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中国在线  >  专题  >  2014专题  >  聚焦2015各地两会  >  最新动态

2015年地方两会热点一览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原标题:透视新常态下的改革发展与创新

写在前面的话

冬去春来,万物更新。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展望即将举行的全国两会的新亮点,从近期召开的地方两会一系列全面深化改革“路径图”中,我们不难窥见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图景、新面貌。

梳理地方两会,“淡化GDP目标”“国企改革”“一带一路”等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热词。会场内外的一些细节,也凸显出诸多新气象:更务实了,北上广关注城市管理,中部省份关注经济腾飞,西部地区关注发展团结,区域特色鲜明;更接地气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焦点转向社会民生,越来越多的代表委员俯身倾听群众意见,越来越多的媒体为公众提供了参政议政的渠道……

百花竞艳物华新,绘就蓝图赴征程。从地方两会报道中能真切感受到,未来中国的发展动力将更加强劲,人民群众将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全面深化改革将迎来更加绚烂的春天。

去年军令状 今春回头看

河 北

承诺:钢铁、水泥、玻璃,绝不新增一吨产能。

成效:2014全年压减炼铁产能1500万吨、炼钢1500万吨、水泥3918万吨、平板玻璃2533万重量箱。

内蒙古

承诺:完成林业生态建设面积1000万亩,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50万亩。

成效:完成林业生态建设面积1008万亩,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50万亩。

山 西

承诺:强化扬尘治理,有效防治大气污染。

成效:细颗粒物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6.9%。

陕 西

承诺:深入推进避灾扶贫移民搬迁工程,全省100万人口实现脱贫。

成效:全省建成新型农村社区236个,114万人脱贫。

山 东

承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

成效: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00万人以上。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7%和11.2%,收入比缩小到2.46:1。

福 建

承诺:强化预算约束,严控“三公”经费。

成效:“三公”经费支出下降32.5%。

四 川

承诺:确保全省公共财政预算用于民生支出的比例提高到65%。

成效:全省各级政府用于民生方面支出达4410亿元,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65%,全面完成了“十项民生工程”和19件民生实事。

(资料来源:部分省区市政府工作报告)

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

【镜头回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重大国家战略无疑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如何抓住发展机遇,积极融入这些国家战略,是相关省份两会的重要议题。

习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详细阐述的“新常态”,成为今年地方两会热词。从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发现,除了落实好顶层设计的国家战略,各地也在依靠自己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地方创新上下工夫,在不断做“加法”中,找寻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在今年北京、河北、天津三地的两会上,“京津冀协同发展”均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北京更是将这一工作列为7项重点工作之首,这在以往是不多见的。

对于不符合首都战略定位的功能和产业,北京今年将出台“疏解”清单;天津强调借力引进北京部分产业和项目,深化与北京科技创新合作,加快建设未来科技城,打造京津国家级创新主轴;而“承接合作”则是河北提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词。河北两会梳理出64项重点工作,确定了40个承接合作平台,签署并实施京冀“6+1”、津冀“4+1”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等战略涉及中国东、中、西部多个省市,同样将成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今年,上海、浙江和江苏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指出,要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拓展对内开放。安徽提出,未来3年将建设18条过江通道,并加快港口建设,将合肥打造成为一类口岸。

同样,在31个省区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提到了“一带一路”,将其视作加速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机遇,并就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提出具体举措,涉及经贸合作、交通、物流、信息设施互联互通等多个领域。宁夏提出,进一步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支点;新疆提出,紧紧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重大历史机遇,扎实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西藏也提出,加快建设南亚大通道,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推动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建设……

上海自贸区释放的改革红利有目共睹。今年“建设自贸区、对接自贸区”成为各地两会热议的话题。作为先行者的上海提出,自贸区制度创新要保持先发优势。第二批试点的天津强调突出天津特色,与上海自贸区形成互补试验、对比试验。更多的省区市将目光投向第三批自贸区试点上,陕西、甘肃、河南、广西和山东等省区均将自贸区申报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梳理各地两会透露的工作重点,共同的特点是更注重缩小收入差距,更注重城乡统筹、区域统筹,体现出放眼全局、注重长远的战略思维。

淡化GDP目标·提质增效

【镜头回放】今年的地方两会,绝大多数省区市下调了今年的GDP增长目标,上海更是直接取消了GDP增长目标。经济新常态下,发展思路和政绩考核淡化“以GDP论英雄”是大势所趋,以更大决心和勇气推进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带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正日益成为各方共识。

从今年地方两会上可以看到,淡化GDP增长目标和相关考核,既是尊重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各地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题中之义。

事实上,在县市层面,取消GDP考核早已进入探索实践阶段。比如,四川取消了藏区、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GDP考核;贵州取消了1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GDP目标;福建对被列为限制开发区域的34个县(市),均已取消GDP考核指标。

强化GDP增长的考核、评价、排名等,一度是各地通行的激励约束做法,成为套在地方政府和官员头上的“紧箍咒”。然而,近年来我国经济已发生了深刻转变,原有的“东慢西快”势头正在减弱。许多代表委员纷纷表示,学会怎么正确对待GDP才是关键。“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GDP增长目标逐步调整是必然的趋势。”广西社会科学院院长吕余生委员说,欠发达地区有着后发优势,要找准增长点,积极培育发展新业态,走出一条新常态下具有本地特色的发展之路。

减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从老百姓的角度出发,最希望看见的应该是经济发展“提质增效”、GDP含金量高。江苏省人大代表、盐城市委书记朱克江说:“淡化GDP目标,强化绿色发展,考验着地方战略发展定力。”实践证明,当环境成为城市发展名片时,城市也有更宽广的可持续发展空间。

简政放权·法治政府

【镜头回放】“要用改革为一切创新开路、清障、除弊。”辽宁省省长李希的表态,很有代表性。辽宁省在2014年取消和下放省级行政审批职权783项,公开省政府部门496项审批事项清单。

权力事项精简68%、40%、66%……正在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多地政府工作报告晒出简政放权成绩单。抢眼的数字背后,政府到底向权力动了哪些真刀?简政放权是否达到社会预期?

