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职人员要为社会诚信增添正能量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11月11日,安徽省泗县人民政府官网上曝光了一份"老赖"名单,上榜的181名"失信者"均是公职人员。从泗县有关部门获悉,清收不良贷款工作自9月中旬就已开始,公职人员被告知如若不按规定还款将被采取"公示"、停职停薪等措施。(来源:新华网)
被曝光的这181名"老赖"都是向该县农村信用合作银行各网点贷款的公职人员,来自县教体局、住建委、卫生局、计生委、市场监管局等几十个部门。贷款逾期金额从1000元至100多万元不等,总计约1748万元。贷款时间跨度也从1994年至2013年,相隔近20年。梳理这些信息我们不难看出,这些"公职老赖"涉及的部门多、贷款逾期金额大、贷款时间跨度长,这或许正是有关部门开展清收不良贷款工作重要的原因之一。
一般来讲,与老百姓相比,公职人员工作稳定、收入有保障、社会地位高,常常以正面形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在当地都是有体面的人。因此我们不难想象,如果不是严重失信,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有关部门显然也不会将这些"公职老赖"的姓名、贷款银行、证件号、住址、借款日期、逾期金额、工作单位等情况张榜公布,同时还辅之以停职、停薪等相关手段。
在现实生活中,金融部门因为考虑到公职人员具有一定的偿还能力,又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因而贷款相对比较容易。然而,不管是普通百姓还是公职人员,也不管是自己贷款还是担保贷款,及时还贷总是天经地义的事。可是这181名公职人员却没将诚信放在眼里,拖欠银行的贷款不还,最终上了"老赖"名单,这是他们为失信付出的代价。
惩戒失信的确需要相关部门动真格的。泗县的181名"公职老赖"信息公布后,不少拖欠银行贷款的公职人员感受到了舆论的压力,陆续开始了还款。截至11月17日,被曝光的181名公职人员中已经18名还贷,还贷金额57万元。这说明,只要政府及相关部门措施强硬,治理公职人员失信问题总会看到希望。然而,一个令人疑惑的问题是,这些公职人员为何要丢失诚信,拖欠银行贷款呢?
公职人员身份特殊,在银行贷款比较容易,而正是这种便捷使得一部分工作人员不珍惜贷款机会,也忘记了及时还贷的职责。有些公职人员风险意识淡薄,盲目替别人担保贷款,当担保对象无力偿还以贷款时,自己又不愿意承担连带责任。有些公职人员大银行贷款当成权力红利,故意拖欠不还,想利用自身权力"勾销"历史欠款。这些都暴露出少数缺乏诚信素养的公职人员非正常的心态。
当下,我国的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正在全力推进,相关制度还不够完善。但是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应该积极弘扬主流价值观,始终站在道德的制高点,率先垂范,诚实守信,积极为社会诚信增添正能量,而不能因为思想上的麻痹或主观上的故意而失信,使自己变成了诚信教育的反面典型。(刘根生)
热门推荐
更多>- 涨姿势:时尚色彩 英伦风
- 一往情深深几许?七夕寻觅光影故事背后的爱情箴言
- 为生活添色彩 盘点纽约帝国大厦灯光秀特别造型
- 中国道协否认发谴责《道士下山》声明:对影片持包容心态
- 双胞胎宝宝激萌走红屡遭搭讪 辣妈写答题板机智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