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了!重庆一学校致家长4千多封信:不给学生提学习要求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沙坪坝区南开中学,学校给家长的一封信。 记者 吴珊 摄
“我们用庄子‘无用方为大用’的观点,来谈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如果只为名次、成绩、全能的素质而拼尽全力,我们可能丧失乐趣、轻狂、激情;一段旅行好过一次培训,一本好书胜过一套试卷,一次促膝长谈重于一夜挑灯苦读……”1月31日,南开中学每个学生家长的手中,接到了这样一封信。信件传达着一种新颖的教育理念,随即,它在网上就火了,各大论坛、微博、朋友圈,无论家长还是学生,都纷纷转载!
4000多封信送达家长手中
不少网友表示,现在的教育似乎慢慢脱离成绩至上,回归到如何让孩子在志趣中学习,最后认识自我。
记者昨日从这封信的起草人、进入南开中学11年、如今是高一的语文老师龚春华处了解到,此次一共发出4000多封信,由学生带回家送到自己家长手中。
学校不给学生学习要求
昨天是南开中学寒假第二天,记者于下午来到学校,意外的是,不少学生仍然背着书包进入校门。
“我们的学生,都有自主爱学的习惯。对于学校来说,这封信中的理念只是常态。”得知记者要采访,龚老师比较意外,他表示,这封信由他草拟,另外两名老师稍作有修改和调整,“信件的目的,只是希望与家长达成沟通交流。”
龚老师说,最现成的例子,就是这些寒假还出现在学校的学生。“他们大多是去图书馆。”跟着龚老师,记者来到图书馆看到,3楼、4楼是自习室,几百人的座位坐了一半。据悉,图书馆每年只关闭两天——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其余时间,均有学生过来看书、学习。龚春华说,学校没有给孩子学习的压力和要求,南开的自习室就是给学生自觉的空间。
记者随机采访了两名同学,其中高二的黄捷家住学校附近,因为临街吵闹,图书馆氛围更好,于是过来做寒假作业。“我有这样的习惯,但也是自己安排时间,寒假第一天就放松去玩了,要劳逸结合。”
信件解读
关键词1 无用方为大用
现实意义:时间随机安排 打球也有用
信件原文:如果我们用庄子“无用方为大用”的观点来谈孩子的教育和成长,或许会被当下的社会斥为无稽之谈……
“3岁学舞、4岁学琴、5岁学画、6岁背诗……如果学习成了孩子生活的唯一,那么,他们可能就丧失了童年的乐趣、少年的轻狂、青春的热情。”龚老师认为,当下社会,实用主义哲学已深入人心,学生很多“无用功”似的爱好,被家长予以“扼杀”。很多孩子对生活、未来茫然无措,好的教育,是让他们看得到生活的乐趣、未来的希望。
龚老师用高三的教育举了个例子:“高三的课程安排,我们不会减少体育课。”龚老师说,体育运动是学习的调和剂,高三学生心理压力本就增大,应该从另一方面给其减压。
另外,与学习看似无关的爱好,也并非“无用”。“2007级有个男生,进校时中午爱打篮球,下午上课精神不振,由于时间安排不当,所以学习成绩不算好。”龚老师说,但他后来考上了北大,就是因为这样的学生,打球是学习之外的兴趣、压力的出口,应该引导他合理安排时间,选择晚上或周末打球,而不是制止其打球。通过一年的合理引导,这名学生保持着打球的爱好,同时成绩也突飞猛进。
关键词2 慢慢地成长为果实
现实意义:学会沟通交流 不要监督压迫
信件原文: 法国自然主义哲学家卢梭曾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龚老师在信中引用了卢梭的观点,在他看来,孩子的成长不能单靠学校,需要学校、家庭双方来努力。龚老师说,家长高压的督促,孩子往往会为了学习而学习,父母应该从生活中给孩子潜移默化的教育。“与其周末在家陪孩子苦读,还不如用郊游的方式,换来一家人的好心情,放慢孩子成长的节奏,他们才不会在拘谨的空间迷失自我。”
“了解孩子的生活、情绪、情感,多交流,才能令他们慢慢成长起来。”韩老师是南开中学高二某班班主任,她表示,自己每周都会看学生的周记,通过周记来了解学生的生活状态和情绪。
梁洪在南开中学做了15年班主任,他对学生的唯一要求就是“合理规划时间”,同时也会给学生更多自主的空间,2013年下学期,他外出培训,自己的班级没有安排临时班主任,只有班长会每天早上发来短信,告诉他今天同学们打算做什么,剩下的事情就全交给班委和同学了。“我培训完回来,发现同学们都做得很棒,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的,成绩也没有下滑。”
随机调查
10个家长10个点赞
昨日,记者随机采访了10名南开中学学生的家长,对这封信的观点他们纷纷表示赞赏。
阎女士(学生家长):这封信对我触动很大,我认为,孩子成才的教育,不应太功利。在我看来,作为一个人,能够找到自己兴趣所在更为重要,提升幸福感,人生活一辈子,相对成功来说,幸福是件更奢侈的事。
李女士(学生家长):我觉得,南开中学有这种宁静致远的气质,教育开放、自由,不把教科书当作全世界,而是把全世界当作教科书。
白先生(学生家长):学校正视能力培养,我的孩子爱吉他,他会参加校园歌手大赛,以及一些课外活动,这也是对学习的认识,是能力的获取。我反而会告诉他,不能一天埋头死读。
专家观点
少些“望子成龙”
多些“人格健全”
著名教育专家、原中国家长教育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肖力平也认同信中的观点。“很多家长都有‘望子成龙’的心态,很少有人只要求孩子‘人格健全’。”肖力平表示,近几年来,许多家长的教育理念也在进步。她认为,家长应该学会从孩子的兴趣引导。例如,孩子喜欢打球、弹钢琴,家长可以与他们共同探讨、学习这门兴趣爱好,与他们一起计划如何将兴趣与学业合理分配。“在孩子与家长平等沟通、达成共识后,询问他们是否想将兴趣变为将来的职业,在培养兴趣的同时,需兼顾学习才能达成理想等。”
记者 郑旭鹏
实习生 魏亚兰
相关报道
- 冬日暖阳里,我们拍下“重庆蓝”
- 遵义与重庆沙坪坝教委“联姻”合作促教育发展
- 重庆老师集体给高一男生写信: 请保持一个光棍的节操
- 重庆公共WiFi调查:能够流畅不间断上网的不多
- 重庆保监局:市内某保险公司故意拖赔车险罚款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