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乐东新民村百年土陶工艺面临失传 只剩一名手工匠人

南国都市报林方岱 2015-04-20 14:38:47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乐东新民村百年土陶工艺面临失传 只剩一名手工匠人

邢孔芳妻子负责贴“把手”

乐东新民村百年土陶工艺面临失传 只剩一名手工匠人

邢孔芳正在制作陶器

乐东新民村陶器制品曾在上世纪末享誉琼南地区如今村里仅剩最后一座点火龙窑

百年土陶工艺面临失传寻出路

碗具、酒器、水缸……几百年来,毫无生气的泥土,在乐东黎族自治县黄流镇新民村土陶匠人手中,很快就变成了器皿形状,再经过烈火洗礼,一件件耐用的锅碗瓢盆便诞生了。

上世纪70、80年代,新民村出产的陶器更是享誉琼南地区,最多时,新民村内的土陶匠人达到40余人,村里10余座烧制陶器的龙窑夜以继日出产着各种生活器具,销往周边的三亚、五指山、东方等地。

如今新民村内那些曾经的龙窑上,大多建起了民居。在一处被开垦为田地的旧址仔细寻找,都能发现破碎的瓦缸瓦罐之物,拭去上面的尘土,釉色依然光新如初。如今遍寻村内,仅剩一座炉火未熄的龙窑,还有一名老师傅仍在执着地制造土陶,在他的记忆中有一种陶火气息,岁月流转,没能抹去当初的辉煌。

□南国都市报记者林方岱文/图

昔日荣光难延续

从小玩泥巴,长大做窑工,这是新民村制陶匠人世世代代不变的宿命。但最近这几十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接受这样的安排。“做这种活很累,一干起来没得休息,做这个现在已经不赚钱了,孩子们都不愿意学。”新民村的不少老年村民告诉记者,新民村制陶工艺大多为家族传承,如今长辈们正逐渐老去,小辈们又不愿接手,新民村内尚有60岁的制陶师傅邢孔芳家的龙窑还在点火制陶,而他也是村里目前唯一仍在从事制陶工作的匠人。

顺着村民的指引,记者来到一处山坡下,一座有着长躯干的烟囱形砖瓦建筑坐落在此,正是村民们所说的用于烧制陶器的龙窑。龙窑旁则建有一间低矮的土坯棚,制陶师傅邢孔芳的工作间就在此处。走进屋内,记者看到,一名坐在矮凳子上的老者正将一块偌大的黄泥团堆砌在水泥板上,用手不停地揉捏,将泥土里的杂质剔除,经过不断揉捏的泥土,制成的陶坯细腻平滑。随后他将捏制好的黄泥团放置在飞速运转的陶车上,双手不停地拿捏控制,大约过了20分钟,一个水缸的泥胚就做出来了。

得知记者前来采访,正在制作陶坯的老人邢孔芳非常高兴,“对陶器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少了。”在邢孔芳的记忆里,新民村一直是个生活不错的村子,在上世纪60、70年代那段经济不景气的时日,制陶匠一家通过制作碗具、水缸、腌菜罐等这些百姓日常生活用品基本都能混个衣食无忧。以家族或集体为单位的陶瓷作坊在新民村很盛行,一个老窑匠的家族里,大部分人都会制作土陶。

而提到土陶,又不得不说龙窑。它们都是在坡度为10-20度的山坡上用砖块和沙灰垒成的长隧道形窑炉,此类烧制陶器的瓦窑由于形状似龙形,所以被称之为“龙窑”。龙窑烧纸陶器的优点在于利用自然山坡建造和火焰自然上升的原理,故造价低,又能充分利用余热。而龙窑的建造也是一门学问,每一步都马虎不得,直接关系产品的质量。若技术不过关,就会造成坍塌,危及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之间,乐东新民村生产的土陶产品主要有陶罐、陶盆、陶碗、酒瓮、酒缸等大大小小数十种,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这些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当时,我们村子里赚钱最多的,基本都是制作陶器的。”邢孔芳回忆,陶器当年根本就不愁卖,来自三亚、东方等地的收货商人络绎不绝。但是这样的好景没有延续多长时间。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塑料、金属等生活用品的出现,陶制品的生意逐渐衰败。“人越来越少,烧陶的窑也在不断熄火,进入21世纪后,我和老婆做一个月的陶器活,只能够维持基本温饱。”说起如今的窘态,邢孔芳眼神黯然。

时至今日,夜以继日赶工的制陶场景已不复存在。如今新民村内,掌握制陶工艺的师傅不超过5人,仍在点火的龙窑尚余一座。

烧陶技艺或失传

据新民村志记载,新民村陶器的起源要追溯到300多年前。詹氏族一世祖有富公(生于康熙壬子年1670年,卒于雍正辛亥年1731年),从海南琼山县西塘都龙塘村迁居上村园,娶妻黎氏,在此地繁衍生息制作陶器,是新民村陶器之先祖。有富公开始在本村传艺,招收徒弟建窑灶(称龙窑),地点在现在老窑灶。从此新民村民40%从事陶业,世代以陶业谋生,延续至今。

