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就时代华章 宜昌市加快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纪实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辉煌十二五 宜昌新跨越
开栏语
激情书宏篇,辉煌耀荆楚。站在历史节点,回眸宜昌发展,“十二五”无疑将留下精彩绚丽、特优特美的厚重篇章。
五年励精图治,虽艰难曲折,但众志成城。市委、市政府团结率领全市人民,极目国家视野,胸怀全省大局,坚决贯彻“一主两副”战略,勇于担当“省域副中心”使命,适应新常态,迎接新挑战,抢抓新机遇,实现新跨越,勠力建设“大强优美”现代化特大城市,成就辉煌、令人瞩目,变化巨大、让人振奋。
秋阳高照,江山多彩。登临磨基山山顶,骋目南北,一座风姿绰约的后现代未来之城,正健步奔来。
两岸新城相对出,豪气宜昌踏江来。了解宜昌过去与现在的人,情不自禁地生发如此感叹之余,还会加上一句“事非经过不知难”的感慨。
的确,即将收官的“十二五”是极不平凡的五年,是宜昌“蛮拼的”五年。这五年,宜昌抢抓黄金战略机遇期,以加快建设“既大又强、特优特美”现代化特大城市为统领,攻坚克难、激昂奋进,推进“人城共进、新旧互动、产城共融、城乡一体”,在长江之滨书写出宜人昌盛的时代华章,浓墨重彩地载入发展史册。
统计数据显示,“十二五”时期,宜昌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左右,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综合实力位居长江沿线和中部地区同等城市前列并实现进位升级。预计201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500亿元,而这是“十一五”末的2.3倍。“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面对新常态下的发展之问,宜昌用生动的实践作出铿锵回答。
放眼世界,高点定位,赋予“大强优美”新内涵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宜昌又一次站在改革发展的关键点上。
重庆与武汉,一江相连,相距1000公里,中间没有特大城市。宜昌,主动担当起这一历史使命。
时光回到2011年12月,中共宜昌市第五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把宜昌建成现代化特大城市的宏伟目标。2012年6月,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将宜昌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写入党代会报告,正式将其上升为省级战略。
现代化特大城市如何具体化,落地生根?2012年7月,省委常委黄楚平兼任宜昌市委书记,开启“省官治市”新征程。上任伊始,他的目光跳出湖北,瞄准沿海,带领各县市区、市直部门百余名“一把手”,取经江苏南通、河南洛阳等三省八市,寻求最佳答案。
考察归来,经过严密论证、慎重决策,在2012年召开的全市“解放思想、激情跨越”座谈会和市委五届三次全会上,为未来的特大宜昌注入了“既大又强、特优特美”的科学内涵。
省委领导高度关注宜昌大城梦。省委书记李鸿忠强调“宜昌应该在国际上亮得出去,在全国拿得出手”,王国生省长要求“把宜昌建成全国一流的明星城市”。
根据省政府批复的宜昌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宜昌新区规划面积为220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105平方公里。“要树立世界眼光,按照国内一流的标准,规划设计好宜昌新区。”黄楚平强调,绝不能把做西服的料子拿来做围裙,要多留遗产、少留遗憾。
随后,宜昌面向国际征集新区规划设计方案,国内外120余家设计机构报名,经过专家评审,最终荷兰阿卡迪斯公司获得方案设计第一名,并由该公司与武汉市规划院联合完成《宜昌新区概念规划及总体城市设计》方案。
宜昌新区建设如火如荼地展开,呈现日新月异的变化。记者从宜昌新区推进办了解到,宜昌新区每天投资1亿元,已相继建成市规划展览馆、市博物馆新馆、市奥体中心、至喜长江大桥、东山大道BRT改造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如今,宜昌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已由“十一五”末的100平方公里拓展到17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由100万人增加到175万人。全市城镇化率由“十一五”末的48%提高到57%以上。
放眼世界、高点定位的宏伟蓝图,指引峡江儿女全力打造宜昌“升级版”。
谋定而动,先行先试,激起深化改革新浪潮
“宜昌地理位置特殊,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中,有着独特的作用。”9月16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齐续春来到宜昌调研座谈,寄希望宜昌拿出国际视野,打造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增长极。
