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退出“越位”,补齐“缺位”,才能避免“错位”
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决定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等事项。而在一个多月前的5月13日,国务院刚刚宣布取消和下放133项行政审批等事项。
尽管当前中国经济正面临较为复杂的局面:一方面,出口增速下滑、PPI继续回落,经济增长速度趋缓明显,稳增长的压力凸显;另一方面,经济结构不合理,通胀压力以及产能过剩的问题同样突出,风险不容小觑。但从近期中央政府的一系列举措却不难看出,变下行压力为转型发展的契机,通过“简政放权”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已经成为新一轮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要务。
中国经济经过长达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但国人充分享受了发展带来的红利,国际社会也对此高度评价。但多年来我们的发展模式,却也存在明显的弊病:高投入换来低回报,过度关注经济增长而忽视民生保障。这样的模式走到今天,已经难以为继,亟待破局。
尽管“政府之手”不可或缺,但“政府之手”如果伸得太长,对微观经济活动干预太多,那么显然也未必是好事。经济的发展的依托是广大创造财富的企业和劳动者,他们对于经济形势的把握最为准确,也能够及时拿出应对措施。正如社科院学者蔡昉所言,无论多高明的政府,在替代企业去选择、投资的时候,都不太可能正确捕捉住动态优势,都不可能比千千万万企业的选择、冒险能够更加准确、及时地反映市场价格信号的变化。甚至有的时候,政府的“越位”,反倒会对经济产生负面的影响。
同时,政府在民生保障、公共服务方面的“缺位”,也会对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城乡公共服务不均等,收入差距拉大,以及教育、就业、住房、医疗和养老等方面的短板,不但使广大人民群众有后顾之忧,也是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障碍。放眼世界,一些发展中国家几十年前就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迄今尚未跨越这个阶段,重要原因就在于政府在公共服务保障方面做的不够好。
如今,中国正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对政府来说,发展经济当然是重要的任务,但实现方式有很多种。改革开放之前的计划经济时代,已经证明对经济管得过死会导致怎样的结果,而改革开放之后的飞速发展,更表明尊重市场导向能够产生多么大的能量。回顾历史,审视当下,是追求短期效益,还是谋求长远发展,我们不难得出结论。退出“越位”点,补齐“缺位”点,更多地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不断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才能扭转政府与市场的“错位”现象,才能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才能为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注入能量。(君建)
相关报道
热门推荐
更多>西双版纳:万人泼水喜迎傣历新年 欢腾场面蔚为壮观
奶茶妹妹与大19岁京东老总最新恩爱照
西安一公交司机和货运司机当街厮打 乘客无语了
中央巡视组海南接访点 群众排队来访[组图]
图片故事:90后入殓师只为留下永恒美丽
南京“弃婴岛”三夜蹲守记
广西偷狗贼被抓现行 抱3条死狗示众
云南野生动物园为情绪低落熊猫装电视
组图:张氏叔侄出狱一年各买宝马 侄子年入20万
奶茶妹妹与大19岁京东老总最新恩爱照
云南唯一大熊猫情绪低落 动物园想尽办法为其找乐
大货车侧翻将小车压扁至40厘米(组图)
直击"4.07"曲靖东山煤矿透水事故救援现场
陆毅刘恺威黄晓明吴奇隆 电视剧“皇帝”比帅(图)
全智贤宋慧乔金泰熙 盘点越长越逆天的冻龄女神
组图:森碟庆生 石头参加生日宴对话萌哭网友
英国十大神秘古老的特色迷宫
三地警方破获特大制贩枪支和管制刀具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