“乘数效应”是经济学的一个概念,指一个变量的变化以乘数加速度方式引起最终量的增加。对简政放权释放的“乘数效应”,浙江省人大代表田云飞深有感触:“我们公司曾经在自有土地上加盖了一个2000平方米的仓库,当时办理各种审批手续耗费了五六个月。后来公司要上市,又有很多文件要审批,原以为这回又要苦等好几个月,没想到政府部门一路绿灯,没花多长时间审批就办好了。简政放权让我们切实尝到了改革的红利。”

简政放权如何进一步深化推进?四川省人大代表冯斌建议,“简政放权绝不是让政府当‘甩手掌柜’,要用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在落实放权责任的同时实行监管责任,防止放不到位和监管真空。要做到行政权力授予有据、行使有规、监督有效。”

发挥“乘数效应”,构建法治政府是重要一环。作为四中全会之后召开的地方两会,法治与反腐是重要话题。出现“系统性、塌方式腐败”的能源大省山西,颇受关注。“深刻汲取我省发生严重腐败问题的惨痛教训,决不允许任何腐败分子逍遥法外。”山西省省长李小鹏在两会上说。据悉,山西圈定了今年反腐败斗争的重点领域,将专项整治。

在各地人大会议所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法治”分量很重。在安徽省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法治”今年单独成篇,且出现10次之多,去年只有3次。

建设法治政府,意味着政府不应该“任性”做事。在有的地方政府“一夜限牌”的失信之举曝光后,江苏省人大会议提出,“限牌”需提前30天向社会公告,以消除民众的猜测和疑虑。

呼吸保卫战·节能减排

【镜头回放】去年“APEC蓝”的实现,让人们对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充满了信心。在今年地方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治污降霾成为热门话题。如去年北京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4%,天津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13.5%,河北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12%……

治理城市顽疾,历来是地方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事实证明,政府只有重视群众的迫切愿望,充分考虑人民这个“分母”,做好“除法”,让每一名群众都能享受到更多改革的红利,感受到身边的变化,才能得出符合人民期待的“商”。这一点,在今年各地政府纷纷打响“呼吸保卫战”、推进节能减排的努力中,得到了体现。

2015,治污降霾依然是代表委员们关心的一件大事。北京市核心区将实现“无煤化”;天津市加大对“拒改”排污行为的处罚力度;浙江省将加大雾霾治理列为今年的十大民生实事,全面淘汰改造燃煤小锅炉,基本淘汰黄标车,改进燃煤机技术、对大气重污染企业实施搬迁改造……治霾不能只靠天帮忙,必须得人努力,只有通过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公众养成环保习惯,才能一步步走出“十面霾伏”。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把建设生态文明提升到国家意志和国家战略的高度。从打破唯GDP论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修订环境保护法到考核大气污染防治行动;从狠抓节能减排制度建设到推进环境治理体制创新……中国的实际行动,世界有目共睹。2014年秋,中美达成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

从今年两会各省区市的政府工作报告来看,地方政府的环境保护力度只增不减,通过节能减排等一系列行动,有效治理环境污染。这不仅将有利于逐步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还将有助于实现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

“加”“减”“乘”“除”的背后,既是社会各界的热切期盼,也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迫切要求,每一题都非常关键,每一项都任重道远,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将对这些课题作出怎样的“解答”?不妨拭目以待。

(本报综合各媒体报道)

这些新词你知道吗?

【静脉产业】

是指垃圾回收和再资源化利用的产业,其实质是运用循环经济理念,有机协调“垃圾过剩” 和资源短缺两大难题,“变废为宝”,通过垃圾的再循环和资源化利用,最终使自然资源退居后备供应源的地位,自然生态系统真正进入良性循环的状态。

【海绵城市】

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建设时,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一口受理】

是指承担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全面实行“一个窗口”对外统一受理,申请量大的安排专门场所,对每一个审批事项都编制服务指南,列明申请条件、基本流程、示范文本等。通过有力的执行机制,优先安排受理、代办、转办、催办、回复等环节,为申办人提供“一条龙”服务。

【物(人)的新农村】

“物的新农村”是指道路、饮水、电力设施和住房条件等人居环境的改善。“人的新农村”是指建立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关爱农村“三留守”群体、留住乡土文化和建设农村的生态文明,彰显了农村居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是对新农村建设的更高要求。

分享到6.79K
亚太再平衡 投掷
全球负债时代:多国面临债务危机风险 赴日抢购马桶盖背后的“中国智造”困境
汪峰求婚章子怡 为什么不被祝福? 惊悚!蕾哈娜横躺白鲨口中妩媚秀身段
争做好命女 心理学家教你学撒娇 超模性感演绎奢华珠宝大片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专题

      2015年地方两会大幕拉开。

      详细>>

      今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详细>>

      热烈庆祝澳门回归十五周年。

      详细>>

      新闻排行

      24小时热评排行

        圆梦北京之《90后的青春》

        详细>>

        圆梦北京之《梦想成画》

        详细>>

        圆梦北京之《闯关大年夜》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