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活跃期”说法容易误导公众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中国国际救援队原领队徐德诗在宁谈减灾
本报讯(记者马金通讯员宋北辰)昨天,在省科协举办的防震减灾高端科普报告会上,中国地震局研究员、中国国际救援队原领队徐德诗作题为《走进灾害、远离灾难》的报告。他说,目前科学家还做不出准确的地震预报,因此把房子造结实点、地震演练多一点,对防震减灾来说更有效。
近期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此后又发生3次7级以上地震。全球是不是进入了地震活跃期?“‘地震活跃期’的说法容易误导公众,觉得只要‘活跃期’注意防灾,其他时间就万事大吉了。”徐德诗说,所谓“活跃期”是相对于“平静期”而言的,仅仅是科学家研究地震的一种方法,不能当作对地震趋势的判断。
对于近年全球地震变得频繁的说法,徐德诗也认为依据不足,“通过对1900年以来地震频次图的分析,看不出有明显的周期性变化。为什么公众普遍感觉地震变多了呢?主要是近年几次强地震都发生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包括汶川地震、日本地震、尼泊尔地震等等。”徐德诗说,通讯发达、媒体宣传力度加大以及公众忧患意识的增强,也是产生错觉的原因。
“地震造成伤亡的因素既多又复杂,还跟气候、地震发生的时间有密切关系。”徐德诗介绍,明朝1556年,陕西华县发生了8.0级地震,一共有83万人遇难。因为这次地震发生在1月隆冬季节,很多灾民没了房子被活活冻死,后来又发生了瘟疫。
尽管灾害无法预测,但是公众可以增强对灾害的防御。徐德诗反复强调,房子一定要设防,社区、学校等单位一定要多多组织地震演练,这样才能在灾害来临时,把损失降到最低。
原标题:“地震活跃期”说法容易误导公众
热门推荐
更多>河南焦作一板车高速路上着火
北京电影学院学生作品引来国际名导金基德
北京书市最后一天 商家打折市民“捡漏”
北京博物馆学会专家为市民免费鉴定文物
图片精选:河南郑州现汽车“叠罗汉”
刘翔退役仪式在上海体育场举行
走进北京汽车博物馆
北京“更新空间”海洋球里即兴舞蹈
2015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启动
黄山一幼儿园小朋友穿学士服拍毕业照
“板凳男孩”求学路
内蒙古遭巨型沙尘暴袭击 宛如世界末日
川藏公路然乌段中断3天后提前一天恢复通车
广西蒙山县遭受暴雨袭击 道路受阻
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在京举行
中国日报一周图片精选:5月9日—15日
西安举行仿古入城仪式迎接印度总理莫迪
图片精选:萌娃乐队助阵文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