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名义下的奢华浪费——揭秘培训中心的背后
这是黑龙江省国税局牡丹江培训中心别墅楼内景(7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仁斌 摄
运行不计成本,各种费用都可以算到培训费里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培训中心、疗养院等,增加了用地、运行、管理费用,加上主管部门在管理上的松散,造成资源严重浪费。
一些培训中心表示:运行成本可以“忽略不计”,培训中心重点在于“服务领导”。
在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镜泊湖培训中心,建有多套别墅和礼堂、餐饮中心等设施。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平时没人来培训,餐饮中心等基本闲置不用。客房也因很少有人入住,大量闲置。“建设的时候投了几千万,现在基本都闲着,反正是国家拿钱,成本不成本无所谓。”
黑龙江省国税局牡丹江培训中心的客房经理告诉记者,培训中心内的管理人员都是牡丹江国税局的在职职工,“这里一年基本上要闲置9个月,只有3个月时间能对外承接一些业务。”
为了招揽生意,这个培训中心的工作人员使出了浑身解数。“我们报价可以报得高一些,你回去跟领导商议,如果定下来到我们这里搞活动,实际价格可以便宜些,给你们做酬劳。”一位负责人说。这名负责人还表示,境泊湖景区大门平时禁止社会车辆进入,“能进来的都是找主管部门打过招呼的,你们要来,我可以帮你们协调,把会议用车开进来”。
客房经理介绍说,“我们都是牡丹江市国税局的工作人员,发票很容易开,各种餐饮、娱乐费用都可以算到培训费里。”这位经理说,不但可以开发票,还可以多开一些发票,算作“回扣”。
大连另一家培训中心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可以把餐饮、接待费用打进培训费里,“我们每年接待将近400批次培训,各种费用都可以糅进讲课费、培训费里,但你们得给我们返税点。”
多家培训中心工作人员都表示可以多开发票,但需要支付账面金额的8%-13%不等的“税点”返给他们。
清理整顿需强化制度安排
记者调查了解到,不仅一些部委和省市党政机关在各地风景名胜区内建有大量培训中心,一些国有企业在各地也建有大量培训中心和疗养院。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1997年以来,中央曾数次叫停党政机关培训中心的建设和装修工作,但并未收到明显效果,一些单位甚至“顶风作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任建民认为,近年来中央多次要求各地清理整顿培训中心并未取得实效,一是因为各地的培训中心牵涉到各部门的实际利益。“这些培训中心,说是内部的,但又承接对外业务;说是对外经营,其法人却往往是政府部门。盈利了成为主管部门的‘小金库’;赔钱了还可以靠财政‘救济’。”二是这些培训中心大多处于风景秀丽的景区内,且相对安静低调,不易被发现,成为领导休养的“私家园林”;三是两办虽然多次发文,但仅仅停留在“发文”和“要求”上,对于未清理整顿的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并未明确提出应由哪个部门来追究其何种责任。
中国人民大学休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延琪认为,清理整顿培训中心和疗养院,要切断这些培训中心和其背后主管部门剪不断、理还乱的利益链。搞清楚这些单位的性质,究竟是对内还是对外?和其上级部门是何关系?对其账务进行清查,搞清资金来源和去向,对存在的腐败问题进行彻查。
任建民认为,清理整顿各类培训中心、疗养院,必须有完整、详尽、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安排,明确清理整顿时间表和具体责任人,并由纪委牵头,对各地落实情况进行核查,确保政令通畅,治理工作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