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打个喷嚏就骨折 元凶竟是血液病

来源:天津日报
2013-08-06 11:05:02

2/3患者首发症状是骨痛

肾病贫血反复肺炎也要警惕

张翼鷟说,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分泌破骨细胞活性因子而激活破骨细胞,使骨质溶解、破坏,因此骨痛成了多发性骨髓瘤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大约2/3患者首发症状是骨痛。骨痛部位多发生在脊柱、盆骨、肋骨和颅骨,四肢较少。由于瘤细胞对骨质的破坏,会引起全身广泛性骨质疏松和病理性骨折,常有几处骨折同时发生。而一旦椎骨骨折可能增加对脊柱神经的压迫,导致麻木、疼痛或者下肢肌肉无力。也有骨髓瘤细胞生长在脊柱椎管内压迫脊髓,导致重度背痛、肌肉无力或者瘫痪以及大小便失禁等。有些病人也可出现骨骼肿物。除骨痛外,多发性骨髓瘤还有以下临床表现:

感染多发性骨髓瘤免疫细胞活动异常,有些患者易发生感冒、肺炎等呼吸道感染或泌尿系统感染,女性患者更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他们常常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就诊。因此中老年人如果反复发生感染,要积极寻找是否有原发病。若患者合并有骨痛、贫血等应考虑到多发性骨髓瘤的可能。

骨髓瘤肾病患者常因血尿或蛋白尿就诊于肾科或中医科,被误诊为肾炎等而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使病情进展至晚期或发展至尿毒症。

贫血和出血由于瘤细胞可抑制骨髓正常造血,90%的病人有贫血表现。同时,由于血小板减少,患者有出血倾向,皮肤黏膜出血较多见,严重时内脏及颅内也有出血。

血黏度高 部分患者血浆M蛋白增多,产生高黏滞血症,血管内血流缓慢,患者常感到头晕、复视、视力减退甚至出现昏迷。

她建议,中老年人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腰背痛、骨关节疼痛或骨质疏松,不明原因的贫血、蛋白尿、血尿以及反复感染,要警惕多发性骨髓瘤的可能性,建议到医院血液科就诊,进行血液生化、免疫球蛋白测定、骨髓穿刺及骨骼的影像学检查,以期及早明确诊断。早发现、早治疗将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机会。

骨髓穿刺是最重要检查手段

70岁以下可造血干细胞移植

对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张翼鷟说,“以往传统治疗方法疗效并不理想,中期患者生存期只有三年左右,但目前有了较大改观。由于该病发展不像急性白血病来势凶猛,大部分患者经有效治疗病情可得到控制,加之新一代的免疫调节剂、蛋白酶体抑制剂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均可显著延长病人的生存期,并有效控制疾病进展,阻止其对不同器官的损害。可以说,多发性骨髓瘤已不再是一种可怕的癌症,而是一种有希望治愈的疾病。”

张翼鷟认为在各种检查治疗手段中需要提醒的是相当一部分患者和家属惧怕骨髓穿刺,有些人甚至认为这种检查手段可能导致瘫痪。骨髓穿刺是诊断多发性骨髓瘤必不可少的检查之一,骨穿对人体没有伤害,高龄老年患者也可进行。另外,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该病重要治疗手段,60岁以下患者应积极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60至70岁应酌情处理,原则上应尽量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70岁以上不宜进行。其中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一大进步,其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化疗。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价格便宜,操作简便,造血恢复快,已被广泛采用。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根治本病的唯一方法,但相关死亡率高,主要用于有合适供者的年轻患者。

实习编辑 夏雪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