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奏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时代旋律

2014-04-23 17:26:28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青岛世园会的建设已进入倒计时冲刺阶段。走入世园会,无处不彰显“生活走进自然”的主题,无处不渗透“文化创意、科技创新、自然创造”的理念,精美的世界园林园艺精品和前沿科技成果即将在世园会精彩纷呈,一届世界园艺文化和园林科学的“奥林匹克盛会”将以崭新的面貌在春天的百果山上展开。

自然创造浑然天成

“与其说建筑是造出来不如说是长出来的。我们想让建筑与自然有一种非常好的融合,尽量用自然的思路、自然的手法,来营造一个自然的环境,让大家有回归自然的感受,突出‘让生活走进自然’的主题。”青岛世园会执委会副主任、秘书长李奉利的介绍,给我们阐释了世园会建设要展现的绿色、生态、低碳的发展理念。

李奉利说:“少破除、多保留,低干预、高顺应才能充分体现园区的自然、野趣”。世园会建设中全面推行了“密植混交、乡土多彩、生态自然、碳汇平衡”的种植理念,对过去破坏的周边山体,采用先进工艺进行生态修复,努力体现山地的园林特色,水景建设也全部利用原有水系资源顺势而为,串联成珠,浑然天成。

青岛世园会上海园林现场负责人朱栋斌介绍:“我们建了许多叠积水池,都是依冲沟两边而建,既能活水活用,又能在来洪水的时候满足泄洪的功能,由高到低,水一步步下去。”除了活水活用,世园会还在保护上做足文章。为避免道路修建对山体植被造成影响,园区施工过程中大量采用温拌沥青技术,这种在铺设过程中比常规沥青低20摄氏度的新材料,有效保护了原有植物的生长。另外像透水地坪、胶粉沥青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让园区内的25公里市政道路全部披上了自然生态的外衣。

青岛第一市政工程有限公司项目总工张顺哲介绍:“整个园区里面有5万平方米的透水地坪,其中人行道就占了2.2万平方米,整个园子里基本上是有建筑的地方雨水都能通过透水地坪渗入到地面,这样就保证了雨水的充分利用。”

水是活的,路是透的,场馆都是能呼吸的。从远处眺望,许多建筑的屋顶都被草坪覆盖,整个园区内的屋顶绿化率达60%,营造出自然覆盖的景观效果。

科技创新无处不在

“不管是我们的科技创新亮点还是我们的智慧园区的应用,都充分体现出了设计者的独具匠心。科技和我们的生活完全能融为一体。”青岛世园会执委会数字园区办公室副主任蔡挺的话道出了青岛世园会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可以说,在世园会,各类科技创新成果在竞相展示,前沿科技无处不在。

植物馆是世园会主展馆之一。这座“叶片”造型的透明钢结构建筑,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植物展馆。青岛世园会植物馆项目部机电安装负责人杨海江介绍:“我们整个钢结构安装有1万多块玻璃幕墙,其中有2300多块是可以自由开启和闭合的。馆内安装有复杂的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监测点,电动开启窗可以随着馆内的温度湿度自由地开启闭合,可以说,整个场馆就是一个复杂的会呼吸的整体。”

从您进入世园的那一刻,梦幻生活随即开启。无线覆盖的光纤网络,会把您的手机装配成随身管家。除了能实现随身导航之外,手机就像是一个随身的导游,无处不在的二维码,只要轻轻一扫,世园的详细资料就会出现在你的手机上,真正实现了从眼中的世园到手中的世园。

各大场馆武装到牙齿的科技利器也让人目不暇接。植物馆屋顶的虹吸雨水回收系统,将为馆内的300多种珍稀植物提供灌溉用水;主题馆采用燃气冷热电三联供技术,将天然气燃烧后获得的高温烟气用于发电,冬季供热,夏季供冷。上百项前沿科技向我们展示了“生活走进自然,科技就在身边”的和谐统一。

突出先进科技特色,坚持把科技引领作为基础支撑,着力提升世园会的科技含量是世园会建设的重点。世园会在工程建设、园艺绿化、场馆运行等方面。积极引进全过程控制和项目管理理念,大量引进使用先进实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能源,打造国内领先的数字化智能园区,要让游客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新颖神奇的世园会。

文化创意挖掘内涵

世园会在突出文化创意中彰显的是地域文化特色,坚持把文化元素融入园艺,着力提升世园会的文化内涵。

青岛世园会总体规划布局突出 “天女散花”的规划理念、“七彩花艺”会徽、吉祥物“海精灵-青青”、场馆展陈等,都力求体现中华文化、齐鲁文化、海洋文化、民俗文化与园林艺术的融会贯通。植物馆在世园会历史上首次规划建设海洋植物展区,将让游客在欣赏园艺景观的同时,体验到海洋文明、蓝色文化的魅力。来自五大洲的园艺特色地区和友好合作城市将展示丰富多彩的异域风情,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各省区市将展示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世园会将让中外游客真正体验到“五洲聚会、中华团圆”的风采。

走在世园会的施工现场,抬眼望去,一棵棵桑树已经绿油油了。据介绍,这里是一片桑园,将用视频监控蚕宝宝的吐丝缫丝过程,并有村姑在桑园采桑织布。中国有一个很老的成语,叫“强弩之末”,它的原文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鲁缟就是鲁国的丝织品,绫罗绸缎都是丝织品,这其实就是中国文化。这样别具匠心的文化创意,在这里可谓比比皆是。植物馆中不乏文化特色,竹艺、竹刻、竹雕,竹子做的笔筒、管弦乐器,还有各个国家的国花展示,这都在潜移默化之中增长了游客的知识,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望。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中国日报一周图片精选:5月23日—6月6日

上海虹桥火车站发生血腥斗殴

贵州仁怀茅台大桥及钟楼整体爆破成功

国内数位足球宝贝助威世界杯

精彩热图

雅安大妈高速路上的广场舞

北京颐和园迎来对公众开放100周年

世界麻将大师邀请赛 中国大妈PK洋妞

四川甘孜藏区文化旅游宣传周在京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