世事变迁,如今新民村年轻人不再学制陶,除了辛苦和收入不高之外,社会认同度不高也是一个原因。邢孔芳说,曾经新民村制陶工艺基本上都是家族从事的工作,十几岁的小孩子就可以在家里父母长辈的熏陶和指点下开始制作陶器,到接近20岁时,已经是个能独当一面的熟练工。

“制作土陶首先要捏泥巴,泥巴成型后还要晒干便于烧制成品,其中的步骤非常复杂,而对于这种终日和泥巴打交道、赚钱不多的工作,孩子们宁愿外出打工都不愿意去学。”邢孔芳说,土陶的制作和烧成并不是一项容易掌握的技艺,就是再聪明的人,没有个两三年也不能出师。干了这么多年,此类工艺一直没有得到重视,没有形成产业规模,收入也一直上不去。比起制陶,现在他希望子孙好好读书,将来有别的出息。近年生意越来越不景气,窑场烧制的品种从最初的几十种,到现在只剩下了陶盆和陶罐不到6种,一年下来也卖不出几窑货。对此,邢孔芳在看着新民村的陶器产业从辉煌走到没落的同时也有点不甘。“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手艺要在自己手上失传了,实在不舍,可我们又无力回天”。邢孔芳告诉记者,年纪大了,再干两年也不打算做了,这手艺可能也就失传了。”

除了邢孔芳,新民村仍有几名陶器匠人。其中一名年已7旬的师傅黎多昌告诉记者,他家的龙窑是1982年时建地修造的,当年他依靠这个陶窑养活了一家人。而村里早前的制陶都是专业化生产,最多时村里建起了八个陶器厂,都由生产队负责经营。可从上世纪90年代后,受塑料制品、金属制品的冲击,新民村一直绵延的制陶业开始走下坡路。到了2000年,村里的烧制陶器的大多数龙窑无奈熄火。

陶器制作手艺后继无人的现实也让新民村仅存的几名土陶匠人很无奈,“以前村里人是求着师傅学艺,现在是倒过来找个徒弟都没人愿意干。”

百年土陶工艺寻出路?

尽管现在人们已不再青睐那些土陶制成的瓶瓶罐罐,传统的油壶、泡菜坛也逐步被其他更美观的产品所取代。但新民村的制陶匠依旧倔强地认为,土陶容器以其制作原料的纯天然和无毒无害,依旧有继续存在的价值。

面对市场的冲击,邢孔芳和几个老哥们儿也合计过对策,比如对土陶器具外观进行改良,可市场销路依旧不如人愿。邢孔芳告诉记者,目前土陶器具和市场上使用较多的塑料制品、金属制品相比,既不精致也不光亮,根本卖不起价。因为土陶为手工制作,而金属制品大多为规模化的机械生产,人家的东西做得精细、不浪费,利润自然就上升了。

让邢孔芳感到一丝欣慰的是,目前乐东、三亚等地有一些酒店渐渐发现了手工陶器的艺术价值,经常有酒店前来定做和收购,而卖陶器所得的收入勉强足够维持他和妻子的日常生活。

“那些土陶器样子又难看,一不小心掉在地上就碎了,哪比得现在机械化生产的餐具实用哦。”对于土陶,新民村的一些年轻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土陶制作工艺复杂,技术性强,加上工作环境差又没有市场,他们对这门曾经的谋生手艺兴趣不大。

对于曾经畅销整个琼南市场的乐东新民村土陶工艺制品,黄流镇政府相关负责人感慨颇多,“随着时代的进步,土陶材质的生活用品正逐步淘汰,目前可行的出路就是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加入时代的元素,由制作罐、盆等粗糙容器,发展为烧制具有浮雕图案的观赏器皿,或许能够打开旅游市场的销路。但目前新民村的制陶匠人已大量流失,也缺乏资金、技术支持,很难形成产业化发展。

据了解,目前乐东、三亚沿海等地一些酒店曾向邢孔芳订做一些陶制品用于酒店内部装饰。其中位于三亚海棠湾的一家酒店负责人认为,土陶材质制作的生活用品虽然正逐步淘汰,但造型独特设计精美的土陶工艺美术品依然被消费者认可并追捧。如果能在造型上多下功夫,这一手工艺制品的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

如今,新民村内只剩下邢孔芳一名靠制作土陶谋生的手工匠人。他说:“自己一辈子与土陶结缘,已经分不开了,只希望土陶制作手艺得到传承。只要有人愿意学,我愿意传授这门手艺。”

分享到6.79K
编辑: 于熙标签: 土陶 新民村 匠人 龙窑 壬子年
中东和平 欧元贬值
外资未大规模撤离:中国优势仍在 亚投行“首发阵容”有多强大
赵薇李小璐林志颖生财有道 明星副业响当当 麦当娜《名利场》封面集锦 30年演绎多种风情
争做好命女 心理学家教你学撒娇 超模性感演绎奢华珠宝大片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新闻排行

      24小时热评排行

        “鲁冰花”关爱留守儿童公益计划在京正式启动

        详细>>

        圆梦北京之《90后的青春》

        详细>>

        圆梦北京之《梦想成画》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