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证难”调查显示 五成以上涉及户籍问题(图)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办证难”分析
历史遗留原因对政策不熟
“遇到办证难问题的多是‘疑难杂症’。”成都市政务中心协调督查处处长黄蔚说,每天会接到100-200例咨询和投诉,“疑难杂症”就有30多例。这些“疑难杂症”中,有历史遗留问题,比如知青户籍落户遗留下来的问题等。
另一方面,市民不及时了解办证的流程、所需的材料,也造成了“办证难”。黄蔚说,政府网站都有相关流程、规章制度,市民在办理证明材料前,可以先上网了解清楚或电话咨询,避免走弯路。黄蔚说,出台的新政策也是“办证难”的原因之一。一旦新政策出台,相关单位都会召开媒体通气会或者以文件的形式发布,建议市民通过这些平台关注新政策的解读。
专家声音
行政机关能查明的不应“折腾”老百姓
“国务院这两年一直强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内容主要一个是放权,一个是修权。”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说,简政放权从国务院部委往下推,但是到基层就出现一些障碍。这个障碍主要体现在一些政府的权力清单不是很清楚,什么章该盖,什么章不该盖,连政府部门本身都不是很清楚。所以,为了不出现纰漏,什么都要证明,什么都要盖章,就为了不犯错误。长此以往,章越盖越多,事越办越难。
“行政机关要求提供的证明,应该与所办事项具有直接相关性。如果没有相关性,则无提供证明的必要。”中国人民大学行政法学副教授王旭说,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去政务中心办证,基本都是拿着一大堆证明去。“事实上,很多‘奇葩’证明的出现,都是因为缺乏这种相关性。”
王旭认为,“如何证明”不应是老百姓的事,行政机关能够依职权查明的,不能将证明义务转嫁给公民,行政活动就是提供行政服务,要求的是高效和便民,尽可能减少公民的行动成本。行政机关能够依职权查明的,就不需要公民来来回回折腾。对于类似“我妈是我妈”的亲属关系信息,行政机关作为信息采集部门,完全有能力进行调查和提供。
今年4月,中办和国办曾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探索建立公民信息一卡通,而公民的身份证号将成为唯一代码。竹立家认为,随着技术手段的提高,个人信息联网,审批证件和证明将越来越少。
华西都市报记者 李秀江 王国平 实习记者 宁芝
原标题:“办证难”调查:五成以上涉及户籍
热门推荐
更多>河南焦作一板车高速路上着火
北京电影学院学生作品引来国际名导金基德
北京书市最后一天 商家打折市民“捡漏”
北京博物馆学会专家为市民免费鉴定文物
图片精选:河南郑州现汽车“叠罗汉”
刘翔退役仪式在上海体育场举行
走进北京汽车博物馆
北京“更新空间”海洋球里即兴舞蹈
2015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启动
黄山一幼儿园小朋友穿学士服拍毕业照
“板凳男孩”求学路
内蒙古遭巨型沙尘暴袭击 宛如世界末日
川藏公路然乌段中断3天后提前一天恢复通车
广西蒙山县遭受暴雨袭击 道路受阻
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在京举行
中国日报一周图片精选:5月9日—15日
西安举行仿古入城仪式迎接印度总理莫迪
图片精选:萌娃乐队助阵文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