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北京拟5年内实现医务社工全覆盖

北京市卫健委等6个部门最近立下了一个5年目标:到2025年,北京要实现医务社会工作在全市医疗机构全覆盖,专业医务社工的数量和质量都要满足社会需求。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社会工作队伍建设处处长邢桂丽说,截至2019年年底,北京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达7.56万人,医务社会工作者也是北京市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北京拟5年内实现医务社工全覆盖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10-27 10:0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北京市卫健委等6个部门最近立下了一个5年目标:到2025年,北京要实现医务社会工作在全市医疗机构全覆盖,专业医务社工的数量和质量都要满足社会需求。

北京市卫健委新闻发言人高小俊今天解释说,医务社工是从事医务社会工作的专业人才,他们不同于医务人员,主要工作是聚焦解决患者心理,或其他社会层面的问题;他们也不同于志愿者,是接受过专业训练,有专业价值理念和方法的全职工作人员。

在北京市卫健委、北京市人力社保局等6个部门近期出台的《关于发展医务社会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医务社工的工作职责被定义为:对患者、家属,以及医务人员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评估患者需求,为经济困难患者申请医疗救助等;促进医患有效沟通和医疗信息传递,从患者心理和社会角度提出诊疗建议等。

高小俊介绍说,2019年,北京曾开展构建医务社工制度的可行性研究。研究认为,卫生健康领域引入医务社工,有利于改善医疗服务,强化人文关怀,促进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也能促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转变。近年来,一些医疗机构也引入了医务社工,发挥了作用,但总体来看,医务社工作为新型职业,还面临专业人才短缺,服务专业性有待提升,社会认知度不高等问题,迫切需要在制度层面予以支撑,以促进其专业化规范化发展。

首都儿科研究所党委书记刘中勋说,儿研所及其附属儿童医院从2017年就开始引入医务社工,协助患儿及家长解决因疾病导致的心理、社会问题。目前,该院已有专职医务社工3人,服务覆盖18个临床科室,每年服务患儿超过1万人次。

在他看来,医务社工对改进医疗服务,提升医院人文品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意义重大,但是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撑,该实施意见的出台,将为医务社工的发展提供有利契机。

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社会工作队伍建设处处长邢桂丽说,截至2019年年底,北京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达7.56万人,医务社会工作者也是北京市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北京市还明确,今年将在部分综合性医院和儿科、精神卫生、肿瘤、康复等专科医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开展医务社会工作。2022年,逐步在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推进医务社会工作,医疗机构设立医务社会工作岗位。(记者 刘世昕)

(刘世昕)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