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藏族孩子的“梦工厂”——内地西藏班30年筑梦记

新华社程露、张京品、唐召明 2015-05-27 09:13:43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远方的教室

在车水马龙、楼宇林立的首都北京,几座红白相称、宛如小布达拉宫的藏式建筑特别醒目,这就是西藏孩子向往的北京西藏中学。

在次平考上西藏中学7年后,益西旦增也来到了这里,度过了1年预科和6年中学生活。

柏油马路纵横交错、高楼大厦霓虹闪烁。现代城市的生活,让雪域高原来的孩子们受到很大冲击。“那时,西藏很多村庄还在点酥油灯。我的老家直到2010年才彻底告别缺电。”次平说。

从家乡到内地,十二三岁的孩子们要适应的不仅是醉氧,还有气候、饮食和风俗习惯。在北京西藏中学工作20多年的副校长张梅说,因为语言和文化不同,孩子们还闹出过不少笑话。

一次,老师让学生把门带上(关上),学生愣住了,误以为老师让他把门拆下来带走。还有的学生写作文夸老师“在运动场上跑得像狗一样快”。

更多的是温情与感动。每逢周末、年节,每位老师都会领上几名学生,要么去逛逛街,要么回家过节。

跟其他民族的同学相比,益西旦增和同学每周还要多上一门课:藏文。

益西旦增坦言,到内地上学后学藏语的精力会少一些,但只要自己用心是没问题的。他和很多西藏的孩子,后来都成了藏汉英三语使用者。

来自拉萨中学的阿旺旦增,现在北京西藏中学任藏语老师,讲授藏族传统、历史和诗歌。他认为藏族老师的职责就是让学生不忘自己民族的文字和语言。

渐渐地,内地西藏班受到越来越多藏族家长的欢迎。北京西藏中学的招生规模也从最初的每年100名学生增至目前的270名。

“他们认为能到内地上学很光荣。”张梅说。她仍记得有一个毕业回西藏工作的藏族学生,她的牧民妈妈就有两个愿望:看看天安门、看看她的母校。

“快60岁的人在学校的塑胶操场上跑了几步,特别满足,”张梅说,“教育不仅改变了这些孩子的个人命运,也改变了他们的家庭、西藏和这个国家。”

更好地回来

益西旦增在求学的路上越走越远,先是考上厦门大学英语系,后又赴美国堪萨斯大学深造。毕业后,他决定回到梦开始的地方。

内地西藏班的学生大学毕业后,绝大部分都会回到西藏。

次平回到西藏后,在艰苦地区的基层法院工作了近6年,经手的各类刑事、民事案件六七百件。

早期毕业生很多和他一样选择稳定的公务员岗位,但随着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成了医生、商人、作家和金融家。

2007年,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仁增西绕在家乡开了一个藏式奶酪加工厂。一段时间里,西藏几乎所有西餐厅的奶酪都是他供应的。目前,他正与北京一家公司合作,准备做有机奶酪。

“西藏也可以有企业家,”他说。西藏是今年中国唯一未下调经济增长目标的省区,38岁的仁增西绕对自己的生意前景很有信心。

在北京西藏中学读高一的旦增次珍,跟父亲旺堆是中学校友。旺堆现在是拉萨市城关区藏热小学的校长。与父亲不同的是,她想报考气象环保类专业,将来更好地保护家乡净土。

西藏在1951年和平解放前,没有一所近代意义上的学校,青壮年文盲率高达95%。而最新发布的白皮书显示,西藏在全国率先实现15年免费教育,15岁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8.1年。

数据令人鼓舞,但这场通过教育脱贫的长跑还远未结束。偏远农牧区的藏族孩子需要更好的老师、更明亮的教室和更多开拓眼界的机会。

目前,西藏仍在努力提高区内老师的教学水平,内地学校也选派优秀的管理团队和教师到西藏,让更多藏族孩子在家门口便可享受与内地学生同等的教育资源。

在西藏大学教英文的益西旦增,正带着学生做藏汉英语言及文化对比研究。他常对学生讲起自己的见闻,希望他们通过学习语言和文化更好地了解外面的世界。

如果有机会,他还想像大哥那样写一本藏语书。

“越是去远方,越能清晰看到故乡,越会感到你对它的感情,归心也越强烈,”益西旦增说,“走得更远,其实是为了更好地回来。”(完)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到6.79K
和为贵 海星之死
手机汽车互联技术或成汽车行业未来趋势 欧元疲软大牌贬值:中欧奢侈品价差创三年来最大
颜龄测试一夜爆红 这些趣图告诉你How-old为什么这么火? 洛基入清宫韩寒遭换脸 哪些明星曾被PS大神玩坏
争做好命女 心理学家教你学撒娇 超模性感演绎奢华珠宝大片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新闻排行

      24小时热评排行

        “鲁冰花”关爱留守儿童公益计划在京正式启动

        详细>>

        圆梦北京之《90后的青春》

        详细>>

        圆梦北京之《梦想成画》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