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学家聚首青岛研讨西太平洋洋陆过渡带重大科学问题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3月21日,由中国海洋大学等主办的“西太平洋洋陆过渡带壳幔-海洋系统、过程与动力学”高峰论坛在青岛召开,吸引了来自中国大陆、港台地区、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150名专家和学者参会。
据了解,高峰论坛以西太平洋“洋-陆地质过程”为纽带,围绕大陆与大洋之间的西太平洋“洋-陆过渡带”,从深部与浅部的内外动力关联角度,开展生物、地质、海洋等多圈层过程与关联研讨,探讨具有双俯冲系统的西太平洋在物质-能量循环中的独特性和普适性。
中国海洋大学校长于志刚教授致在致论坛开幕欢迎词时指出,本次会议对认识和开发利用西太平洋,特别是对维护国家海洋安全,支撑海上丝路建设等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本次论坛为期两天,与会者将从洋陆过渡带地质结构、构造过程与物质循环,洋陆过渡带动力过程与资环效应,洋陆过渡带科学试验与观测技术三个方面进行了主题报告和自由发言研讨,跨物理海洋与海洋地质、探测和试验技术等学科和领域进行全面和深入地交叉交流,这种学术探讨在国内尚属首次。
据会议秘书长李三忠教授介绍,洋陆过渡带是大陆和大洋的过渡地带。太平洋和欧亚大陆分别是地球现今最大的大洋和大陆,西太平洋洋陆过渡带因而具有很多独特性,系统认识其现今基本构成、特征、属性、结构、构造,认清其特殊性、全球性意义,深入探讨西太平洋在满足国家海洋安全、海洋国土划界、海上丝路、海洋强国等国家急需,在洋陆系统理论的创新突破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记者胡青 通讯员 呼双双)
新闻链接
近50年来,地球科学家在板块构造理论指导下,分别对太平洋和欧亚大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对太平洋,地球科学家开展了46年持续的ODP-DSDP-IODP-IODP深海钻探,推动了地球表层系统的“全球变化”响应研究,在探索证实板块构造理论和推动地球系统科学的兴起方面获得巨大成功;对欧亚大陆,地球科学家也开展了20多年的大陆动力学探索,发现了板块构造理论“登陆”中的诸多问题,推动了大陆流变学探索,在深化发展板块构造理论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洋陆过渡带是大陆与大洋相互作用的关键区域,包括典型的被动陆缘的洋陆转换带和活动陆缘的俯冲带,对于理解和认识大洋和大陆的地球动力过程、机制尤为关键,一直是处在国际地学研究的前沿,如美国等国家2010年开启的GeoPRISMS计划。
纵观地球上的洋陆过渡带,西太平洋紧邻最大的欧亚大陆,以其最为独特的双俯冲系统、最完整的沟-弧-盆体系、最宽的大陆架、最大的边缘海、最深的海沟、最老的洋壳、最多样多成因的复杂海山群、最复杂的大洋-边缘海相互作用、成为全球地学关注的焦点,也是开展地球系统科学综合研究的最理想天然实验室。
西太平洋洋陆过渡带富含大量前沿科学根本问题和难题——涉及到大陆如何起源与生长于洋陆过渡带、生命如何最终突破洋-陆过渡带的长期地理阻隔而登陆、板块构造如何起源洋陆过渡带、洋陆过渡带深部过程与地表响应如何关联、洋陆过渡带物质-能量如何传输与交换、各种环流何时和如何起源等等关键基础科学问题。而且,迄今人们还不清楚太平洋与中国东部大陆这两大构造单元间的洋-陆地质过程及其与克拉通破坏、大陆再造、边缘海形成的根本机制与关联,也不清楚洋陆过渡带深部壳幔过程与浅部成藏-成矿-成灾效应、地表或海底到海水的环境效应如何关联;其认知程度远远不如人们对于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之间的陆-陆碰撞与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的了解。总之,近10年来,中国东部大陆地质研究意识到以往的研究缺失了重要的一环——西太平洋大陆-大洋相互作用及洋陆过渡带深部机制到浅部响应的密切关联。
热门推荐
更多>-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5经济峰会在京举行 德国老外“剃龙头 讨彩头” 中韩双方再次交接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 中国日报一周图片精选:3月14日—20日 河南:路人合力推公交救被压伤者 青岛灵山湾海域现“海市蜃楼”
- 山村孩子们的“窑洞小学” 广东佛山男子舍百万年薪 为理想生活隐修终南山 香奈儿降价后门店前排起长队 上海为被拖行牺牲交警开追悼会 黑河:解放军士官侦察兵“空手夺枪”训练虎气冲天 女星身材傲人抢镜红毯
- 【图片故事】山寨里的侗族夫妻小学 四川男子被拐26年后回乡与亲人团聚 亚冠:广州恒大胜鹿岛鹿角 “爆米花老人”义养房东脑瘫遗子15年 四川卧龙发现生病野生大熊猫 目前已被隔离救治 长沙一57层高楼12天建成 可抗9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