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八旬老人召集儿孙开“家庭会” 讲述祖辈故事传承优良家风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中国日报网河北频道邢台11月6日电 回忆起几天前,邢台巨鹿县85岁高龄的左宝珍老人给晚辈们开的那场家庭会,外孙鲍西刚至今仍十分激动。
11月1日,鲍西刚的姥爷左宝珍老人,召集儿孙们齐聚一堂,开了一场“家庭会”,向儿孙讲述祖辈、父辈的故事,希望后代能够继承左氏优良家风,薪火相传。
据悉,左宝珍今年已85周岁高龄,育有三子两女,孙辈儿共有15个,再加上外甥、侄子等,仅直系亲属就有60多口人。
“姥爷常对我们说,希望后代能够继承左氏优良家风。”鲍西刚说,11月1日一大早,姥爷早早把庭院打扫干净,迎接晚辈的到来。
“从小就听我奶奶说,‘要有搂田的耙子,还要有盛钱的匣子’。现在生活好了,你们挣钱也多了,但什么时候也别忘了勤俭持家。”说到这里,左宝珍从箱底翻出一条被褥,“这条被褥,是我的母亲80岁时,用捡来的小碎布一点点拼做成的,一共是460块小碎布,这就是我们的‘传家宝’……”老人边说,边从消瘦的面庞上流下热泪。
“这件特殊的‘传家宝’虽然不是什么贵重的金银珠宝,但它蕴含着左氏优良的家风,对我们来说是‘无价之宝’。”鲍西刚说。
投资百万元建碑林
家庭会上,左宝珍向晚辈们讲述:“抗战时期,我们全家12口人,共赴国难,投入抗日救亡运动。我的爷爷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八路军和抗日工作人员,被誉为爱国老人;我的父亲早在1933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历任党支部书记、区委委员等职,长期从事地下抗日救亡活动;我的姑姑原名左若琳,抗战爆发后,更名左爱国,并勇敢地挑起村妇女抗日救国会主任的重担;我的大伯父为八路军当向导,在北陈庄村被日军炸弹炸成重伤……”
历数家族前贤,老人再度热泪盈眶,“任何时候,你们都要爱党爱国。”老人咬字千斤重,听者无不动容。
鲍西刚告诉记者,左宝珍老人一生衣着简朴,粗茶淡饭,却在过去的20年时间里,倾尽积蓄,投资百余万元,建成了“爱华翰苑碑林”。碑林竖碑238通,收藏古石碑86通,把民族英雄、抗日名将等经典诗句刻在碑上,长久保存,呼吁世人铭记历史,热爱祖国。碑林建成后,左宝珍将其无偿捐献给政府,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家训赠书勉励后代
85岁高龄的左宝珍老人,本应颐养天年,可他却闲不下来,他以“特大家庭之长”自称,一直以来对后代关爱有加。“每年老舅都会给我们这些年轻人开一次会,讲讲过去的故事。别看老舅岁数大了,他一直都特别关心我们,有时家里蒸包子,也会打电话让我们过来吃。”25岁的重外甥女贺爽说。
“爱国如命,赤胆忠心。勤政敬业,抓铁有痕。遵纪守法,玉洁冰清。与人为善,举目皆亲。珍惜生命,科学养生。”这是左宝珍老人在这次家庭会上为后代写下的“嘱语”家训,他还掏钱为每人买了一本书《做最好的党员》。
捧着爷爷亲笔写下的家训和赠书,40多岁的沈书恩说:“作为孙女婿,成为这个大家庭的一员已经20多年了,爷爷从来舍不得为自己花一分钱,却在教育后代上不马虎。爱党爱国、勤劳节俭、宽容他人、敬老爱幼,他身上这些好品质都在潜移默化影响着我以及我的孩子。”(完)
热门推荐
更多>- 涨姿势:时尚色彩 英伦风
- 一往情深深几许?七夕寻觅光影故事背后的爱情箴言
- 为生活添色彩 盘点纽约帝国大厦灯光秀特别造型
- 中国道协否认发谴责《道士下山》声明:对影片持包容心态
- 双胞胎宝宝激萌走红屡遭搭讪 辣妈写答题板机智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