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彩背后是艰辛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当时没时间考虑施工难度,一心只想着向前冲。现在郑焦城际铁路快开通了,我感到特别自豪,因为艰苦的付出是永远值得回忆和珍藏的!”回想起去年5月,因郑焦城际铁路黄河桥启用引起的京广线线路拨接I级施工和当时全国200多家媒体争相报道的场景,个子不高、身材消瘦的中国中铁七局集团一公司项目总工程师杜小卫十分自豪。
在郑焦城际铁路全线进入开通倒计时之际,笔者循着建设者的足迹,去体味他们的坚强,分享胜利的荣光。
■为老桥完美送行
京广铁路郑州黄河大桥是我国在黄河上自主建造的第一座双线铁路桥,1958年开工,1960年通车。因为受当时建桥技术限制,桥墩较低,稳定性差,设计上存在缺陷。加之近年来铁路速度、行车密度及载重量的不断提升,大桥已不能完全满足运输需要,进入了瓶颈期。中国铁路总公司为此决定,在位于既有京广铁路郑州黄河大桥下游110~190米处,新建郑焦城际铁路和改建京广铁路跨越黄河的共用四线铁路特大桥,并在2014年5月进行郑焦城际铁路京广改线段拨接及新黄河大桥启用Ⅰ级施工,废弃已经“服役”54年的京广铁路黄河大桥。
郑焦城际铁路京广改线段拨接要点施工全部集中在既有正线上,风险极高,且涉及电务、供电等30多家配合单位,工务、电务交叉施工,现场组织协调难度极大。为确保拨接要点施工顺利进行,项目部组织所有现场施工负责人、安全、技术、质量负责人和专职安全员、防护员以及工班长、带班人员,参加了中国中铁七局集团郑焦城际铁路指挥部多次举办的系统安全质量培训班。
“困难再大,问题再多,我们都必须百分之百去克服和解决。每一个人都要尽职职责、尽心尽力地干好自己的岗位工作,用完美的施工为老黄河铁路大桥送行!”中国中铁七局集团一公司郑焦城际铁路项目经理王培龙多次在要点施工前的工作布置会上给参建员工鼓劲加油。
■一场漂亮的攻坚战
“京广线上无小事”。安全上决不允许有一丁点儿的“风吹草动”。京广线上过往车辆密集、施工战线长、安全隐患多,在正线上要同时展开5个Ⅰ级施工,其组织协调难度之大在全国都很少见。为了保证施工万无一失,中国中铁七局集团一公司从2013年年底便启动了要点施工方案的谋划工作。那几个月里,项目部管理、技术人员每天都是工地看、路上想、回来算,生怕因方案不周全而给安全埋下隐患。项目经理王培龙每天只睡5个小时,经常因为拨接要点施工方案的事儿从睡梦中惊醒。
“要点施工前一周,我们每一个人都进入到了紧张的备战状态。一天要开两次会,中午一次,晚上一次,开完会总指挥就直接带着所有人到现场交底,把责任细化到每一个作业面的每一道要点施工工序,落实到每一个人头上。要点施工前一晚的点前预备会上,大家还在反复思考各个环节有没有遗漏的地方。”负责京广线南拨接口施工的技术负责人尉振刚说。
“以要点顺利完工为首要任务,打一场漂亮仗!”
