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大同博物馆:追寻历史 感受文化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大同博物馆:追寻历史 感受文化

图为市民在大同市博物馆共享大厅参观。 郭平 摄

位于大同御东文瀛湖畔的大同市博物馆新馆,无疑是大同市民关注的文化热点和最为神往的人文圣殿。自去年12月31日正式开馆以来,开馆的每一天,这里都能吸引大量参观者。元旦小长假3天累计接待观众突破6万人次,后来,为保证文物安全及观展质量,每天最高的观展人数限定在5000人,每逢节假日时往往达到峰值,平日里,每天的观众也达两三千人。人们怀着喜悦和虔敬的心情走进这里,博物馆雍容大气的建筑风貌、众多文化价值超卓的文物藏品、令人赏心悦目的高科技陈展手段,让人赞叹不已。而展馆内无处不在流淌弥漫的厚重久远而辉煌壮阔的文化气息,更是深深触动并震撼每一名观者的心。

这种火热爆棚的场景,让人感怀,其折射出大同市民对文化的渴望,对大同历史的自豪,更表达出对大同未来的期许。在风光旖旎的文瀛湖畔,大剧院、图书馆、美术馆、体育中心等与博物馆连绵呼应,各美其美,城市新经典建筑的恢弘气度,构成了一道格外壮美的大同文化风景线。历经五年建设施工,市博物馆的率先开馆,为2015年的古都大同开了一个好彩头,更拉开了大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帷,五大场馆的次第绽放与大同古城文化复兴的持续推进,正交响回荡于城市上空,成为终将让世界为之倾听的文化强音。

建筑与空间艺术的经典

“这是我们多年的梦想,作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中国大古都,大同终于拥有了一座与其文化品位相匹配的现代化博物馆”,市博物馆馆长王利民说。

市博物馆成立于1959年,当时称为市文物陈列馆,办公地点在上华严寺,陈列展厅在下华严寺外院的天王殿、南北配殿,展厅使用面积366平方米,馆藏文物9800余件。2008年,市博物馆搬迁到展览馆西侧,展馆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展厅使用面积1800平方米,馆藏文物已达7万多件,并于2009年被国家文物局核准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在名城复兴进程中,为全面提高城市历史文化品位,打造全新的历史文化名城形象,2009年,市委、市政府启动市博物馆新馆建设工程,外观汲取了大同龙文化、石窟文化与地貌特点的精髓,分为地下一层,地上三层,总占地面积51556平方米,建筑面积32821平方米,展示面积13783平方米。

据介绍,在建筑设计阶段,市博物馆即与设计者达成共识,建筑、装饰、陈展要风格一致,互相沟通,力求达到全方位的统一。如今,历经五年的精心雕琢,当初那令人眼前一亮的大师级设计蓝图已呈现为令人神醉的建筑与空间艺术。走在太和路上,市博物馆恢宏大气、沉稳平和的建筑形态格外抢眼,其外观设计将大量的大同传统元素如龙壁之乡、凤凰城的传说、锥形的火山口、云冈石窟等充分提炼,凝结成互相盘旋的双S造型,线条流畅、平缓,而外立面装饰材料则选择灰色石材,让人联想到“因岩结构,真容巨壮”的云冈石窟,在内外装饰设计上,则抓住“同”字大做文章,“同”字墙不仅装饰效果好,且与石窟文化息息相关。馆内的装饰与陈展设计亦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建筑内部双曲面的结构特色,没有生硬地以直线代替或分割空间,空间造型线条流畅自然,空间划分清晰合理。结合建筑风格,馆内参观路径及陈展空间路线的设计亦简洁大气,视觉效果突出,空间透视感强,既备受专家首肯,也得到广大观众的高度认可。

历史与文化气息的交响

市博物馆新馆共设“代地沧桑”“北魏平城”“辽金西京”“明清重镇”4个系列展厅,“瓷路撷珍”“妙笔丹青”“梵语清音”3个专题展厅和1个恐龙展厅。其采取的是以艺术展的方式展示历史,在结构划分上,摒弃了惯用的从古至今的叙事性展示手法,依托馆藏文物,结合陈列主题,层次分明、详略得当地进行分配,让人走进不同的展馆,都能感受到绵延一脉却又迥然不同的历史文化气韵。

