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福建长乐偷渡客:离家30年 为达美国走遍42国

来源:中国青年网
2016-12-21 09:45:37

揭福建长乐偷渡客:离家30年 为达美国走遍42国

  长乐市侨乡桥村分布图。侨乡和侨村密集地分布着。新京报记者罗婷 摄

南方科技大学的大二学生李梦婷,也出生在一个家家都偷渡的家族。

她父亲2006年偷渡到日本,十年后被日本政府遣返。

小时候,小朋友们都爱玩一种游戏,是爸爸妈妈一人牵一只孩子的手,提起来,让孩子悬在半空中。一家三口,都笑得咯咯的。

她总是看得眼热,却只有妈妈的手可牵。

十岁时,她第一次见到回国的父亲,“像一个陌生的叔叔”。

在饭桌上,父亲伸手过来搂她,一边问:梦婷,喝椰汁吗?她说好。那是父女俩第一次对话。

此后那些年,父女的关系就一直停留在这个程度。父亲有时被母亲怂恿,走过来笨拙地和她搭话:这个电视剧好看吗?上次成绩考多少?李梦婷回答,好看,考得还不错。回答聊胜于无,双方都无力送出和接受,但已经是她觉得温暖的时刻。

不久后李梦婷母亲患病去世,父女变成了礼貌而冰冷的亲人。

现在再讲述与父亲有关的一切,她表情疏离。被问到“与父亲有任何温暖的记忆吗?”她犹豫半晌,摇头,“非常遗憾,一点都没有。”

她理解父亲出国的决定,但那十年空白,使两人丧失了感情基础,都不再愿意去弥合关系。

被距离拆散的婚姻

1930年,纽约一家华人报纸转载了法庭上一位法官和一位华人被告的对话。

你结婚多久了?已经38年了。

你和妻子吵架吗?从不。

你妻子住在哪里?惊讶的法官问。这位64岁被告的回答则令所有人捧腹大笑:我妻子一直在中国。

这个故事是作为笑话登出来的,但背后透露出的沉重现实,在将近一个世纪后,仍没有任何改观。

男人们离家去国,他们年轻的妻子则一头扎进照顾老人、抚养子女、人情往来、维护宗族的无数种责任与义务中去。

丈夫刚离开那两年,每晚把孩子哄睡后,李梦婷的母亲就坐在床上哭。那时她23岁,对照顾好小女儿和两位老人,完全手足无措。

压力还来自经济状况。丈夫偷渡,家里欠了一大笔债,她有个小本子,首页记的就是欠哪家多少钱。每个月收到丈夫的汇款,先还钱,再记这个月花多少,剩多少,存银行多少。直到丈夫回来前两年,欠债才还清。

但在白天,她看起来十分正常。长大后母女谈心,李梦婷才知道,母亲是怎样熬过了无助的那几年。

郑晨曦的母亲排解忧虑的方式是烧香拜佛。为了祈求丈夫能一切安好、拿到身份,她四处求神拜佛。听说烧符很灵,便求符来烧,一张符一千块,那是九十年代,一千块是一个月的工资。后来自知无望,她也只好放弃。

但不管怎样,这些夫妻隔着千山万水,保全了还算和睦的家庭。

另外一些婚姻,被孤独和疑心拆散。

林温锋的女儿林洁,几乎是在父母的争吵声里长大的。

林温锋出国之后,夫妻间有了很多误会。比如妻子和母亲有些摩擦,母亲就会跟他抱怨,他打电话责怪妻子,妻子觉得委屈,夫妻俩就开始在电话中吵架。

老人生病、家里缺钱花、孩子没人照顾……当初夫妻间的甜蜜与誓言,都被消解在鸡零狗碎的拉拉扯扯之间。恨和伤害开始堆积。

旷日持久的分离,也挑战着双方的忠贞。

福州方言中有个词叫“咔咔”,是情人的意思。二刘村人称,有些夫妻因长期异国分居,都有了“咔咔”,但彼此心照不宣,仍会维持婚姻。

留守的妻子们无事时,会去镇上的舞厅跳舞。一位村民聊起,他一次和一位留守妻子跳舞,感觉到她的手在抖,“太多年没有接触男性了,会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