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志才:枪林弹雨中绞开铁丝网 为战友开辟道路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一个标准的军礼
董志才的老伴1949年入伍,两人在朝鲜战场上相识,携手走过一生。
中国日报网河南频道8月27日电 董志才是河北邢台董家沟村人,虽然今年已92岁,但70多年前冒着敌人炮火绞开铁丝网,为战友开辟前进道路的抗战经历,仍记忆犹新。
董志才回忆,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他亲眼目睹了日寇在中华大地上杀人放火的骇人罪行,愤怒不已。1939年,他毅然追随同村的一名八路军而去,成为太行一分区先遣支队特务连的一名通讯员。这一年,他16岁。
董志才称,八路军当时的装备很差。他刚入伍时,只分到一把大刀和两枚手榴弹,直到1940年秋才发了枪。但是无论条件有多艰苦,战士们都斗志昂扬。
董志才入伍不久,就同日军打了场硬仗。那是1940年7月7日晚,他所在的连趁日军麻痹时,由连长带领前往山西寿阳县攻打日军的炮楼。午夜12点左右,部队到达日军据点附近,却被铁丝网与壕沟阻隔。为了靠近炮楼,只能绞断铁丝网。然而,几名战士靠近铁丝网时,被居高临下的日军发现,均不幸牺牲或负伤。危急时刻,董志才冒着枪林弹雨冲了上去,沿着木桩奋力绞开铁丝网,硬是为战友们开辟出了前进道路。
打开了缺口,战士们立即展开冲锋。这时,日军突然掷出催泪弹,毫无防备的八路军开始流眼泪、咳嗽、睁不开眼,只能撤退。董志才的连长在指挥时中弹牺牲。
1940年8月20日,百团大战开始,这时的董志才在太行二分区三十团三营七连任指导员。在山西武乡县蟠龙镇,董志才参加了关家垴战役。这是一场恶战,八路军共集合3个旅2个团,在副总司令彭德怀的督战下,对日军冈崎支队500多人进行围歼,血战2昼夜,仍未能达成歼灭,后因日军大部队抵达被迫撤围。
董志才当了一辈子兵,他的老伴1949年入伍,两人在朝鲜战场相识,携手至今。他的四个儿子也都在部队服过役,涵盖了海陆空不同兵种。
经历过战火洗礼的董志才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以及严肃的军人作风。董志才介绍,他一直定期收看《海峡两岸》节目,还订阅了《新闻参考》等报刊,时刻关注着国家大事及国内外局势。
“现在生活好了,但年轻人一定要在思想上居安思危,不要只顾享受,要多学习,认真工作,要把国家建设好。”董志才语重心长地说。
热门推荐
更多>![](http://cnews.chinadaily.com.cn/img/attachement/jpg/site1/20150814/a41f727628721737bf1a35.jpg)
![](http://cnews.chinadaily.com.cn/img/attachement/jpg/site1/20150813/a41f7276287217363ed60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