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秦皇岛温守文40余载岁月无悔坚守龙泉庄村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中国日报网河北频道秦皇岛8月27日电 “时间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土壤。时间给空想者痛苦,给创造者幸福。”眼前的温守文正是用自己毕生的精力和时间,为龙泉庄村的父老乡亲创造着美好的生活。

40余载光阴似箭,当初的选择成就了龙泉庄村的今天,也同样成为温守文心中那股溢满心田却又难以言表的幸福。海港区驻操营镇龙泉庄这个掩映在深山中的小村子,用破茧成蝶后的华丽蜕变向人们展示它的富裕、美好和让人憧憬的未来。

突来的变故,让他做出改变一生的抉择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龙泉庄,有些人还为吃不饱饭而发愁,大家的心里都期待着有一个人能站出来带领全村人一起干。1974年,一次劳动时,24岁的温守文失去了左前臂。面对巨大的打击、突来的变故,温守文做出了人生中第一次重大抉择,毅然辞去公社的公职,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当时一个念头支撑着他——让全村人不饿肚子、吃饱饭。

温守文带着村民改河造田、试种水稻,连续三年获得粮食丰收,不仅吃饱了肚子,每人每年还罕见地分到了100斤大米。在乡亲们心目中,温守文就是那个能带领大家吃饱穿暖,让全村致富的人。种果树、办厂子,在那个年代温守文就敢想敢干,但一顶“唯生产力论”的帽子令年轻的他一时无所适从,黯然离职。

1990年,看好温守文自办五金厂的致富能力,村民推举温守文再次担任村支书。在小家与大家之间,他选择放弃家里的企业,决心带领村民共闯致富路。为了创办集体企业,他用自家的钱还清了村里拖欠的贷款,并用自家企业的设备做抵押重新贷款。村办企业在他的经营下蒸蒸日上,但几年后在大的经济形势影响下,难以避免地陷入三角债无力自拔。巨大的精神压力使温守文日渐清瘦,胆切除、糖尿病、心脏病令他原本残缺的身体更加孱弱,他不得不再次黯然离职。

第三次面对抉择,温守文已近知天命之年。不愿让他吃苦受累,亲人们纷纷劝阻,弟弟许以十万年薪想留住他。“家乡太穷了,乡亲们想致富、盼致富,心情急切、寄予厚望。”温守文多少年来都没有忘记。

为了全村人的富裕梦,他又开始新的奋斗

温守文还是选择再挑起这副担子。

“因为从年轻时就有一个梦想——让乡亲们吃饱,让家乡变得更好。”为了全村人的富裕梦,他又开始了新的奋斗。

此时的温守文认识到光凭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发展是门学问,只有立足本地优势,扬长避短才会成功。

龙泉庄山场面积大、坡地多,地处京东板栗产业带,这个区域所产板栗口感好,糯性强,营养价值高。板栗抗干旱,耐瘠薄,后期管理不需大量投入,成材后盛果期可达百年。

“种植板栗,做大做强板栗产业,一定会让全村人都富起来。”为了把发展思路变成全村人的主观行动,他翻来覆去地对班子成员讲、对党员讲、对村民讲。为了更直观地宣传发展思路,他还自己花钱雇车,把村里人拉到外地参观学习。

“不仅指出一条路,还要打头走出一条路。”温守文用自己的行动做给村民看。

他带头承包200亩荒山,率先栽植板栗。到2004年,他家共栽植栗树2万多棵。父母、兄弟姐妹也在他的要求下行动起来,多的种了上万棵,少的也种了四五千棵。

从观望到接受,村民开始跟着干。截至2004年,龙泉庄开发荒山4300多亩,退耕还林670亩,共栽板栗43万棵,人均1200棵。基本完成了板栗种植数量的扩张。

从推广板栗种植开始,温守文就与林业部门取得联系,每年把技术人员请到村里办班授课。在专家指导下,村民懂得了进行合理密植,砍掉过密的栗树。逐步进行品种改良,以青皮裂取代大叶青。

2004年以来,龙泉庄村引水上山,陆续建起了60个集雨窖、15个水塔,有效解决了灌溉问题。陆续修建、改建45条道路,总长达50多公里,农用车可以顺着平坦的水泥路直接开到山顶。

