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评论
何家英的艺术风格
2015-03-31

何家英认为,感觉和体验很重要,面对传统,他们是命脉所在。他认为,中国画造型的恒定性与西方造型的永恒性都同样源于对偶然因素的捕捉与肯定,画家只有真诚地感受生活,潜心地去感觉和体验,才能有“来不可遏,去不可止”的“应感之会”。他说,“我在创作实践中便常常把偶然易逝的东西抓住。我的期求是‘一经相遇,便成永恒’。”《桑露》中对光的偶然因素的运用,《秋冥》中对少女微妙情态的捕捉,都凝聚了他刹那间的心灵感受。

融合中西的思维以其特殊的力渗透于何家英的工笔人物画中。具有了何家英式的工笔人物画的特点。它体现出作者独特的审美观,达到了创作的最高境界。这是何家英的高明之处。

何家英在色彩上倾心于西方印象派的色彩,基于对西画的认识和对传统设色的理解,使他形成了色彩单纯化的风格。他又在日本画中体会到画面情调上的高雅,制作上的精审,由此而造成的画面珍贵的质感都使他受益非浅。

何家英工笔人物画的色彩,无邋遢浑浊之虞。美在清雅,美在明净。这是因为他“作画贵静、净,静则雅,净则美,静在心灵之修养,净在技巧之养”。在单纯宁静的画面中融入了画家强烈的生命体验和精神追索的印痕。

笔者认为,何家英人物画的设色在保持中国画注重物象固有色的运用这一特点的同时,在更大程度上,又吸纳了外来优秀文化的理念和方法。他的画细腻、美妙、感人。是其滤去了耀眼的光泽和淳华艳丽的色彩。以探索和创造的心理愉悦为目的,审美趣味冲淡了功利性。他既没有西方化,又保留了传统中国画的精神特质,又有所突破。

在色彩处理上,他追求更丰富、更有层次的色彩效果,统一或对比的色凋,过度色的运用,冷暖变化与色彩层次的丰富性。在画面底色的处理上常采用和谐的灰色做背景。沉着而明朗。画面设色多以邻近色为主,求和谐。还过多分染而接近平涂的着色手法,不仅避免了刻板,同时突出了线条的独立审美作用。利用色彩间铺垫呼应,在单纯中画出了色彩的对比度。如《秋冥》作品加强了色彩的对比度,特别用兰、黄色对比,提高了色彩表情的强度。

几近平涂的兰色空间衬托出草地上穿着毛衣的少女。冷与暖、简与繁的相互衬托,形成了鲜明对比。画面重而不浊,华而不浮,雍容典雅,人物形象既厚实又突出。又如《桑露》中的少女们不仅形象、性格各异,同时还充分利用色彩的冷暖与色彩层次的丰富变化,巧妙地刻画出乡村姑由于长期从事露天劳动,面部所特有的鲜活生动地皮肤质感美。画面没色上虽然采用了红与绿等对比色,但又十分和谐,使色彩不喧嚣,这是画家运用墨色和各种不同灰色做平衡的结果。

总之,何家英的工笔人物画不仅人物传神,画面单纯宁静,而且色彩处理明朗而又有着

不可思议的和谐。这些作品在用色上体现了何家英清淡、平和、明净高洁的美学风格。 

三、写意与工笔结合的意境

方熏说:“有画法而无画理非也,有画理而无画趣亦非也。画无定法,物有常埋。物理有常,而其动静变化机趣无方。出之于笔,乃臻神妙”。理解何家英的工笔人物画,不仅仅停留在工笔画工整的表象上,而要分析其写意趣味。他提出:“艺术不是教育人要抽象化,而是能让人抽象地去欣赏的。可以让人百看不厌、中国画也应该是这样,既有深刻的内容或没有深刻的内容但是有高深的品格在里面,或者是可供人欣赏的笔墨,让观者即可看整体、又可看局部”。他的写意作品也能别创新意,含蓄、虚豁、自然大方。作品注重对心灵的卓越表现和对人性的深刻关注,为中国人物画的创新作了富有成就的探索。

何家英笔下的人物富有创作激情和精练的表现技巧。开拓出工笔与写意结合的崭新艺术境界,他追求的是有诗意有意境的作品,并不断提出未知的,可思考的有内涵东西。众所周知,写意画是中国画艺术最高追求。创作一幅好的人物画,不仅需要很强的造型能力和笔墨能力,还要有真切的感受,没有感受,对象的精神气质抓不住,就没办法写意。在何家英近年来的人物画中,充满着写意趣味。他将工笔和写意的手法,巧妙地结合起来,相互对照,又相互衬托,既避免了工笔画的呆板和刻意又避免了写意画易犯的粗糙的陋习。他探索和提升了一种写与工结合的最佳状态,并且有意追求绘画趣味。写意画多用生宣纸,这是极难掌握的。象《倚梦》、《花落东君》、《静待》等作品,面部都用极细致的白描钩线。一笔下去,,转折、顿挫、粗细、浓淡干湿都十分讲究。在面部的渲染时,融“西法”于中国画中,立体感很强。层次分明,画面简炼、扼要、干净利落,无一废笔。而线的洗炼、变化、刚柔、快慢处理的不刻板,富有自然淋漓的趣味,并始终服务于造型的需求。此外,他用来题字落款的行楷书法,既不呆板,也不张扬,在平和中带着灵动,也有助于展现作品的喻意。

