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队里 空谷幽兰
杨兴玲,安徽定远人,供职于安徽省广播电视台,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安徽省诗词学会副秘书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省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省直书画家协会副主席,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协会副主席,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省松风竹雨艺术研究会副会长,省巾帼书画会副会长,安徽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导师工作室楷书指导老师。
2015年4月17日下午,杨兴玲女士接受了中国日报网书画艺术频道的专访,我们也按照约好的时间来到安徽省广播电视台38层的办公楼,拜访了她。初次见到杨兴玲女士,穿着朴素大方,彬彬有礼,笑容可掬,谦和婉约,颇具文化人气息,使我感受到了一种传统意义上“古典理性”的灵秀大家之气和端庄典雅之美。
杨兴玲女士出生于书香家庭,父亲是一名老师,很小的时候,她就进入私塾学习琴棋书画,以诗书为乐,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然而在她幼年期间,恰逢罹遭文革期间批孔毁书的浩劫,便无缘诵弦庠序,苦历此般浩劫,也无处置书购贴,所幸的是她的父亲性情豁达,曾执教杏坛且传闻强记于隐遁飘萍之际,口传心授,四处觅残卷,遍寻断碣残笺,常常夜半时分教她诗文书画,在颠沛流离中还时常带她去游历各名胜古迹,登山临水,寻碑拜帖,交流甚广,其中不乏奇遇珍闻,使她在豆蔻之年,就已稍能成诵,然舟车辗转,随吟随失,如今保存下来的也所剩无几。
在研习书法的道路上,我们也聆听到她对她的父亲,诸多老师和同辈们的指点和帮助的感激之情,当然这更是离不开她对书法的那种热爱和刻苦钻研。她从颜柳入手,以楷书铺垫书法艺术的基石。颜、柳、钟、王以至欧、董、赵的名碑法帖及《张黑女》、《董美人》等历代大小楷书,无不用心临习,有的竟至数百遍。三十余年的楷书功底,使她练就了相当敏锐的观察、临摹能力和极其严谨的用笔、造型能力,为她后来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她后来的创作奠定了基本的“法度”。
“30岁之前,意气生发,所以我也经常会去参加一比赛,也获得了一些荣誉和赞扬声,但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我开始给自己得人生做了一些规划,决定放弃一切书画大赛,静下心来,真正的深入到传统文化的积淀中,多去积累和学习一些东西,多去继承一些文化。”杨兴玲告诉笔者。后来,她潜心于魏碑和汉碑的临习,《张迁》、《乙瑛》、《礼器》、《孔宙》等碑的反复临习,使她的“颜筋柳骨”更加雄强恣肆、更加拙朴老辣、更加率意灵动,渐渐形成“端庄遒丽、苍劲沉着、秀静典雅、浑厚凝重、气韵超迈”的艺术风格。后来她又转攻行草,从《祭侄稿》、《兰亭序》到《寒食》、《蜀素》、《苕溪》诸帖以至王铎《草书卷》等的临习中,她找到了新的灵气,作品也增添了“书卷气”,使她的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动静结合”的新的境界。
除了在书法方面很有造诣外,杨兴玲女士还在诗词、国画、戏曲等艺术上也深得人们的赞赏,并且各臻其妙。这主要是由于早期的家学庭训以及加之后来与擅长诗词的唐佳先生的切磋交流,使她的诗词艺术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后来他们两人合著的《兰可居吟草》,受到宋亦英、刘梦芙等诗坛名家的好评,她也因此成为省诗词学会会员。她的国画,大抵以水墨花鸟为主,以线条老健、墨色明快取胜,别有“文人画”的意趣。她的戏曲包括京剧、越剧、黄梅戏,都能字正腔圆、整段整段地演唱!这些无疑对于她的书法艺术起到了无法形容的滋润和营养作用。
杨兴玲女士经常组织和参与一些有爱心的书画家们做一些公益性的活动,比如去劳教所看望一些劳教人员,用作品与行动去感召和感化他们;每年的残疾人日组织一些书法艺术家参与省残联举办的活动,给那些残疾人带去一点温暖;同时还组织将书法走进军营、走进学校、走进家庭等活动。
杨兴玲女士独爱兰,其在《爱野兰说》中这样写道:“余以身世类野兰,本性若野兰,心爱野兰,心师野兰,故自号野兰也。”而她也正如这清雅沁人、温文儒雅的野兰一样,在艺术的百花园里,幽香永溢。
(吴小燕 靳汉芝)
写意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也是中国艺术区别于西方艺术的显著特性,在世界艺术与美学领域拥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和崇高的学术地位。
广告代理:安徽中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服务电话:0551-67172789 67172889 传真:67172889
投稿信箱:zgrbshys@163.com
在线QQ:869835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