座谈会上,来自全国的知名专家纷纷为宜昌建设三峡经济枢纽区、湖北自贸区宜昌片区、“宜新欧”国际物流新通道支招。
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开放开发国家大战略,宜昌再次快出制胜的一拍。
如此把解放思想作为第一道工序,瞄准国家、湖北发展重大战略,谋定而动,先行先试,已成为宜昌的新常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宜昌多次组织重大课题调研活动,问计基层、问计高层、问计省内外,构建形成“1+10”的改革创新大格局。
今年5月21日,全省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座谈会在宜昌举行。“先行先试工作开局良好、成效显著,创造了许多亮点和经验,在思想理念对接、制度创新对接、区域合作对接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晓东如此评价宜昌学习借鉴成效。
——市场准入、简政放权、投资制度、社会信用、行业监管、综合执法等改革加快推进。
——在全省率先实行“先照后证、三证合一”,全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框架基本形成。
——建立健全宜昌高新区、宜昌新区、三峡旅游新区、三峡枢纽港区“四大平台”开发建设管理体制,工作效率明显提高。“革自己的命,麻烦留给自己,方便留给企业和群众。”目前,宜昌已经成为全国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地级市之一。“美丽宜昌是值得为之投资,值得为之发展助力,值得为之长远追随的。”10月9日,中建三局董事长、党委书记陈华元感慨地说。
中建三局爱上宜昌,源于此前的亲密合作。中央商务区滨江项目开始难度很大,但宜昌以罕见的效率解决了前期拆迁、规划等各种矛盾,使项目建设变得非常顺利。
当天,中建三局与宜昌签订项目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十三五”期间在宜昌投资500亿元。
深化改革,为宜昌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注入强劲新动力。
担当实干,激昂奋进,书写“四个一流”新篇章
“此次宜昌之行令人振奋,所到之处看到的整洁、祥和、活力,都体现了宜昌这座城市的实力和吸引力,也是名副其实的全国百强城市和旅游胜地。”10月28日,上海市静安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志健率团来到宜昌,参加“人大代表宜昌行”活动,心中深深烙下宜昌印象。
记者了解到,今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宜昌居第76位,比2013年上升了25位。
这是宜昌瞄准“四个一流”,担当实干、激昂奋进的真实写照。“要以一流的精神状态、一流的工作标准、一流的工作作风、一流的工作成效,开拓宜昌科学发展新局面,创造宜昌跨越发展新辉煌,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黄楚平履新宜昌,首次主持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时,即响亮地提出“四个一流”的目标和要求。
一花引来满园春。如今,“四个一流”已春风化雨般转化成全市上下的自觉行动,无论干什么,都追求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宜昌更重实干担当。近几年,面对多重特殊困难,宜昌愈挫愈勇,梦想愈加高远。“宜昌历经艰难和风雨,像凤凰浴火重生,飞得更高、形象更好。”李鸿忠这样赞赏宜昌。
目前,国家在宜昌进行的试点达15项之多。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城市、全国食品安全放心试点城市……同时,还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十佳食品安全城市、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长安杯”等荣誉称号。
今年,宜昌预计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将突破300亿元,是“十一五”末的4.3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突破3000亿元,是“十一五”末的3.2倍。重点培育的“六大千亿产业”中,预计精细化工、食品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现代物流业等四大产业实现“千亿级”目标。“十二五”期间,全市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差距缩小。
阔步前进的宜昌,站在更高的历史起点上。
热门推荐
更多>- 涨姿势:时尚色彩 英伦风
- 一往情深深几许?七夕寻觅光影故事背后的爱情箴言
- 为生活添色彩 盘点纽约帝国大厦灯光秀特别造型
- 中国道协否认发谴责《道士下山》声明:对影片持包容心态
- 双胞胎宝宝激萌走红屡遭搭讪 辣妈写答题板机智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