在他创作的作品中,有关表现女性的题才占据了相当的比例。当代女性可以说是何家英惯用的题材。他自己也曾说过:“我的画,偏重于女性描绘。”这种题材很难画,因为很容易让作者和读者堕入一种思维定式:把女人当美女看。何家英在创作中特别警惕这种概念化、俗气的倾向。他在创作中非常注重“求异”,认为创作必须要“充分刻画,从外在形象到精神气质,体会其微妙之异”。而且,“必须要赋予对象以我的思想、感情、格调,这才是我的画”。他所描绘的对象无论是风韵犹存的少妇,还是纯情少女都一样使人感到亲切、自然。形体轻丽、恬静,线条流畅,色彩清雅、明朗,温柔而富有情感。取得了写意与工笔结合的趣味。尽管如此,他绝不以此满足,在近期的一些作品中,又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创造。在处理手法上少了一些工整而多了一些写意。作品,淡日》在技法上,他吸取了西洋水彩画的优点,结合中国画的“没骨”画法,在色彩处埋上不刻板,富有自然淋漓的趣味。《韩国留学生》等作品用线越发圆厚劲挺。从《山地》、《十九秋》到《桑露》至今。他创造的作品立意造境越发深厚充实,人物刻画越发丰富浑然。他在风格不断变革中寻求创造快感和活力的同时,又在相对稳定的风格中追求深入与完美。可以说,何家英不仅开创了新的绘画风格,而且把它推向了相当完美的境地,正如著名画家画家,原中国美协副主席秦征先生所讲:“何家英,其画其人,天赋澄明,心地清纯,笔底人物呼欲出……惟其我行我素,偶有顾盼,流连步;默然不语,如艾如诉,却赢得知音无数”。

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何家英先生,如果是一个普通的中国人,算得上是一位经历丰富的人,因为在横跨两个世纪,经历建国初期“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上山下乡”,“改革开放”等诸多政治巨变以及社会变革的人生洗礼,他所承担的除了人生的现实以外,还有他的艺术。如果他是一位一般的画家,那么,他有可能面对人生的曲折和波澜,难以创造艺术的峰巅,而何家英不仅直面人生的现实,而且以自己的学养和智慧创造了代表时代的艺术,为20实际中国工笔画的历史书写了重要篇章。 

何家英将中外优秀的文化艺术传统融汇贯通,融写实精神和东方诗意为一体,传承中国传统工笔画艺术精髓,创造出富有时代气息并具有鲜明个性特征和民族风格的典雅、高尚的中国人物画作品。他把西方绘画的学习纳入到中国画的体系之中,在融合中西方绘画视觉经验的基础上,重新激活传统工笔画的伟大品质,使其在表达现代生活的过程中,完成了现代工笔人物画形态的建构,从而促使了工笔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由古典向现代工笔人物形态的蜕变,以新经典的姿态焕发出崭新的光彩。

何家英在深入发掘晋唐绘画精神的基础之上,以饱满的造型有力的改变了明清以来人物画的纤弱、萎靡之风,将大气、浑厚、简约、质朴的审美气度与精微缜密的手法相配合,营造了文雅、恬静、高贵、精致的艺术意境。何家英的艺术中凝注了深刻的时代性与人文关怀,在审美至上的当代艺术潮流中,何家英以高尚的、近似唯美的方式,彰显了东方文化中和谐与大美的境界。在完成对视觉修正的同时,也使作品具有了天然的道德含义。他以无争的事实,给我们展示了当代中国画发展成功的传奇。

综上所述,何家英的工笔人物画所探索和开拓出来的丰富的直觉感悟,融会中西的思维,清雅、明朗的色彩和写意与工笔结合的意境,给人感觉丰富而整体,深厚而大气,明朗而有力,谨严而缜密,呈献-一种经典性品质,他的画不仅技艺高超,更具有高尚的精神内涵,这些不仅令我们赏心悦目,而且激励我们要以何家英艺术开拓精神为楷模,把我国的传统国画艺术提高到更新更美的境界。

 (作者介绍:杨成安,别名平安。80年毕业于天津美院,著名画家何家英之师兄、发小朋友。天津美术家协会会员。)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名家作品
更多>>

华丽与雄直相持而后成

李华生:传统嬗变的陌生与大美

宗师赵望云作品价值的再认识

陈绶祥 耕耘文人精神的乐土

萧散简远孙其峰

浓浓芳馥国画味-魏紫熙人物画

郑板桥、徐文长,文化是底气

徐文长和郑板桥,那两个人是有风骨的。他们的身上,有的是气度,有的是个性。这气度和个性,当然来自文化。那文化,当然是书法的底气,更是书法的灵魂。

中国艺术的写意精神(配图)

写意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也是中国艺术区别于西方艺术的显著特性,在世界艺术与美学领域拥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和崇高的学术地位。

东正秋拍宫廷瓷器专场成交额破亿

其中一件由日本回流的清乾隆御窑洋彩蟠桃九熟天球尊首现国内拍场,即以1495万元成交额拔得头筹。

广告代理:安徽中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服务电话:0551-67172789 67172889 传真:67172889

投稿信箱:zgrbshys@163.com

在线QQ:869835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