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新型城镇化:五地四县将改市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昌都镇整体实施旧城改造,图为忙碌的工地现场。姚海全 摄
中国西藏网讯 2月9日,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宣布,将结合西藏实际、坚持突出西藏特点,推进自治区新型城镇化。提出力争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30%以上,工业增加值所占比重达到11%,非农产业就业比重达到63%以上,人均域镇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在163平方米以内。其中,推动昌都等五地四县改市,引人瞩目。
西藏新型城镇化怎么做?率先发展藏中南重点开发区城镇
据由西藏自治区党委公布的《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的指导意见》,自治区将着眼到2020年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围绕打好基础,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走以人为本、适度集中、强化支撐、城乡联动、生态文明、文化传承,具有边疆民族特点、地域文化特点和多元多样性特点的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意见》指出,西藏农牧民整体劳动技能偏低、转移就业难度大,城镇空间布局相对分散、综合承载能力不强、对农牧区的辐射带动存在诸多制约因素。推进城镇化健康快速发展,必须以提升农牧民转移就业能力和农牧民工市民化为重点,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坚持立足区情、尊重规律稳妥推进,不超越现实条件急于求成;率先发展藏中南重点开发区城镇,协调发展藏东、藏北、藏西区域及边境城镇,促逬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互动,建立新型城乡关系;突出民族特点、地域特点、边疆特点、多元多样时代特点,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色的美丽城镇,稳固边境一线乡镇人口,促进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交相辉映;坚持引导人口适度集中、城镇建设与生态保护相统一、与环境容量相协调,坚守生态保护红线,建设绿色城镇。
西藏新型城镇化目标是啥?非农就业63%以上
《意见》提出,力争到2017年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27%,城镇常住人口增加15万人。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0%以上,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基本成型,有序推动昌都、林芝、山南、那曲和阿里地区地改市,江孜、拉孜、芒康和丁青等具备条件的县县改市;壮大拉萨——泽当城镇圈,大力发展以日喀则市桑珠孜区、林芝八一镇为中心的东西两翼城镇,统筹发展藏东昌都市卡若区、藏北那曲镇和藏西噶尔县钾泉河镇,加快发展边境沿线和交通沿线城镇,建设一批特色小镇,促进各类城镇协调发展,以“一圈两翼三点两线”为主体的域镇化空间格局基本形成,功能互补、层次分明的城镇体系不断完善;域镇产业支撑不断强化,工业增加值所占比重达到11%,城镇就业吸纳能力明显增强,非农产业就业比重达到63%以上,城镇综合交通网络不断完善,能源、供排水等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对常住人口的覆盖面显著扩大,人均域镇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在163平方米以内;户籍管理、土地管理、社会保障、財税金融等制度改革取得显著进展,域镇化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逐渐弱化或基本消除。
延伸阅读
为什么要城镇化?
据2014年3月16日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显示,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工业革命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史表明,一国要成功实现现代化,在工业化发展的同时,必须注重城镇化发展。
——城镇化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在于城镇化。目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3.7%,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6%左右,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为80%,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为60%。城镇化会使城镇消费群体扩大、消费结构升级、消费潜力释放,带来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等巨大投资需求,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城镇化是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目前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仅为46.1%,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为74%,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为53%。城镇化与服务业发展密切相关,服务业是就业的最大容纳器。城镇化带来的创新要素集聚和知识传播扩散,有利于增强创新活力,驱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
——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我国农村人口过多、农业水土资源紧缺,土地规模经营难以推行,传统生产方式难以改变,这是“三农”问题的根源。城镇化总体上有利于集约节约利用土地,为发展现代农业腾出宝贵空间。
——城镇化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形成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一批城市群,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增长极。但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城镇化发展很不平衡。
——城镇化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城镇化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既能提高生产活动效率,又能富裕农民、造福人民,全面提升生活质量。既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消除社会风险隐患,也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
西藏新型城镇化:进城农牧民怎么办?
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就西藏自治区新型城镇化,要求通过提升农牧民转移就业能力、建立鼓励吸收农牧民工就业配套政策、推进符合条件转移人口落户城镇、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等措施来促进人的城镇化。令人关注的是,农牧民城镇落户限制全面放开,并保留其土地和草场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
西藏新型城镇化:没进城的农牧民怎么办?
到2020年,西藏非农产业就业比重将达63%以上。那么,没有进城的农牧民怎么办?自治区表示,将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提升农牧民生产生活水平,措施包括加快农牧业现代化进程、统筹改善农牧区人居环境、密切城乡联系等。
西藏新型城镇化:怎么消化就业需求?
据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2月9日就西藏自治区新型城镇化工作提出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西藏常住人口非农产业就业比重将达63%以上,如何解决就业问题?自治区提出要通过产城互动融合发展、发展支撑产业等措施提升城镇就业吸纳能力。
西藏新型城镇化:怎么解决城镇承载能力问题?
西藏自治区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30%以上,城镇能负荷得了吗?自治区要求从强化综合交通网络和城镇公共交通、加强城镇公用设施建设、提高城镇能源供应保障水平和完善城镇化资金保障来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西藏新型城镇化:会不会丢了传统?
西藏自治区新型城镇化的目标中有一项是到2020年,西藏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30%以上,昌都等五地四县将改市。人们进了城,地县改了市,那么传统文化的传承会受影响吗?对此,自治区要求从加强历史文化传承、提升城镇规划建设水平来坚持地域民族时代特色。
西藏新型城镇化:生态环境会受影响吗?
据西藏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到2020年,西藏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30%以上。人口聚集,生态环境会受影响吗?对此,自治区要求以推进绿色城镇建设、坚守生态红线、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等措施来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优先,确保城乡生态环境良好。
相关报道
- 2400吨冻猪肉投放西藏市场 零售价9元
- 西藏半数以上村医能用藏医诊疗手段为群众看病
- 国开行授信10亿元支持西藏棚户区改造
- 西藏归国藏胞及境内亲属喜迎藏历木羊新年
- 西藏首次实现全区空气质量监测 数据实时公布
- 西藏网络宣传管理工作座谈会在拉萨召开
热门推荐
更多>- 福州大街小巷“年味”浓 喜气洋洋迎新春 春晚彩排四大美女惊艳 为春节餐桌上那一口脆甜 76岁老把式破冰踩藕 上海一马路突遭高墙拦腰阻断 酿成隐患 北京一男子铁链锁身赖医院病床近3年 被强执抬走 假驴友街头行乞骗钱遭暴打
- 福州象山隧道口轿车自燃 女车主弃车逃生 苏州:情人节将至 玫瑰花走俏 “三国四方”摧毁跨国跨区域特大走私毒品团伙 春运“铁骑”千里返乡 今年仍将超过40万人 山西太原男子因没拿到工钱包工头跑路欲跳楼 临沂11岁留守女童坚强照料瘫痪母亲撑起一个家
- 司机掉入水中 亡前致电妻子“车门打不开” 湖北豪华车队免费送打工游子返乡 江西守林员自掘“山洞值班室”执勤 武汉城管与“地摊王”拉锯战14年 用真情将其劝离 章子怡落泪答应汪峰求婚 台湾坠机事故3人仍失踪 家属说明会确定同机同赔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