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20年:网事并不如烟
文/张吉顺
今年是中国互联网20年,20年来,中国的互联网给中国人带来的变化可以说是天翻地覆。以最常见的一幕:城市里普通上班一族的出行为例,现在已经很难看到在公交车上坐车看报纸的人了,而是都在看手机。看手机上的新闻,看手机上的游戏,看手机上的电视,看手机上的电影。具体到我个人,屈指算来,我接触网络也有17年之久了,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中国的互联网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认识网络始于张树新的赢海威时空
20年前的1994年,我还是一名电视新闻工作者,那时候我在S城市电视台做记者编辑工作,记得我家的第一台电脑正是1994年购买的,那时候电脑还是很昂贵的东西,所以我家购买的电脑还是一台组装兼容机,尽管如此,那台电脑仍然是我家整个居住的那栋楼的第一台电脑。由于当时的条件所限,自然这台电脑不能上网,但是我还是经常用它打些材料,打些采写的新闻。我用五笔打字的输入方式正是那第一台电脑的功劳。记得当时练习五笔输入还正经练习了很长时间的。时间过得很快,到了1996年底原来的电脑已经不能跟上形势了,于是我又购买了我家的第二台电脑,这台电脑已经可以通过电话拨号上网了。记得当时上网看的是赢海威时空,内容虽然跟今天的网页无法相比,但仍然让人非常的兴奋,也由此记住了中国的互联网先行者——张树新女士。她是赢海威时空的创建者,人们耳熟能详今天的互联网大佬们,什么马云、马化腾、李彦宏,可张树新对中国互联网的贡献在我的心目中一点也不比他们差,张树新绝对是中国互联网的先驱式的人物。
1997年,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从S城市电视台调到了S城市广播电视报工作,仍然做编辑记者,当时在报社做编辑还几乎没有人用互联网上的稿件,基本上还是“剪刀加浆糊”的传统编辑时代。但由于我家有电脑并且能上网,所以从网上下载了一些稿件。这些稿件给我的编辑生活带来的变化绝对是颠覆式的,因为当时全报社所有的编辑还没有一个人从网上下载稿件进行报纸稿件的编辑。网上的稿件不但质量高,而且可读性也非常的强,大受读者好评,报纸也比因此比往好卖许多。自己也觉得找到了办好报纸的金钥匙,同时也为自己从电视台的记者转行为报纸的编辑而内心非常高兴。
热门推荐
更多>中国日报一周图片精选:5月23日—6月6日
上海虹桥火车站发生血腥斗殴
贵州仁怀茅台大桥及钟楼整体爆破成功
国内数位足球宝贝助威世界杯
雅安大妈高速路上的广场舞
北京颐和园迎来对公众开放100周年
世界麻将大师邀请赛 中国大妈PK洋妞
四川甘孜藏区文化旅游宣传周在京启动
大雨袭来 北京市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山东农民工火中救工友 全身被烧伤99%
美哈佛大学图书馆证实发现首本人皮书 皮肤来自女人背部
贵州剑河山洪爆发数百栋民房损毁
昆明1.2亿私人飞机开卖 云南富豪组团“看货”
四川:出租车违规变道撞上价值近千万劳斯莱斯(图)
中越边境广西防城港交警今起佩枪执勤
福州道路塌陷犹如“天坑”
重庆车展惊现“啦叭车” 周身装音响造形古怪
今夏西瓜很忙 加拿大艺术家用西瓜雕刻出惊人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