还会继续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同时我还打算再多承包些土地,再买几台新农机。”张凤财说,新的一年,他要不断努力,让农场的经营更加红红火火。

“这15公顷土地可是我们的‘宝地’。”在四平市梨树县梨树镇高家村,望着眼前这一片用铁丝围栏围起来的土地,55岁的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有些激动。

围栏内的土地,是梨树县玉米秸秆覆盖免耕栽培技术试验田。试验田里,既有倒掉的秸秆,在地上厚厚地覆盖了一层,也有没收割的秸秆立在地里,有高有低,看上去有些杂乱。王贵满说:“从保护土壤的角度讲,种地不是侍弄得越干净越好,相反,要种得埋汰。”他介绍,经过8年的试验表明,连续实施秸秆覆盖免耕后,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常规种植的地块有了大幅度提高,含水量也有所增加。“最直观的结果就是,在实施保护性耕作的田块,每平方米蚯蚓的数量达到120多条,是常规垄作的6倍。大量蚯蚓活动,使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的土壤有着良好的孔隙度,土壤不至于太过坚实,更适合玉米根系的生长。” “今年我省将重点推广至少500万亩的保护性耕作,一方面有效保护黑土地,另一方面也能做到稳定粮食产量。”李国强介绍,未来我省将不再单纯地追求粮食总产量的提升,而是要采取保护性耕作,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今年,全省还将完成黑土地整治面积495万亩,治理后粮食生产能力平均亩产提高10%以上。

一个个事例、一组组数字、一幕幕场景,再现了人们对于黑土地保护的成果,昔日的黑土不堪重负,今日的黑土生机盎然。在这片广袤富饶的黑土地上,人们在用真诚的实践和探索,抒写着黑土地的优势与辉煌。

分享到6.79K
编辑: 杨舒文标签: 黑土地 吉林 春天 保护 治理
出师不利 报应
起底黑石集团:华尔街“无冕之王”缘何爱上房地产 中国钢铁“大抛售”:亚洲攻守战或打响
大片半裸遮胸热辣!C罗前女友伊莲娜登体育画报 奥斯卡红毯:“石头姐”优雅复古 洛佩兹深V惊艳
争做好命女 心理学家教你学撒娇 超模性感演绎奢华珠宝大片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专题

      2015年地方两会大幕拉开。

      详细>>

      今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详细>>

      热烈庆祝澳门回归十五周年。

      详细>>

      新闻排行

      24小时热评排行

        圆梦北京之《90后的青春》

        详细>>

        圆梦北京之《梦想成画》

        详细>>

        圆梦北京之《闯关大年夜》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