5月16日6时50分,5公里线路区间、6个作业面的施工同时铺开。要在270分钟内,拆除P60 1/12道岔两组、倒运道郑州铁路局范围最大的、全长157.2米的P60 1/42号道岔1组和P60 1/12号道岔1组,拨接线路总长达439米,最大拨道量4.185米。同时,还要在110分钟内完成南阳寨车站跨5股道的天桥吊装一级施工,施工难度可想而知。
由于拨接要点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十分充分,5月16日当天,中国中铁七局集团一公司3000余人在270分钟内完美地完成了这一值得永远铭记的大型拨接要点施工任务。郑焦城际铁路总公司总经理杨树新这样评价:“七局弟兄们克服了很多困难,这种大局意识、配合意识、自我担当意识确实很了不起!”“这活儿干得有面子!”郑州铁路局领导也对这次施工给予了高度评价,京广线黄河铁路桥线路拨接要点施工的经验,后来被中国铁路总公司作为经典案例在全路推广。
■创造奇迹的英雄
“施工前的技术调查,确定工、机、料存放位置,明确技术标准,与设备管理单位联系,备足各种材料,哪个环节的准备工作都非常重要。”负责物资供应的王开房说。7.5公里双线线路,材料是最紧手的,王开房经过多方联系,从灵宝、新郑、商丘三个地方调运钢轨。为了能从灵宝调到钢轨,他在灵宝一住就是10天。因车站上方有接触网,不能用吊车,只能用轨道车把钢轨从车站运到车站货场,再从车站货场运回郑州,300公里的路程,跑了两个晚上才到郑州。
钢轨有了,怎么运到线路上,又成了难题。为了不影响施工,孔德清和刘德福两位施工员,调动6台装载机把钢轨拉到桥头的一个便道口,组织七八百人,24小时不停歇地把钢轨运到桥上。来回14公里的线路,刘德福每天要走上两趟,上一次桥单程要步行一个多小时,和孔德清两人24小时三班倒,每天工作16个小时,桥上的每一根枕木、每一块夹板、每一个扣件、每一种工具,他都如数家珍。在往桥上运输道砟的时候,由于一侧已铺上一股轨道,桥面宽度减小,车辆无法调头,只能艰难行走。为保证3万多立方米的道砟及时、安全地运送到位,刘德福吃住几乎都在桥上。
采访中,几乎每一个被采访者的回答都如出一辙,那就是:项目结束后,最想回家陪陪家人,睡个不用闹铃叫醒的踏实觉。当问到他们为了要点施工克服了哪些困难时,每个人都回避了自己的难处,道出的是战友的故事:
刘德福:“最辛苦的是项目部的领导,他们顶着压力安排施工,我这不算啥。我们王经理,半年没回过家了,媳妇有埋怨,那有啥用,工程要紧。”
杜小卫:“刘师傅的儿子就在郑州上大学,从项目部到学校,不过20分钟的车程,为了按时把钢轨运送到桥上,争分夺秒地施工,他半年没去看儿子,也没让儿子来看他。”
张飞:“3.2万立方米的道砟,在运输的过程中,因为路况不好,一个月扎爆了13条轮胎。当地老百姓说,七局的这个活儿,养活了补胎的生意。车轮胎都如此,更何况施工人员的脚和鞋子啊,相比较现场的施工人员,我们技术人员多享福啊!”
李海平:“王开房是家中惟一的儿子,他80多岁的老母亲做心脏搭桥手术,我们都劝他回去看看,当时是材料运输的关键时期,他愣没回去。他的辛酸只有在酒后的泪水中吐露了。”
热门推荐
更多>- 四川一学校发布国际范校服 网友赞:中国校服的逆袭 图片精选:重庆现“彩虹步道” 四川达州暴雨洪灾致246个乡镇253.9万人受灾 北京海洋馆科普夏令营推出“亲子夜探夏令营” 重庆企业进戒毒所招聘 月薪最高5000元 中国铁路将于6月25日起试用新车票
- 广东销毒3.2吨 案值20亿 图片精选:浒苔绿潮侵袭江苏连云港 浙江昌化突发山洪 数千村民紧急转移 《道士下山》曝主题曲MV 林志玲莫文蔚同台比美 杭州举办西湖荷花展 北京中考拉开帷幕 8.4万学生赶考
- 河南郑州首个星空错觉艺术馆开馆 男子见男友激吻被咬掉假牙 图片精选:山东潍坊旱情持续 水库干涸 山东潍坊旱情持续 三座大中型水库干涸 北京端午节后遭遇重雾霾 台风“鲸鱼”三亚掀大浪 游客冒险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