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自贸区特别报道篇四——福建“两会”聚光灯下的自贸区建设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大会现场。(彭娟 摄) |
福建省政协委员、福建省民建专职副主委郭学军则从融资机制创新的角度提出了建议。郭学军认为,可以以特许经营权、投资补助等方式吸引民间社会资本参与到具有一定投资回报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发行福建省政府自贸区债券,为自贸区建设提供专项资金;设立产业投资基金,为公共服务领域提供更为丰富的资金支持。
如果说体制、机制创新是为“引资入闽”埋下伏笔,那么找准突破口、精准发力,是福建自贸区的首要命题;完善配套及人才机制,下足功夫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则是重中之重。
厦门市省人大代表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出台福建省自由贸易园区条例的议案》,从管理体制、投资开放、贸易便利、金融、税收等七个方面,对福建自贸区条例进行了建议。
涂重禹则建议,建设自贸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应该出台福建特色的版本。对来投资创业的台胞,实行签证豁免;对生产要素,给予更大的流动空间;对专利、商标、著作权,自贸区专门成立统一的知识产权行政机构,对此进行保障。
而对于企业关注的人才问题,集美大学省政协委员小组在分组讨论中提出,降低“绿卡”申领门槛,设置更加灵活务实的申请条件,吸引海外人才;建立自贸区人才信息库,根据自贸区人才领域的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进行整体设计,为自贸区产业人才结构优化提供信息。
距离福建自贸区挂牌及总体方案批复尚有一段时日,“两会”上的热烈讨论或可视为福建人对自贸区建设与前景的期待。福建自贸区,既是一张白纸,待浓墨下笔,也是一张蓝图,等妙手来绘。而福建人,在研墨,在测绘,在这期间,自贸区的骨肉逐渐丰满,面目日益清晰。一个自由、开放、创新的未来,一步步地近了。
(记者 胡美东 彭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