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第八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昨日在贵阳开幕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本报讯 昨日,以“互学互鉴·福祉未来”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在贵阳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寄语祝贺,柬埔寨副首相索安致辞,全国政协副主席刘晓峰宣布开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视频致辞。

第八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昨日在贵阳开幕

开幕式上,各国学生带来文艺表演

第八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昨日在贵阳开幕

东盟学生参加开幕式 本报记者 孙鲁荣 摄

第八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昨日在贵阳开幕

文艺表演

贵州省委书记、省长陈敏尔致欢迎辞。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宣读刘延东寄语并作主旨演讲。贵州省政协主席王富玉,贵州省委副书记、省委政法委书记谌贻琴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总干事恩吉达,外交部部长助理钱洪山致辞。教育部副部长郝平主持开幕式。

国务院侨办副主任任启亮,中国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周长奎,柬埔寨教育体育部国务秘书皮查南,老挝教育部副部长孔熙,新加坡教育部常任秘书梁建鸿,泰国教育部次长坎卓,省领导陈刚、张广智、龙超云、蒙启良、陈鸣明、蔡志君出席开幕式。

刘延东在寄语中向交流周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与会嘉宾致以良好问候,并预祝第八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取得圆满成功。她指出,中国和东盟互为近邻,文化相近,人民相亲,人文交流源远流长。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中国—东盟人文交流。中国—东盟教育周作为双方教育交流合作的创造性举措,搭建了双方青年交往之桥,为深化人文交流、增进理解共识、促进国家间友好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天,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正步入起点更高、内涵更广、合作更深的崭新阶段。2016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中方正在积极和东盟方探讨将明年确定为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年。希望双方以此为契机,继续发挥交流周的独特作用,拉近青少年心灵距离,推动教育共同发展,提升人文交流水平,夯实双边友好的民意基础,携手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开创中国—东盟共同繁荣发展的美好未来。

陈敏尔在致辞中代表贵州省委、省政府和全省各族人民,向各位领导、各国来宾、各界朋友表示热烈欢迎。他说,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我省视察指导工作,对我省职业教育发展给予充分肯定、寄予殷切期望,要求我们全方位扩大开放、加强同东盟的交流合作,这为我们继续办好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加快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新跨越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发展教育是贵州拔穷根、扶民生的根本之策。这些年来,贵州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全省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我们将以与教育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新的契机,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让每个学生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让每个贫困家庭的孩子享有平等的教育待遇,让教师成为全社会最受尊敬的职业,让各级各类学校成为贵州城乡最亮丽的风景。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是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的高端平台。我们愿意与大家一道,充分利用“交流周”重要平台,探索中国—东盟教育合作交流的新方式、新途径,共享人才培养经验,共筑人文互通桥梁,为发展中国—东盟关系未来的“钻石十年”、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本届教育交流周的举办,为贵州提供了又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贵州将进一步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合作办学、青少年交流、文化交流等方面深化与东盟各国的交流,共同建设、共同分享东盟的风情与文化,不断开创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合作新局面。

■嘉宾访谈

教育部职业教育司与成人教育司副巡视员周为:职业教育合作从三方面着手

中国与东盟职业教育合作如何深入推进?教育部职业教育司与成人教育司副巡视员周为建议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依托中国-东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论坛这样的平台,扩大两地政策对话和信息交流,加强双边及多边在职业教育战略规划、政策制定和制度建设等领域的共识与合作。

同时,立足于“一带一路”战略找准合作领域、细化合作协议、突出合作实效,通过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构筑新的比较优势,加快形成一批有代表性的合作成果。

各国应当从自身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适应劳动者终身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加强在职业资格框架建设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探索推动学历互认、学分互认、资格互认,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苏更·拉哈尔佐:要把贵州印象带回印尼推广

“贵阳太美了,让我觉得自己来到另一个瑞士。”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苏更·拉哈尔佐说他回国后,要把到贵州的所见所闻告诉国内的学生,鼓励他们到贵州学习。

苏更·拉哈尔佐说,中国与东盟的教育合作与交流越来越频繁,近几年来,印度尼西亚有近16000人到中国学习,他希望在继续加强两国间学生的交流的基础上,共享教师资源,相互学习,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早在1800年前,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就有了文化交流,印度尼西亚有2.5亿人口,其中有2000多万人是中国人,所以,他希望有更多的中国学生去印度尼西亚学习,促使两国有更多的交流与合作。

今年印度尼西亚共有14所大学前来贵州进行交流,并洽谈合作。同时,他也会将自己到贵州的感受传递回国,吸引更多印度尼西亚学生来贵州呼吸新鲜的空气,学习中国的文化。

分享到6.79K
编辑: 中国在线实习标签:
共和党的痤疮 恐怖侵袭
瑞士央行半年亏掉7%GDP:究竟谁是“元凶”? 群雄逐鹿的地图业务:诺基亚Here的“前世今生”
为生活添色彩 盘点纽约帝国大厦灯光秀特别造型 双胞胎宝宝激萌走红屡遭搭讪 辣妈写答题板机智回应
争做好命女 心理学家教你学撒娇 超模性感演绎奢华珠宝大片

新闻热搜榜

      新闻排行

      24小时热评排行

        “鲁冰花”关爱留守儿童公益计划在京正式启动

        详细>>

        圆梦北京之《90后的青春》

        详细>>

        圆梦北京之《梦想成画》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