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北京路清代古船移送博物馆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去年3-6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北京路工地进行考古勘探发掘发现的3艘清代木船,已搬迁到广州博物馆进行保护。
现身广州城区的古船。资料图片
南方日报讯(记者/杨逸通讯员/穗文考)日前,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向媒体通报,去年3-6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北京路17-43号等地段商业住宅项目工地进行考古勘探发掘发现的3艘清代木船,已搬迁到广州博物馆进行保护。
据介绍,三艘木船分别编1、2、3号,船首在北,稍上翘,船尾最深处距现地表3.5米。1号船最小,压在2号船中部上方,船尾已残破。2号船最大,残长19.2米、中间宽约3米,船后部两侧船板向两侧裂开,宽3.5米,两端略有残缺,尖首。3号船在2号船西,残长15.2米、中部宽2.6米,尖首,尾部残缺,结构不明。初步考察,这三艘木船的木料均以杉木为主,船舱壁板、隔板等少量构件为其它杂木。船板间以榫头和铁钉相接。2、3号船都有一个显著特点,即船舱内间隔很密,以舱壁板和肋板相结合的形式,其中2号船以肋板居多,3号船以舱壁板多见。2、3号船底的龙骨均保存较好,船板还残留少量朱漆,十分难得。
专家表示,从出土物及地层关系判断,这三艘木船废弃年代在清嘉庆、道光年间,属清代晚期,其制造和使用的时间则可能早至清代中期。三艘木船应当是使用后废弃在此。2、3号船结构特殊,船头尖细,舱壁肋骨混合使用,具有清代船舶的特点。其长宽比例超过6,属长狭型船,为快速船。清代中晚期珠江口地区的海盗用一种“快蟹船”抢夺商船财物。这次发现的2、3号船与快蟹船相似,可能是官府用于巡逻缉捕之用。此外,考古现场还出土了陶瓷器、铜钱等遗物。
此次发现古船的工地位于广州市第一批地下文物埋藏区——广州古城至珠江北岸地下文物埋藏区,所在区域属于广州古城区以南、珠江以北,俗称“南关”。根据文献记载,明洪武十三年(1370),永嘉侯朱亮祖合宋代广州东、中、西三城为一,并向北扩至越秀山。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在广州城以南扩建新城,新城南城墙大致在今一德路、泰康路、万福路一线。发掘表明,工地所在至迟在清代晚期仍然是珠江岸边,属江边滩涂地带,此后随着城市扩展,珠江岸线不断南移至今天字码头所在。这是广州历史城区首次出土的古船,为广东船的造船工艺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目前,3艘古船均已实施搬迁保护,正在修复加固,下一步还要做各种测试分析,以及脱盐、脱硫、脱水,修复加固等工作。“我们的目标是将来作为广州博物馆新馆的重要展品,让观众有机会在博物馆一睹它们的真容。”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易西兵说。
热门推荐
更多>- 中国好邻居:贵州夫妻楼塌前叫醒一楼人 四川94岁抗战老兵体内藏子弹60年后才知情 图片精选:深圳一中学举办毕业季“泼水节” 《龙声华韵》——王西麟作品专场音乐会紧张筹备 俯瞰湖南郴州电摩“坟场”场面震撼 嘿,我们考完了!
- “东方之星”船体封存 38组抗战档案首次解密亮相北京市档案馆 图片精选:被大自然占领的无人村 摄影师11年拍摄“中国人的家当” 新书今在京发布 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在京开幕 红色通缉令上网人员原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出纳孙新被押解回国
- 全国部分地区2015年高考结束 图片精选:重庆高考毕业生摆班级毕业照告别 2015北京珠宝首饰展览会举行 江西南昌:高考替考“枪手”已被控制 【图刊】“东方之星”救援全纪录 图片精选:86岁老人第15次参加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