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首次发现与乳腺癌等恶性肿瘤易感性显著相关靶序列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癌症死亡已成为人类第一位重要死因,“人们为什么会得癌症”、“得了癌症怎样得到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成了大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天津市肿瘤医院流行病室主任陈可欣教授主持的“常见恶性肿瘤的分子流行病学及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发现肿瘤发病和预后相关变异基因,首次发现与乳腺癌等恶性肿瘤易感性显著相关靶序列SNPs,并填补了目前我国在有针对性地开展常见恶性肿瘤的三级预防模式及个体化预防措施的研究方面的空白,即不但开展针对病因的一级预防,更注重通过一级预防进行早期发现,从而达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的二级和三级预防,对易感人群筛查及个体化诊疗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项目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肿瘤是一种体细胞遗传病,其发生是复杂的多基因多步骤过程,既有环境因素作用,也有遗传因素的影响。90%以上的肿瘤属于多基因遗传范围,受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是基因水平上具有高度异质性的一种疾病。
“为什么有的人吸烟喝酒却长寿,也有人远离烟酒却患上癌症;为什么同一种抗肿瘤药物对一些人非常有效,对另一些人则完全无效?这是因为不同人的基因组中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很多就表现为单个碱基上的变异,也就是单核苷酸的多态性(SNPs)。”陈教授介绍,SNPs主要是指在基因组水平上由单个核苷酸的变异所引起的DNA 序列多态性,是个体遗传差异中最常见并与各种易感性或表型最密切相关的一类遗传标记。
陈可欣教授所主持的研究属于生命科学肿瘤分子流行病学研究领域,是肿瘤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的交叉,采用宏观流行病学和微观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环境因素、基因、机体内源因素等与常见恶性肿瘤发生之间的关系,探索与常见恶性肿瘤发生及发展相关的遗传变异,确定影响其早诊和预后分子标志物,为筛选易感人群,早诊及预测预后措施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在已建立的常见恶性肿瘤的队列人群和病例对照平台基础上,进行常见恶性肿瘤人群易感基因的SNPs和突变位点的筛选和验证研究,旨在建立基于遗传标记和SNPs的诊断技术,通过全基因组高通量技术检测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常见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调控网络的关键节点。这些遗传信息的改变可作为常见恶性肿瘤易感人群筛查、个体化诊断和治疗的遗传标记,对筛选易感人群、进一步提高个体化诊疗水平、最终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受到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基金、863专项、科技部新药创制平台、6项国家自然基金、7项省部级项目资助。研究成果已被天津市肿瘤医院、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肿瘤研究所、南京医科大学公卫学院和中山大学肿瘤医院所应用。
(通讯员 李运红 朱芸)
热门推荐
更多>- 中国日报一周图片精选:5月23日—6月6日 上海虹桥火车站发生血腥斗殴 贵州仁怀茅台大桥及钟楼整体爆破成功 国内数位足球宝贝助威世界杯 雅安大妈高速路上的广场舞 北京颐和园迎来对公众开放100周年
- 世界麻将大师邀请赛 中国大妈PK洋妞 四川甘孜藏区文化旅游宣传周在京启动 大雨袭来 北京市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山东农民工火中救工友 全身被烧伤99% 美哈佛大学图书馆证实发现首本人皮书 皮肤来自女人背部 贵州剑河山洪爆发数百栋民房损毁
- 昆明1.2亿私人飞机开卖 云南富豪组团“看货” 四川:出租车违规变道撞上价值近千万劳斯莱斯(图) 中越边境广西防城港交警今起佩枪执勤 福州道路塌陷犹如“天坑” 重庆车展惊现“啦叭车” 周身装音响造形古怪 今夏西瓜很忙 加拿大艺术家用西瓜雕刻出惊人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