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自贸区特别报道篇四——福建“两会”聚光灯下的自贸区建设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福建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第三次大会召开。(彭娟 摄) |
时隔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一个多月,最初的激动与憧憬开始逐渐落实到到更为实在的规划与建议。2015年福建“两会”,自贸区建设再次走到聚光灯下,它不仅成为政府工作报告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段落,也是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们建议、讨论中的高频词之一。
1月29日,福建省省长苏树林代表福建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在2015年工作展望的第五点,提出要深化全方位开放合作,加快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
“坚持区内率先突破、区外积极跟进,强化试验功能。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投资贸易管理新体制,营造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放宽投资准入,构建对外投资促进体系。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突出对台特色,推动货物、服务和各类要素自由流动,建设两岸经济合作示范区。”
报告将“制度创新”放在“核心”位置,不仅是建设新福建“机制活”的一个体现,更是因为自贸区先行先试的特殊性决定了制度创新的必要性。
“福建自贸区获批后,台商非常关注。他们关注的是,自贸区哪些更自由、更便利,哪些准入门槛更低。如果把政策用好,给他们更多优惠的条件,他们会掀起一股又一股的投资热潮。”福建省人大代表、福建省投资集团董事长翁若同说。
福建省人大代表陈展弘说,自贸区有许多新的尝试,更需要制定法律法规来对各种行为进行规范。
“要尽快制定自贸区条例,这方面要根据福建特色制定的法律来对投资行为进行规范,有立法保障才有自贸区的发展。”陈展弘说。
福建省人大常务委员会副主任徐谦在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将抓紧制定福建自由贸易区条例,依法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
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马新岚则在工作报告中表示,2015年要结合福建发展的特色和优势,密切跟进福建省加快发展的行动计划和自贸区建设的政策措施,加强和创新涉台、知识产权和涉外、涉海、涉港澳、涉侨等审判工作,强化对生态环境的司法服务保障。依法惩治违法犯罪,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和法治环境。
福建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何泽中则表示,将进一步发挥惩治、预防、教育、监督、保护等职能,为福建自由贸易园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法律服务。
据福建省政协委员、福建重宇合众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涂崇禹介绍,福建在涉台法律服务、民商事法律适用上都很突出,还成立了涉台法庭,邀请台胞参加涉台案件的审判,“这方面我们走在全国的前面”。目前,福建处理的涉台司法互助的案件占全国的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