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嵖岈山溯源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嵖岈山溯源
查岈猴王石。

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720日电(记者 向明超)嵖岈山为伏牛山东缘余脉,东部是一望无际的黄淮平原,面积约20平方公里,海拔512米,在中国的地形图上很难找到,但因山势奇特,犹如乱石堆砌而成,因此又有“中原盆景”、“北方石林”和“中华石头城”等美称。

嵖岈山的形成有许多美丽的传说,流传最广的就是嵖岈大仙造山之说。相传很久以前,这里是一望无际的平原,一年四季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有一年,天降大雨,泛滥的洪水淹没了村庄和田地,百姓生命危在旦夕。天上有一个叫嵖岈的大仙看到后心急如焚,情急之下跑到天宫的御花园,把御花园里的石头一块儿一块儿扔到人间,这样平地上就出现了一座小山,百姓们纷纷跑到山上去避难。百姓们得救后,纷纷摆案焚香,叩拜上天。玉帝知道后,为褒奖嵖岈所为就下诏告之当地百姓,后来老百姓就把这座山叫作“嵖岈山”。

嵖岈山是由距今1.2万年的燕山造山运动及新生代以来地壳抬升而形成,属于典型的块状花岗岩,因长期风化剥蚀,形成了现在的峰林和奇石地貌景观。

嵖岈山因山势嵯峨、怪石林立而得名,“嵖岈”二字在现代汉语中为嵖岈山专用。我们知道,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由象形、表形演变成兼表音义的意音文字。字形所取的对象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当贴近,同时,字形所描写的内容涉及人与自然的各个层面。“嵖岈”最早来自于当地的方言“差牙”,“差”字在当地方言中读作“chá”,是“错”的意思,“差牙”是指牙齿长得不规则、凌乱。先民们就是根据嵖岈山山石的形状和特点来命名,并一代一代口头相传下来。其他的如河北易县的狼牙山,山峰险峻陡峭,因形状好像尖利的狼牙而得名;山东栖霞市的牙山,其主峰巨石耸立,形如锯齿,因此称之为锯齿牙山,简称牙山……这些山都是采用相同的方式来命名的。

先民们给嵖岈山命名以后,由于受当时地域、文化、历史活动等条件的限制,嵖岈山因此并没有一个规范的名称,有的史籍上写作“查牙山”,如宋熙宁四年(1071年),司马光主持编撰的《资治通鉴》和后来编撰的《资治通鉴考异》,就是把嵖岈山写作“查牙山”。

《资治通鉴》:唐僖宗乾符四年四月,黄巢与尚让合兵保查牙山。

《资治通鉴考异》:草贼尚让据查牙山,官军退保邓州。四年四月,黃巢引其众保查牙山。

有的史籍上在写到嵖岈山时,在“查牙”两个字的前面加上“山”字旁,写作“嵖岈山”,如五代后晋天福六年(941年)刘昫等人编撰的《唐书》(后称《旧唐书》)和宋至和元年(1054年)七月由欧阳修等人合撰的《新唐书》。

《旧唐书》卷二百下•列传第一百五十•朱泚黄巢秦宗权:先是,君长弟让以兄奉使见诛,率部众入嵖岈山。黄巢、黄揆昆仲八人,率盗数千依让。

《新唐书》中有三处记载了发生在嵖岈山的历史事件:一是卷七•本纪第七:十二年正月丁丑,地震。戊子,有彗星出于毕。四月辛卯,唐邓隋节度使李愬及吴元济战于嵖岈山,败之。

二是卷一百五十四•列传第七十九•李晟:(李愬)居半岁,知士可用,乃请济师;诏益河中、鄜坊二千骑。于是缮铠厉兵,攻马鞍山,下之;拔道口栅,战嵖岈山,以取炉冶城……

三是卷二百二十五下•列传第一百五十下•逆臣下:贼分其众:尚君长入陈、蔡;巢北掠齐、鲁,众万人,入郓州,杀节度使薛崇,进陷军州,遂至数万,繇颍、蔡保嵖岈山。

《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著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明末清初,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编撰的《读史方舆纪要》,是一部举世闻名的历史地理巨著,被誉为“千古绝作”。《读史方舆纪要》第五十卷对嵖岈山的名称和特点作了细致地描述:查牙山(遂平)县西南七十里,亦曰嵖岈山。以山势崚嶒,亦名嵯峨山。又状类莲花,亦曰莲花山。又孔穴玲珑,风嘘则鸣,一名玲珑山……

嵖岈山的名称经历了从“差(chá)牙山”到“查牙山”,再到“嵖岈山”的过程,并最终在现代汉语中成为规范的专用名称被确定下来。

“嵖岈”在古汉语中有时组合成一个单纯词,引申为“险峻”的意思。如明末清初大思想家王夫之在《南岳赋》中写道:“张其华盖,郁为烟霞,崱屴崟嵚,天门嵖岈。”

嵖岈山位于黄淮平原和豫西山区交界地带,山下是联系中原和南阳盆地的重要通道,这里自古就是商贾云集、人口会聚之地。随着人类文明和社会的发展,嵖岈山一带留下了许多人文和历史活动的遗迹及传说。

尧舜时期,嵖岈山一带就有人居住。相传舜封尧子丹朱到此地,古称房地。

春秋后期,吴楚争霸,吴王阖闾的弟弟夫概趁吴国兵败之际,带兵返回都城姑苏自立为吴王。阖闾闻之急忙率兵回击夫概,夫概兵败,逃亡楚国,楚昭王就把房地封给夫概,古称房国。夫概死后就葬在嵖岈山下的磨沟(即现在的天磨湖)河畔。

