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赣州5月8日电(记者 张少虎) “聚焦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两周年——全国网络媒体看赣州”大型采访活动今日走进赣州市兴国县,采访报道《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以来兴国县有民生工程关工作情况。
兴国位于江西省中南部,赣州市北部,辖25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304个行政村、8个城市社区,国土总面积3215平方公里,总人口80.2万。《若干意见》发布以来,兴国县科学完善规划编制,积极构建发展平台,大力改善民生事业。在县级财力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大力实施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农村公路建设改造、村庄整治等工程,积极整合资金,加大投入,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和谐欣城促和谐
在兴国县保障性住房项目和谐欣城,47岁的刘润生一家4口已经在这里生活了近1年时间。每月86元的廉租房让这户人家住上了水电齐全、干净整洁的楼房。1年以前,这是让他们难以想象的生活。
“我家原来租住的房子,每个月200元的租金,房子潮湿黑暗,现在的房子比我们之前住的地方好多了。”刘润生说。刘润生靠在县城打零工为生,妻子谢永才在家里带小孩。大儿子患有脆骨症,这种被称为“瓷娃娃”疾病会导致四肢经常性骨折,小儿子还在读小学二年级。每月家庭收入1000多元,生活困难的一家人曾经挤在老旧的土坯房中生活。
兴国县住房困难家庭保障房政策出台后,刘润生申请了廉租住房,不久便搬入了新居。为了照顾刘润生大儿子的情况,在廉租房分配时,政府为他们安排到了低层。现在,刘润生一家每月可获得800元的社会救助金,减免10度电费。
和谐欣城小区的房屋进行集中申请、集中受理、集中分配,通过摇号公式后办理入住手续。和谐欣城小区的配套设施和服务较为完善,超市、警务室以及市里第一所公办幼儿园均集中在小区中心,在新家里,刘润生一家人的生活慢慢有了起色。
在兴国县,已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5955套,其中廉租住房3190套,公共租赁房2453套,共计29.7万平方米。越来越多的向刘润生这样的困难家庭正在享受到政策带来的好处,告别曾经的狭窄居所,搬进新居。
铭恩新村铭党恩
埠头乡铭恩社区位于兴国县埠头乡枫林村,距县城5公里。新村规划占地面积1平方公里,其中一期核心区域30公顷,集中新建安置309户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户,分三期完成。
在实际工作中,铭恩新村创新了“三种模式”满足群众住房需求。联排新建模式面向有建房能力的村民,充分考虑农户建房成本、生态宜居、节约实用、环保节能等因素,统一规划施工,交付群众使用;套房安置模式盘活安置点内土地资源,建设3栋六层式铭恩公寓,主要针对常年在外务工和失地农民且与农村土地脱离的农户;产权置换模式针对部分五保户、特困低保户家庭建房有补助但无力新建房的群众。采用产权置换方式,对县里无偿划拨给乡政府的原园艺场职工宿舍进行置换装修。只需将2万元补助资金用于房屋装修、家俱购置,即可入住。
刘杨泉和养女刘见华现在就居住在置换来的新家里。60岁的刘扬泉原是邻村垓上村五一村民小组的村民,出生后不久父亲便去世了,他长大后靠打零工、收破烂维持生活,至今未娶,十多年前抱养了患轻度精神障碍的刘见华。一直以来,刘扬泉家里住的是祖辈传下来的百年老屋,由于残陋破败,每到雨天便严重漏雨。
“每逢雨天,我都是坐在床头等到天亮,遇上大雨暴雨时,还要跑到外面去躲避,就怕房子倒下来。”回忆起过往的艰辛,刘扬泉至今心酸不已。
《若干意见》出台后,去年2月,在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中,刘扬泉在兴国县埠头乡铭恩新村免费获得了一套两室一厅面积60平方米的集中安置房,独立卫生间、厨房、客厅一应俱全。养女刘见华以前一直不与外人接触,村里将她安排在公益性岗位做事,每月1070工资,同时她还跟随5年纪学生进行学习,如今性格开朗许多。
群众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政府在其中做了大量工作。铭恩新村在土坯房改造安置点设置了“一组、两会、三站”,从建设到后期的物业管理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党小组统一指挥,理事会与监事会负责房屋设计、施工、交付和全程监督,爱心服务站、物业管理站、和谐平安站负责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称,铭恩新村“过着农村的生活,呼吸农村的空气”。
幸福新村享幸福
茶园乡幸福新村距离兴国县城1小时车程,山峦深处的村庄交通不便,是兴国县最偏远的乡村之一,兴国县的民生工程也同样建到了这里。
茶园乡光荣敬老院里101岁的赖丙凤和75岁的儿子林上流、65岁的儿媳吴义英生活在一起。无儿无女的林上流夫妇和母亲都是五保户,由国家供养。每月每人可获得30元生活补贴,每人55元新农保,赖丙凤还另外享受300元每月高龄补贴以及每月130元的烈士子女补贴。
“这里不用劳动也不担心吃穿,住的房间又宽敞又亮堂,还有电视看;吃得也很好,每餐都有一荤一素。”林上流对敬老院的生活条件如是说道。
茶园乡敬老院里共有53老人入住,吃住医疗问题均由政府解决。敬老院满足了老人对集中供养的需求,极大改善了五保老人养老条件。
在茶园乡幸福新村,烈士之子俞锦玉一家6口人住进了80平方米的两层小楼。一家人原来的家离茶园圩21公里,道路崎岖不平,山高路陡。在茶园乡幸福新村集中安置点部分建成之后,俞锦玉一家搬进了新居。说起房子,他满心欢喜:“新房子很美丽,住在这里心情很舒畅,老来变新春。”
幸福新村是村里的集中安置点,占地面积60余亩,可安置农户190户。为了解决建房、公共及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筹措的难题,在户型上,新村规划设计了占地80㎡、58㎡的连体独栋及2种套房安置房户型,节约了建设成本,能够适应不同层次群众的需求。通过农户自筹资金、金融贷款扶持、规划商住用地、发动社会捐资等各种形式,将把新村建设成为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引导农民集中安置。
住房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兴国县紧紧抓住这条主线,在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村集中安置点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若干意见》出台两年来,全县民生支出共计达44.5亿元。累计改造土坯房23196户,其中,2012年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0760户,占全市十分之一,居全省之首。群众是最大的收益者,在政策支持和政府的努力之下,和谐、感恩、享幸福成为兴国县受益群众常说的“流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