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藏族孩子的“梦工厂”——内地西藏班30年筑梦记

新华社程露、张京品、唐召明 2015-05-27 09:13:43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新华社北京5月25日电题:藏族孩子的“梦工厂”——内地西藏班30年筑梦记

新华社记者程露、张京品、唐召明

30这个数字对益西旦增一家意义非凡。30年前,大哥考上第一届内地西藏班。随后,二哥、姐姐、他和弟弟也相继离开偏远的西藏村庄,赴内地求学。

30年后,益西旦增全家已从日喀则市白朗县搬到了首府拉萨。少小离家的孩子一个个回到雪域高原:大哥从事金融工作,二哥成了高级工程师,姐姐当了医生,弟弟在自治区设计院做设计师,益西旦增也从美国留学回来做了大学老师。

“我们全家都是内地西藏班的受益者。”34岁的益西旦增说。

1984年,国家为加大西藏各类人才培养力度,决定在北京等城市筹建3所西藏学校,在上海等16个省市分别选出条件较好的一至两所中学举办西藏班。

这些班级和学校被喻为西藏孩子的“梦工厂”。1985年,以藏族为主的首批西藏学生赴内地踏上追梦路。

据西藏自治区教育厅统计,30年来,内地西藏班(校)为西藏培养输送中专以上急需人才3.2万余人,近半数为大学毕业生。目前,北京、上海、广东等21个省市的普通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开办有130多个内地西藏班和内地中职班,共有在校生1.8万多人。

走出雪域高原

益西旦增的父亲1978年到过内地,这让他看到,教育是脱贫的唯一出路。

然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知道教育改变命运的藏族家长并不多。人们对内地知之甚少。年轻劳动力在广袤的农牧区十分重要,所以当地孩子多数会留在家里放牧,或学门手艺,或外出打工。

41岁的次平是西藏自治区人大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出生在日喀则市拉孜县一个小村庄的次平说:“如果没有内地西藏班,我可能还在放羊。”

在西藏民主改革之前,受教育是僧人、贵族和官员子弟等少数人的专利。而像次平这样的农奴的孩子,是没有求学机会的。

次平9岁时父亲去世,哥哥是聋哑人,弟弟患有小儿麻痹症。家中除了姐姐,再没年轻劳动力。年幼的他要负责放养15只羊,只能在农闲时到乡办小学读书。

贫困未能阻挡他对知识的渴望。到内地读书的藏族朋友寄回的书信和照片,为次平打开了一个新世界。1987年夏天,他瞒着家人参加了西藏班的招生考试。

想去内地上学,要通过藏语文、汉语文和数学考试。次平考了全县第一名,被首次招生的北京西藏中学录取。

在西藏,接受义务教育的农牧民子女从1984年起,享受包吃、包住、包学习的“三包”政策。国家为内地班(校)就读的藏族学生也免除了学费和食宿费。因此,上学并非一件遥不可及的事。

次平是村里100多户人家里第一个可以到北京读书的孩子。面对这份荣耀,他的母亲最终点头,嘱咐他好好学习,好好做人。出发那天,村里人拿出青稞酒,献上哈达给他送行。

就这样,他生平第一次来到贡嘎机场,先坐飞机到四川成都,再坐两天两夜的火车,终于到了北京。

外面的世界有太多惊奇。毕业于上海回民中学西藏班的仁增西绕还记得,飞机上发鸡蛋,他一口咬下去,才知道原来世上还有咸蛋。

第一次坐飞机和火车、第一次吃咸蛋和冰激凌、第一次离开阿爸阿妈……30年来,包括次平、仁增西绕在内的6万名西藏孩子,带着梦想,奔赴远方的教室。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到6.79K
和为贵 海星之死
手机汽车互联技术或成汽车行业未来趋势 欧元疲软大牌贬值:中欧奢侈品价差创三年来最大
颜龄测试一夜爆红 这些趣图告诉你How-old为什么这么火? 洛基入清宫韩寒遭换脸 哪些明星曾被PS大神玩坏
争做好命女 心理学家教你学撒娇 超模性感演绎奢华珠宝大片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新闻排行

      24小时热评排行

        “鲁冰花”关爱留守儿童公益计划在京正式启动

        详细>>

        圆梦北京之《90后的青春》

        详细>>

        圆梦北京之《梦想成画》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