走进博物馆,有着775平方米巨大体量的主景壁画《北魏贵胄出行图》让每个人都赞叹不已。 这幅大型壁画位于共享大厅的正门对面,高约15.5米,宽约50米,展现了由导骑队、鼓角吹号的骑兵、“甲骑具装”骑兵和步兵护卫以及鼓乐队、仪仗队、伎乐杂耍队等组成的浩浩荡荡的北魏贵族出行画面,所有人物服饰均以鲜卑服饰为主,队列秩序、仪仗器物等又大量依据中原礼制,整个画面给人一种强烈的民族融合的印象,堪称北魏时期社会生态的真实写照。该壁画是由中央美院教授孙景波和王颖生以大同沙岭村北魏壁画墓中的贵族出行和宴乐画面为参照创作的,其体量之大在全国同类壁画创作中绝无仅有,让人步入展馆即置身壮伟历史时空,梦回1500余年前魏都平城。壁画前的铸铁雕塑“牛•车”是以两件馆藏文物为原型,由中央美院吕品昌教授倾力打造,与壁画浑然一体,相辅相成,更强化了历史时空感。

走进各个展馆,其精彩内容难以用语言一一列举和描述,而众多具有创新性的陈展方式令人耳目一新。在“北魏平城”展厅中,“司马金龙俑阵”展出的釉陶俑,由238个造型各异的俑组成出行俑阵,生动直观地再现了北魏时期贵族出行的场面,与共享大厅的壁画《北魏贵胄出行图》遥相呼应;由400余个陶罐组成的“陶罐阵”以矩阵的排列方式向观众传达一种历史信息:北魏墓葬出土陶罐数量众多,表明陶罐在当时日常生活中被普遍使用,且平城的工匠已经熟练掌握其烧造工艺。凡此种种,让人印象非常深刻。

在各展厅内,许家窑人飞索投石、李峪青铜器蜚声中外、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汉高祖白登被围等,众多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巧妙地以实物、多媒体、绘画及各种不同的形式演绎,带给观众非常丰富精彩的观感体验。文物本是静止的,要实现让文物说话的展陈效果,多媒体技术已是常见辅助手段,而市博物馆在多媒体的运用上,特别注重与文物和谐一体而不喧宾夺主。如“北魏平城”展厅的开篇嘎仙洞,通过一个表现拓跋鲜卑早期生活情景的二维动画片,在展柜后部循环播放,前口摆放若干在片中反复出现的文物,让人在观赏的过程中完成对文物的解读。

交汇与融合主题的彰显

采访时,记者遇到一对来自北京的夫妻,他们说:“每到一地旅游,博物馆是必看的内容,会藉此对当地的历史文化有更深透的了解。毫不夸张地说,大同市博物馆是高度展现大同文化特质的、具有很高品位的博物馆,令人难忘,值得点赞。”

一如“大同”之名所蕴含的文化深味,大同自古以来作为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的接壤地,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始,至北魏拓跋鲜卑定都平城,历辽金元及至明清,一直是多民族杂居融合的地方,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不断碰撞、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作为地方博物馆,大同博物馆在弘扬民族精神、展现历史风云的同时,也有着传承地域文化的功能。据了解,市博物馆新馆的陈列主题确定为“民和•大同”,侧重反映在大同民族融合的发展历程,再现各民族共同生活、相互促进、和谐共存的生活景象,充分体现了大同作为民族融合和多种文化交汇之地的地域文化特色。

“代地沧桑”展厅中,展示了“胡服骑射”开创了汉民族向少数民族虚心学习的先河,“琵琶老店”见证了民族和亲的和谐相处;“魏都平城”展厅中,可以看到北魏王朝定都平城期间的百年盛况,千余件文物无声地讲述着北魏王朝的兴衰,传递着中西文化碰撞的激情,书写了民族融合的宏章;在“辽金西京”展厅中,散存于大同及周边的建筑遗构和雕塑雄浑古朴、端庄大气,是诠释契丹、女真分别主政大同时期民族融合的最直接体现;在“明清重镇”展厅中,可以看到大同作为“九边重镇”之首拱卫京师的军事文化,更有蒙汉互市、民族交流的繁荣。每一件文物,都让人长久伫足,倍感大同是一片多么神奇的土地。(史涌涛)

分享到6.79K
编辑: 黄硕标签:
和为贵 海星之死
丹麦将成全球首个无现金国家 上万人游泰国!直销公司为何热衷“超级旅游团”?
颜龄测试一夜爆红 这些趣图告诉你How-old为什么这么火? 洛基入清宫韩寒遭换脸 哪些明星曾被PS大神玩坏
争做好命女 心理学家教你学撒娇 超模性感演绎奢华珠宝大片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新闻排行

      24小时热评排行

        “鲁冰花”关爱留守儿童公益计划在京正式启动

        详细>>

        圆梦北京之《90后的青春》

        详细>>

        圆梦北京之《梦想成画》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