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举行抗灾减灾灾后重建国际论坛
在“5•12”汶川大地震六周年之际,5月12日下午,由四川大学学生会、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的“青年•责任•梦想”——大学生抗灾减灾灾后重建国际论坛在四川大学江安校区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开幕。
本次论坛以“区域交流,深入灾区,学术沟通,国际视野”为宗旨,一方面增强两岸四地友好高校对四川灾区的了解;另一方面,为了迎接2015年联合国第三次减灾大会,开拓当代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引导青年学子勇于承担国际社会责任,培养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体现广大中国青年学子的时代价值,提出代表当代中国青年大学生在国际减灾事业中做出贡献的倡议。
为期四天的论坛将举行“芦山视角——抗灾减灾于灾后重建”:“乡村灾后重建”、“政府服务于灾后重建”、“科技减灾”、“减灾教育”,组织与会青年大学生赴北川、芦山实地考察灾后重建工作,举办逃生自救训练营等系列活动。
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院士,校党委副书记李向成教授,副校长晏世经教授出席论坛开幕式,学校相关单位负责人以及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日本国立横滨大学、四川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近百位青年学生代表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前,与会人员共同为“5•12”汶川大地震默哀1分钟。
开幕式上,校长谢和平院士发表了题为“树立灾难意识 勇担社会责任”的致辞。谢和平说,四川连续遭受了“5•12”汶川特大地震和“4•20”雅安芦山地震,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面对这两次灾难,川大青年学子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彰显了强烈的责任心和无私的胸怀,体现了对于社会的责任和担当。
他指出,从汶川地震到芦山地震,在包括大学生在内全社会共同思考和不懈努力下,我们已经建立起了大量规范的防灾减灾组织,完善了科学的防灾减灾机制。但是,仍然存在求援服务盲目、救灾行动组织秩序混乱、救灾工作产出不高等问题。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不断提升人类科学应对重大灾害的能力,来面对全球未来可能发生的重大灾害挑战。
谢和平说,作为时代与社会的生力军,青年大学生更要“着眼未来、从我做起”,必须牢固树立灾害意识,勇敢承担起社会责任,为将来人类能更加有效的应对和处理可能发生的重大危机、最大程度降低灾害给人类带来的损失和影响,而做出更多卓有成效的贡献。
此外,参会代表、北京大学王绍鑫,日本横滨国立大学北山炫子、杨梓先后发言,畅谈了作为青年一代大学生,对青年积极承担责任,参与抗震减灾工作的认识与理解。
(李渝 彭超)
热门推荐
更多>中国日报一周图片精选:5月23日—6月6日
上海虹桥火车站发生血腥斗殴
贵州仁怀茅台大桥及钟楼整体爆破成功
国内数位足球宝贝助威世界杯
雅安大妈高速路上的广场舞
北京颐和园迎来对公众开放100周年
世界麻将大师邀请赛 中国大妈PK洋妞
四川甘孜藏区文化旅游宣传周在京启动
大雨袭来 北京市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山东农民工火中救工友 全身被烧伤99%
美哈佛大学图书馆证实发现首本人皮书 皮肤来自女人背部
贵州剑河山洪爆发数百栋民房损毁
昆明1.2亿私人飞机开卖 云南富豪组团“看货”
四川:出租车违规变道撞上价值近千万劳斯莱斯(图)
中越边境广西防城港交警今起佩枪执勤
福州道路塌陷犹如“天坑”
重庆车展惊现“啦叭车” 周身装音响造形古怪
今夏西瓜很忙 加拿大艺术家用西瓜雕刻出惊人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