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司法厅副厅长孙中平:让法治阳光普照高原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位于拉萨市北郊的区司法厅4楼,孙中平的办公室里挂着“相融共存”四个大字。他常常提醒自己,在西藏开展司法行政和维稳工作,“只有相融才能共存”。
“要讲述法治故事……”孙中平嘴里重复着,4年多援藏岁月接触到的人和事开始在他脑海里翻腾,“那就从‘挺进麦东村’说起吧。”
“挺进麦东村”
昌都地区贡觉县相皮乡麦东村地处偏远,草场是村民赖以生计的“饭碗”,因为与邻村麦然村数十年来积累的草场纠纷未能合理解决,一朝爆发的后果便是层层上访、越级上访。
2011年,因为闹得沸沸扬扬的上访事件,自治区、昌都的干部大多刚进到村子便被村民“轰”了出来。就在风口浪尖之际,孙和平作为区司法厅第一批驻村工作队队长被派驻到麦东村开展工作。
“我现在依然记得到村里的那一天,村里的男人们在山顶轰着摩托车的油门,吹着口哨,表明他们排斥的态度。”孙中平吸了一口烟,慢慢吐出。
“你们来这里干什么?”围过来的村民毫不客气地质问。
“我们是来给你们干实事的。”孙中平不懂藏语,全靠一起下来的藏族副乡长翻译与村民交流。
“你们能干什么?”即便听不懂,孙中平依然能感觉到问话里的不信任。
“那你们需要什么?”孙中平不答反问。
没想到这次的驻村干部有这一问,底气还如此足,村民们反倒有些措手不及。“我就听他们商量了半天,后来通过翻译问:村里的桥,每年一发水就过不了,多少人、牲畜掉下去丧了命,能不能修?”只要有需求就是打开僵局的切入口,孙中平痛快地应了下来。
“但是,你们要让我住下来。”孙中平提出了自己唯一的要求。“他们商量了大约几分钟,后来答应了。”
能住下来修路,就实现了孙中平的第一个目的,走进村民心中的“路”也就顺多了。有生活困难的村民,孙中平就带着工作队挨家挨户地慰问,送去酥油、砖茶、糌粑;村民生病去县里治疗不方便,孙中平就请来了地区医院的医生义诊、免费发药;村民经济收入低,孙中平就四处申请资金为村民送货车、免费培训驾驶员……
做着这一切,孙中平心里其实装着第三个目的:要让“法”的阳光普照这个落后的山村。
一周一次的“法制课”出乎意外地受到了“追捧”,围坐在孙中平身边听他讲法律是后来村民最爱做的一件事情。后来,在麦东村一面面重新升起的红旗,迎风招展。
“办成立得住的铁案”
2012年5月6日,孙中平带着维稳督导组奔赴林芝开展7个月的打击整治专项督导工作。在一次次的明察暗访中督导组查出来干部身上的不少问题,也查出了一些社会的“毒瘤”。
那段时间,中石油公司从拉萨到林芝的油罐车总出事,一过5000米的米拉山就被拦截、被撞,有一次,车里的8吨油少了6吨。调查发现是之前挂靠在中石油公司下面的一个运输队搞的“鬼”——只拣地方近的轻松活干,远的地方不去,别的运输队来了就上演“撞车偷油”的戏码。
“这些人的行为严重扰乱了拉萨至林芝的石油安全。”当时很多人怕有民族矛盾,不敢办案,孙中平坚定地说:“搞法的人来办案,就一定要把这个案子办成在法律上立得住的铁案。”
孙中平顶住了多方压力,抓证据链的完整,用半年时间就依法破案并审结。
“西藏要培养自己的律师”
有法、用法,孙中平并不满足于此,他思虑得更多、更远。
“在西藏,法律援助只覆盖到47个县,还有27个县连律师都没有,群众的法律需求怎么满足?”孙中平忧心忡忡。
“这些年,通过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1+1项目和全国律协今年开始组织的志愿律师服务项目,我们的无律师县基本实现了覆盖,但是更应该加大造血功能,培养西藏自己的律师。”孙中平说。
“西藏的普法工作还处在滞后状态,形式老化无创新,老百姓根本听不进去,也不知道法律是为他们服务的。”孙中平认为,要真正把法送到群众身边去,还得在形式上多点“花样”:能不能借助驻村工作队的便利来普法,用村里的广播讲些法治小故事、法治竞猜、知识问答,或者利用农家书屋来普法。
“如果老百姓自身的法律意识增强了,自发的维稳多了,外在形式的维稳就少了,那么自然就达到了社会长期稳定的目的。”末了,孙中平意味深长的一段话道出了他的期盼。(廖卫华记者 张黎黎)
相关报道
- 西藏去年15人严重违反政治纪律被查处
- 新旧西藏对比:我家的故事及背后的西藏变化
- 西藏主电网覆盖范围达51个县
- 西藏高院:法院怎么判?上网可以查
- 2014年度西藏纪检监察机关纪律审查工作综述
- 西藏召开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