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海洋的移民之城
在长乐市地图上,沿着漫长的海岸线,侨乡和侨村密密匝匝分布着。
宁谧的港口,小小渔舟的上方,海鸥悬停在空中,袅袅的雾气垂在左右。
千百年来,渔业被人们视为安身立命最基本、最平常的方式。
早在明朝初年,郑和下西洋,就在此招募人员,祭祀海神,伺风开洋。
西风东渐,这一带成为中国最古老的经济区域之一,造就了一批不拘于传统思维的人,心中涌动着离开家园寻找致富机会的欲望,开始到南洋、北美谋生。
顺着族谱回溯,几乎家家都有一部长短不一的移民史。
而真正意义上的“偷渡”,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已零星开始。
一位从业多年的长乐蛇头回忆,第一批去美国的人,寄回美元,建起楼房。刺激了其他在贫困线上挣扎的人们。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偷渡的极盛时期。费用也从一万八千美元涨到两万五美元,再到四十万人民币。
长乐市公安局边上的一条街上,集中了数家移民咨询机构与律师事务所。新京报记者罗婷 摄
偷渡目的地一般是纽约。这个美国最大的城市,是长乐偷渡客们的应许之地,它象征财富、自由和自我实现的机会。
一位美国学者做过研究,为了到达美国,福建移民的足迹遍布全球42个国家。
最初的方式是坐船。这是所有的偷渡方式中最漫长和艰辛的一种,有人甚至死在了去美国的途中——1993年6月,一艘满载286名福州偷渡客的旧船“金色冒险号”在纽约近海搁浅,十名偷渡客溺水身亡。
二刘村的刘明达记得,九十年代,村里每家都有人偷渡。都是悄悄的,也不告别。过了几天,大家发现,又不见了一个人。
他也曾偷渡过三次。
第一次往北,用真护照进俄罗斯,再用假护照进乌克兰,翻越乌克兰与捷克边界的高山,进捷克。他们换成了韩国护照。因为护照上没有盖章,被捷克警方截下,在移民监里蹲了大半年。
第二次他们计划从南宁到越南,从越南转道泰国、墨西哥,最后进入美国。在越南海防市,蛇头间起了矛盾,争执不下,他们被关在民房里三个月,最后跳楼逃出来,仓皇回国。
他仍不死心。最后从香港直飞旧金山。这次飞机落地了。循例,人们会在登机后撕掉假护照。只要飞机落地,就算成功入境。
不巧的是,这是2001年9月,“9·11事件”刚发生,美国举国紧张,他再次被遣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