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妇耄耋之年穿婚纱 相爱66年迎"超钻石婚"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幸福,莫过于和心爱的人过一辈子。延庆县永宁镇的一对老人,不仅将这种幸福延续了66年,还迎来了“超钻石婚”的日子,补拍婚纱照。这位丈夫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那就是抗美援朝老兵。
因为梦
耄耋之年穿婚纱 人生头一遭
秋日的一个上午,延庆永宁镇古城,温柔的日光从树叶的缝隙中倾泻而下,照在刘永珍百年的青砖老屋上,也照在与他结婚66年的老伴儿钱淑兰身上。
86岁的钱淑兰坐在院子里,穿着雪白的曳地婚纱,披肩、皇后冠、耳环、戒指一个不少。
被邻居“围观”,钱淑兰显得有点不好意思。
老太太喜欢照相,卧室整面墙上挂满了夫妻俩各个年龄段的照片,笑容灿烂。
“我这是人生头一遭啊。”屋子里,刘永珍已经穿上红衬衫,花白头发也上了发胶定型。黑西装上了身,外人还真看不出83岁高龄。出门前,老人在胸前别上三枚军功章,这是他一辈子的宝贝,是曾经参加解放战争、朝鲜战争的证明。
“来来来,离近一点,看镜头。”永宁镇两名工作人员在老人背后拉上天安门背景,“咔嚓、咔嚓”的快门声中,两位老人完成“超钻石婚”纪念照片的拍摄。
永宁镇文化宣传部门介绍,他们在一次活动中,得知老人想补拍婚纱照,就请来化妆师、摄影师帮老人完成这个愿望。
因为爱
参军离家有十载 没想过分开
1948年,17岁的刘永珍与20岁的钱淑兰结为夫妇,当时真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前两人都没有见过面,请亲戚邻居吃了顿饭,就成了家,没想到两人一见钟情。
结婚才两天,解放军就进入了永宁古城。第12天,刘永珍应征入伍,随同解放军南征北战。临走前他对自己的新婚妻子只说了一句:“我要是回不来,你就改嫁吧!”
“他临走还不忘为我着想,给我留条后路,也就是这句话一直支撑着我。”刘淑兰说着,眼角湿润了。
新中国成立后,刘永珍又奉命参加抗美援朝志愿军。离家的三年,一次也没跟家里联系过。钱淑兰写了很多信,却没有条件寄出去。她守着儿女,下地干活,一个人撑着家,生活再艰苦,也没有过改嫁的念头。
刘永珍大笑着讲述自己的“光荣”一生。回国后,他被分配到天津工作,但是出于对老家妻儿的思念,他执意复员。那时候,由于种种原因,他与钱淑兰的七个孩子只存活了两个。
1958年,钱淑兰等来了离家十载的丈夫,从此厮守一生。
因为你
宅家哪儿都不去 补偿那些年
钱淑兰喜欢热闹,早晨起来要绕着古城街走一遭,刘永珍喜欢安静,独自在小院里侍弄香菜、小白菜,还有老伴儿养的六月菊、旱莲花……照看一大片花草。
“我叔公还给婶婆拍照哩,用手机。”刘永珍的侄媳妇也已经是古稀老人。她说,爱照相的钱淑兰没少让老伴儿给自己用手机和花草合影。
上了年纪,两口子一天吃两餐。馒头、面条、小米粥、棒碴粥、莜面卷,灶台里总是最家常的饭菜,一起做,一起吃,总是特别香甜。
除了遛弯,他们的娱乐就是看电视。这个刘永珍说了算,说看什么就是什么,有时候看“战斗片”,但是最喜欢看的还是《打金枝》、《王宝钏》、《三娘教子》这些“老戏”。钱淑兰听不太懂,刘永珍就“聊”给她听。有时候钱淑兰听着听着就咯咯笑起来,有时候却打盹睡着了。
“我哪里也不想去,就在家里眯着。”问起老年的愿望,刘永珍表示,多陪老伴儿一天是一天,补一补那些年欠下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