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国博喜迎百年华诞 十大国宝精彩亮相

中国日报孙力 2012-07-05 17:41:49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九.青铜之王——后母戊鼎

国博喜迎百年华诞 十大国宝精彩亮相

国家博物馆收藏着一件人称“青铜之王”的商代铜鼎,它通体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壁厚6厘米,重达832.84公斤,是目前已经发现的中国古代最重的单体青铜礼器,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个字而得名——后母戊鼎。

鼎是中华文明的见证,也是中国青铜文化的代表。青铜鼎,器制沉雄、厚实,纹饰狞厉、神秘,是中国青铜艺术成熟期最具审美价值的艺术品。

早在7000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陶制的鼎。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炖煮、盛放鱼肉。传说大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用来象征九州。自此鼎就被视为立国重器,“鼎”字也被赋予了“显赫”、“尊贵”、“权势”、“盛大”等引申意义。

我国青铜鼎的铸造水平在商朝和西周时期达到了顶峰。考古工作者通过对有关青铜器的研究,以及甲骨文中的记载,认为在鼎腹内壁铭文“后母戊”三个字中,“母戊”是商王武丁的后妃妇女井(jǐng)的庙号,“司”应为“后”,代表她生前的地位。根据铭文可知,后母戊鼎是商王武丁的两个儿子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亲妇女井而制的。

在古代中国,青铜是一种十分珍贵的金属,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享用。而后母戊鼎重达832.84公斤,铸造如此巨大的青铜器至少需要1000公斤以上的原料。这件青铜大鼎的铸造在当时大约需要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这足以反映商朝中期青铜铸造业的宏大规模。

后母戊鼎上的纹饰充分显示出商代独特的粗犷原始之美。大鼎的外壁装饰着饕餮(tāo tiè)纹、牛头纹、夔(kuí)纹和蝉纹,中心平素光滑,显得浑厚、庄重。饕餮是以虎、牛、羊等动物为原型,经过抽象的艺术处理,创造出来的一种神秘怪兽,表现出古人对自然的崇拜。

早在1939年,大鼎就已经在河南安阳的小屯出土。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当地的老百姓为了保护大鼎,将它重新深埋在地下,巧妙地隐藏起来,使这件国宝躲过了战乱。直到抗战结束以后的1946年6月,大鼎才重见天日。此后,大鼎被运到南京,由当时的中央博物院接收。建国以后,后母戊鼎入藏国家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

伫立在展厅内的后母戊鼎,不仅以它伟岸的身躯,展现着中国青铜铸造史上的奇迹,它更像是一位民族精神的守望者,静静地与凝视它的后人进行着心灵的对话。

分享到6.79K

相关报道

编辑: 许婧标签: 国家博物馆 国之重宝 北京 游客
众怒 入侵
10月A股“开门红”:上涨能否持续? 图说|世界两大经济体之中美资本市场
谢耳朵将在莱纳德婚礼上搅局 盘点美剧婚礼上的麻烦事 美剧偏爱中国元素 中国人形象这些年变化几何?
争做好命女 心理学家教你学撒娇 超模性感演绎奢华珠宝大片

新闻排行

24小时热评排行

    “鲁冰花”关爱留守儿童公益计划在京正式启动

    详细>>

    圆梦北京之《90后的青春》

    详细>>

    圆梦北京之《梦想成画》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