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苑市场最后的繁忙
2014年10月29日,北京市,即将撤市的西苑市场,看着比以往更加繁忙。一家商铺摆出全部货品,高挂“给钱就卖”的字样。
2014年10月31日,北京市
今晚,21岁的西苑市场在结束一天的营业后将正式关闭。多年来,附近居民已形成了拎包、推车来这里逛早市的习惯。市场壮大到占地1.9万平方米,商铺达900多家。但随之而来的是人流聚集、环境脏乱,给周边交通添堵,这也成了市场被撤的主因。
虽然商户对这里多有不舍,但也只能接受撤市的现实。在一个月的清理期内,他们已甩卖了三分之二的货品。未来是转行还是另寻市场开张,多数商户心里还没底。
昨天下午,颐和园路东口的公交站内,从西苑市场满载而归的人拖着小车,费力地挤上各路公交车。拉货的车辆在市场外来回穿梭,路人只能从车流的缝隙中穿行。即将撤市的西苑市场,看着比以往更加繁忙。
市场里,各种喇叭传出的叫卖声交杂在一起。食品区通道内堆满了剥下的果皮、菜叶,服装区的地上摊着成摞的衣服。
这里毗邻住宅区和高校区,闻讯而来的居民和学生挤在通道内。他们确实不虚此行,货品价格已“跳水”到不足百元,一些发卡、鞋带等小物件干脆友情赠送。
撤市前的火爆,已持续了一个月。多名商户表示,囤积的货品清理了三分之二,“现在市场不让我们进货了,东西要么卖掉要么运走”。
眼看900多家商户就要撤离,上地、西北旺等地批发市场的人赶来招商、挖客户。这些人凑到商户面前递上名片,满脸堆笑地试探着说:“我们那儿摊位费不算贵,可以先去看看,具体好商量。”为了吊商户胃口,还“好意”提醒“摊位有限,早到早得”。
一名商户手中拿着数张名片,准备“货比三家”后再考虑未来的栖身之地。多名商户提到,来招商的人开出的租金,比在西苑市场高出不少。
不舍
曾靠摆摊供孩子读研
家住芙蓉里小区的孙大爷,每天都会来这里逛早市。逛了十多年早市的他,一想到要撤市就觉得“心里缺点儿什么”,他担心将来买菜不方便。
“方便、便宜是真的,但就是人太多,周边都堵得不行。”一名北大的学生道出撤市的原因。但对价格十分敏感的她,并不舍得市场关掉。
商户们同样对这座存在21年的市场充满了感情。11年前,被迫下岗的刘女士失去了经济来源,而刚考上研究生的女儿还等着交学费。有柜台经验的她,就到家门口的西苑市场租了一个4平米的摊位卖起了服装。
“以前卖过化妆品,有些和顾客交流的经验,想着就放开手单干吧。”她靠着这个“客人多了转身都成问题”的小摊,一直将女儿供到了硕士毕业。“2003年的时候,我最多一月能赚2000元,那会儿可是笔大钱呢。”让她忘不了的,还有天不亮就跑去木樨园进货的日子。
11年来,小摊的租金从每月340元涨到540元,“就多了200,看看房价都翻几倍了?”她的语气中透着不舍。
让她放不下的,还有商户间多年建立的深厚感情。“平时上个厕所,邻居会帮着照顾生意,不用担心丢东西。”看着撤市前“回光返照”似的繁忙,刘女士已预见到未来:“等这几天热闹的光景过去,我们就该走了。”此次撤市,在刘女士的带头下周边几个摊主都已早早地办理了撤市手续。
昨天,她几乎没有休息。看着摊位的货架越来越空,她摸着腰间的钱包苦笑着说,“第一次觉得卖了货还心里没底”。现在,刘女士不知道撤市后该去哪儿,“好像又下岗了”。
新闻背景
西苑市场,上世纪80年代末期,有商贩在西苑桥周边和北大附近练摊,后逐渐转移,成为西苑早市的雏形。1993年备案营业执照,2003年西苑早市更名为万泉河商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