2013年,全村板栗产量近85万斤,人均收入达1.2万元,占全年人均收入的67%。2015年,预计板栗产量可达110万斤左右,仅这一项人均收入便可达1.5万元,占全年人均收入的75%。

小小板栗成就了龙泉庄人的富裕生活,成就了龙泉庄村的崭新气象。

由“吃粮年年靠返销,花钱指望信用社”到“上山下地开小车”,生活的改善令村民们感慨。2014年春节前,村民们搬进了三层165平方米垂直分户联体别墅式楼房。

静立山间的棵棵板栗成为“绿色银行”,默默为龙泉庄代言。

初心不改,他已开始谋划美好明天

“站在山顶看世界,脚踏实地干事业。”温守文说,他常常登上山顶久久地注视着日新月异的家乡,登高放眼,能够让人眼界开阔。

多年来温守文有个习惯,每年一定要订阅《人民日报》和《农民日报》,他始终认为,当村干部要勤于学习,谋发展就是研究学问。通过读报他及时吃透中央和各级政府对农业的倾斜政策,随之调整工作重点,使村子的各项建设与政策相契合,得以事半功倍、提质提速。

2002年,中央安排1亿元设立良种补贴,温守文多方争取到财政、林业、畜牧、科技、水务、劳动等部门的资金帮扶,从2003年起掀起了龙泉庄村水、电、路建设的高潮;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发展生态农业,形成特色产业,延长产业链条,追求立体效应”,在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内涵后,温守文的发展思路更加开阔、明晰;2006年,温守文开始带头养殖绒山羊,摸索出经验再传授给村民,如今圈养优质绒山羊已初具规模。接着,他又琢磨起板栗储存深加工,并与东北农业大学开展深度合作。

考虑到青年人均外出务工,现有劳动力日益老龄化,温守文着手壮大合作社,使农户逐步从板栗管理中退出,引入专业管理团队。“加强科学管理,完成品种更新,村里的板栗产量还能翻番。”温守文说,他的下一个五年目标是,板栗年产量200万斤,人均鲜栗收入达到3万元。

得知长城旅游公路将从村里通过,温守文又以极大的热情,带领村民投入到“集现代林业观光、乡村生态旅游于一体,生产、销售、加工一条龙的板栗基地”的建设中来。他带领村民美化村庄,在进村公路两旁植树栽花,在上山公路两侧种上杏树。为发展立体农业,开始在栗树下放养藏香猪,并谋划放养笨鸡、野兔,种植山野菜。“龙泉庄彻底‘活’了,以后还要聚人气让它热闹起来,把出去打工的年轻人吸引回来。”温守文说。

2013年,多方争取下,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项目落地龙泉庄,800万元的扶持资金助力后续发展。今年10月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项目将完工,其中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彻底改变板栗种植中的干旱问题,可保证80%的板栗及时灌溉,最终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不再囿于一隅,产业园区辐射到周围平房峪、大道岭、王家楼、何庄、山水峪、小河营等村,龙泉庄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

今年,龙泉庄村还将投入约300万元,建设700平方米的村民中心综合服务楼、2个8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和400延米的文化墙,并购买部分健身器材,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

时光如水,40余载光阴飞逝,作为一名党员,温守文对当初的选择无怨无悔。实现温饱、共同致富、改变家乡面貌的初衷成为温守文执着的坚守。(完)

编辑: 刁云娇标签:
苦难的地中海 “快捐”
沪指快速拉升收复3000点 保险银行股大爆发 沪指尾盘翻绿跌超1% 深成指跌破1万点 创业板大跌超5%
为生活添色彩 盘点纽约帝国大厦灯光秀特别造型 双胞胎宝宝激萌走红屡遭搭讪 辣妈写答题板机智回应
争做好命女 心理学家教你学撒娇 超模性感演绎奢华珠宝大片

新闻排行

24小时热评排行

“鲁冰花”关爱留守儿童公益计划在京正式启动

详细>>

圆梦北京之《90后的青春》

详细>>

圆梦北京之《梦想成画》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