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拔穷根 摘穷帽,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在小康路上掉队

2017-09-18 17:58:42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湘西州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州委、州政府团结带领全州各族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扶贫开发道路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人民群众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并向全面小康迈进的历史性转变,2016年全州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6.14%,湘西州已进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力冲刺全面小康的崭新阶段。

60年来,从国家实施“三线建设”到“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从实施西部大开发到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战略,从国家农业部30多年的接力帮扶、济南市的协作扶贫到湖南省委、省政府把我州作为扶贫攻坚主战场、省辖7市对口帮扶,湘西州各族群众一直沐浴着党的民族政策的阳光雨露,一直感恩于祖国母亲和民族大家庭的守望相助。1994年以来,湘西州抓住国家实施“八七”扶贫攻坚的机遇,大力开展扶贫开发,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21世纪初以来,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大好机遇,实施了一批事关长远发展和民生福祉的重大项目,全州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湘西州视察,全州各级各部门全面审视过来扶贫工作,深刻认识到“大水漫灌”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深度贫困问题。全州上下遵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七个强化”等重要指示,瞄准“两不愁、三保障”压实责任,全力推进发展生产脱贫、乡村旅游脱贫、转移就业脱贫、易地搬迁脱贫、生态补偿脱贫、发展教育脱贫、医疗救助帮扶、社会保障兜底、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保障等精准扶贫脱贫“十项工程”,推进扶贫资源由“普惠分配”向“靶向配置”转变,扶贫路径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扶贫模式由偏重“输血”向“造血”转变,扶贫成效由注重“人均”向强调“人人”转变,2014年—2016年全州实现脱贫35.04万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5260元增加到7413元,年均增长12%,进入贫困群众增收最快、最有获得感的时期。

拔穷根 摘穷帽,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在小康路上掉队
生产脱贫工程——龙山县羽丰养殖场大力发展养殖业。

拔穷根 摘穷帽,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在小康路上掉队
凤凰塘桥薰衣草观光园科普游基地。

拔穷根 摘穷帽,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在小康路上掉队

将党组织延伸到产业基地、各类合作社等扶贫一线,组织贫困群众抱团脱贫。花垣县双龙镇苗绣产品供不应求,图为苗家阿妈聚集一堂手绣。

拔穷根 摘穷帽,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在小康路上掉队

在科技特派员帮助下,花垣县十八洞村苗家秀女用电脑绣花机加工苗绣产品。

发展当家产业,促进稳定增收。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把发展生产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路径,采取直接帮扶、委托帮扶、股份合作等方式,推动产业园区和龙头企业带动脱贫、专业合作社拉动脱贫、能人引导脱贫,柑橘、茶叶、烟叶、猕猴桃、蔬菜、油茶、中药材(杜仲、百合)和特色养殖(黑猪、黄牛)等8大特色种养业和乡村旅游加快发展,带动了1/3贫困人口脱贫,其中通过特色村寨保护和传统村落协调整治,引导贫困户生产土特产品、旅游商品,对接电商平台扩大产品销售,带动3.7万人脱贫。如十八洞村大力发展乡村游、猕猴桃、养猪、苗绣等产业,去年底全村整体脱贫。加强与广州、深圳、济南和省内长株潭等地区劳务输出对接,每年保持22万左右贫困劳动力在外稳定务工。通过发展特色产业、乡村游和劳务经济等,基本实现了“不愁吃、不愁穿”目标,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编辑: 许银娟1标签: 湘西 扶贫 开发
伊斯坦布尔遭炸弹袭击 至少11死36伤(图) 众怒
从不可能到成功:中欧铁路货运成连接世界纽带 史上最贵iPhone登场:能否续写昔日神话?
跟随电影去旅行:布拉格 在这里邂逅特工、寻找浪漫 papi酱获得1200万融资 看看国内外的网红是如何赚钱的?
争做好命女 心理学家教你学撒娇 超模性感演绎奢华珠宝大片

新闻排行

24小时热评排行

    “鲁冰花”关爱留守儿童公益计划在京正式启动

    详细>>

    圆梦北京之《90后的青春》

    详细>>

    圆梦北京之《梦想成画》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