唐元和九年(814年),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叛乱,唐州、邓州、随州节度使李愬受命前去平叛,在嵖岈山大败叛军,十二年(817年)雪夜入蔡州(今河南汝南),生擒吴元济,平定了淮西藩镇之乱。嵖岈山现存“点将台”和“练兵场”等遗址。(《资治通鉴》第二百四十卷:夏,四月,辛卯,山河十将马少良下嵖岈山,擒淮西将柳子野。)

唐末,王仙芝、黄巢农民起义,黄巢率领义军转战安徽、河南等地,乾符四年(877年)四月,由颍州、蔡州一路向西与占据嵖岈山的王仙芝大将尚让部会合,共守嵖岈山。当年黄巢居住过的山洞,被老百姓称为“黄巢洞”。

明崇祯元年(1628年),高迎祥在陕西安塞聚众起义,后转战山西、河南等地,在河南期间曾进驻汝宁府嵖岈山,嵖岈山现存“高官亭”和“顺天宫”等遗址。[《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七:(崇祯)六年春,(迎祥等)又分掠南阳、汝宁,入枣阳、当阳,逼湖广……七年春,部贼拔下蔡,烧汝宁郛……]

嵖岈山还留下了许多优美的神话故事和传说,如石猴大闹蟠桃会、石猴降服黑熊怪、猪八戒娶亲、桃花仙子下凡、老君洞的故事、情人石的传说……嵖岈山神话故事和传说,为中国古代神话和志怪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借鉴和启迪。

嵖岈山众峰峥嵘,奇石突兀,洞壑幽邃,古树参天,层峦叠翠,雄奇壮观。它虽然没有名山的高大、挺拔、巍峨和险峻,但集名山的奇、险、奥、幽于一体,山水相间构成了一幅奇特秀丽的风光画卷。走进嵖岈山,就像进入了一个天然的动物世界,似人似物,千姿百态,石猴院大小石猴,天造地设,惟妙惟肖。蜗牛石、鳄鱼石、鼹鼠石、孔雀石、骆驼石、乌龟石等象形石,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就像蒲老先生所写“鸟若飞,兽若走”,让人无限遐想。乱石堆中,黑风洞、桃花洞、琵琶洞、蜘蛛洞、老君洞、水帘洞等无数的石棚和岩洞,暗深不测,逡巡而入,若神仙洞府,奥妙无穷,偶或听到地下流水声。

嵖岈山既有南方青山之灵秀,又有北方峻岭之雄浑。唐建中四年(783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乱,三朝重臣、大书法家颜真卿奉旨招抚。居蔡期间,颜真卿登上嵖岈山,看到嵖岈山主峰天王顶云雾缭绕,宛若仙境,就触景生情写下了“别是洞天”四个大字,手迹现镌刻于嵖岈山白云洞外石壁之上。

明朝嘉靖年间,历任刑、户、吏三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许瓒,河南灵宝人。辞官居乡期间,寻访中原名胜,在嵖岈山写下了著名的诗句:“嵖岈山秀觅仙踪,隐隐云壑十万峰。遗事尚传人亦去,洞门紧锁碧苔封。”抒发了辞官后对人生的感慨。

被称为中国短篇小说之王的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创作了“查牙山洞”这篇探险小说。小说取材于嵖岈山的传说,但更多虚构,让人犹如身临其境,堪为一绝。

说起嵖岈山,人们更多会想起嵖岈山有“三多”:动物形象化石多、千窍百孔洞穴多、妖魔鬼怪传说多。明朝嘉靖年间,淮安才子吴承恩受曾任汝宁知府的好友徐中行的推荐来到嵖岈山,当吴承恩登上嵖岈山,嵖岈山那硕大的石猴形象一下子撞开了他酝酿创作《西游记》的艺术闸门,石猴霎时化为会七十二般变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大徒弟——孙悟空,孙悟空从此有了自己的老家和出身,所以后人说:“嵖岈山就是花果山,石猴子就是孙悟空……”石猴东侧山坡上侧身躺着的八戒石,憨态可掬,就像在哪儿胡吃海喝一番后,醉醺醺钻进了草丛里在睡觉……嵖岈山奇形怪石激发了吴承恩创作《西游记》的灵感,后来他根据嵖岈山民间传说,丰富和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及众妖魔的艺术形象,创作了中国古代第一部最具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西游记》。

中央电视台著名导演杨洁拍摄《西游记》续集,到嵖岈山选景时,被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嵖岈山所震撼,杨洁导演说:“嵖岈山奇山怪石,堪称山中一绝。”1998年,中央电视台把嵖岈山作为拍摄《西游记》续集的主要外景地。嵖岈山优美的自然景观与中国最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一同走进电视剧,呈现在观众面前。

自古以来,先人们对山就怀有敬畏和崇拜,雄伟、挺拔的高山自然就成为帝王达官和文人骚客祭天拜神、抒怀明志的寄托,同时也成为释、道等诸家讲道修行首选之地。嵖岈山犹如大山背后的一块石头,一直被大山的阴影所遮盖。今天,当这层阴影逐渐退去,嵖岈山以卓尔不群的面目出现在人们面前时,人们更多的是惊喜和慨叹……

分享到6.79K
编辑: 黄硕标签:
最后一刻 降温
互联网金融“基本法”尘埃落定 指导意见正式出台 希腊危机中的富人们:不敢炫富 抛售别墅
双胞胎宝宝激萌走红屡遭搭讪 辣妈写答题板机智回应 当好莱坞大片遇上食物:魔戒变甜甜圈 马卡龙激怒绿巨人
争做好命女 心理学家教你学撒娇 超模性感演绎奢华珠宝大片

新闻热搜榜

      新闻排行

      24小时热评排行

        “鲁冰花”关爱留守儿童公益计划在京正式启动

        详细>>

        圆梦北京之《90后的青春》

        详细>>

        圆梦北京之《梦想成画》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