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核桃的广元致富路径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利州:深加工助农增收近4.5亿元
□本报记者 彭久源 王成栋
3月6日,广元市利州区大石工业园区,天湟山核桃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一盒盒核桃饮品被装箱入库。第二天,它们将被摆上广元、成都等各大超市货架。该公司总经理彭经平介绍,目前公司日产核桃制品超过100吨,春节复工后,生产线更是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
筑巢引凤
校企合作攻破核桃深加工技术
“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好东西就能卖得出去。”彭经平的话中充满自信。
这家企业,自信从何而来?
广元市利州区林业和园林局局长陶传章认为,要让一个小小的核桃卖出效益,就应该重视科技和质量,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做出特色和品牌。“利州区在这方面提供了一系列支持。”
“整个利州区的核桃龙头企业的自信就来自于这里。”陶传章拿出一份两年前的文件。这份利州区2013年3月出台的文件,将核桃产业列为特色优势产业之一。文件明确,凡对核桃科技研究有重大贡献,均论功行赏。
不仅如此,为突破核桃加工的技术性难题,早在2008年,利州区就已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等机构合作,组建了多个研发小组。2014年5月,校企合作结出硕果: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和利州区某核桃加工企业所申报的“一种母乳化核桃乳及其制备方法”发明创造获得国家专利。
长期研究核桃繁殖的四川农业大学教授肖千文说,仅是此前利州方面研发的“独特母乳化核桃乳制备方法”,就能让核桃乳产品中多项指标等于或高于母乳成分。
多年筑巢引凤让利州区核桃龙头企业获益颇大——目前,已形成4个核桃制品品牌与50多个系列产品。
规模+品牌
森林食品基地降低风险确保增收
有了过硬的技术,如何降低生产前端风险,顺利打开后端销路同样不可轻视。规模+品牌,这是利州区给的出路。“在当地,农户出售刚采收的核桃是每公斤40元左右,每亩最高产量200公斤,能卖8000元。但是种植核桃投入太高,很难很快看得见收益。”省林业厅产业处处长童伟说,这样的支出,只有一定经济实力的经营主体才能承担。“有了规模,则有利于降低种植风险。”
要品牌,是为了打开销路。
2013年,天湟山核桃食品有限公司所在的核桃种植基地被省林业厅认定为森林食品基地。“这个称号很珍贵,要求很高,四川每年也就认定40个,总面积不到10万亩。”省林业厅科技处处长周古鹏介绍,拿到认证让该公司核桃饮品大受欢迎,目前已进驻广元本地90%的超市,并成功进军成都市场。“一吨核桃饮品售价为1.2万元,需要160公斤核桃,成本2400元,抛开其他加工成本,能赚1800元。”天湟山核桃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少勇介绍,“利州区共产1.4万吨核桃,大概能增加4亿元以上的利润。”
更为关键的是,自当地开展核桃加工以来,核桃售价“翻筋斗”似的往上涨,2008年核桃只卖8元一公斤,如今价格已经增了4倍。仅此一项,利州区当地农户增收近4.5亿元。
热门推荐
更多>合肥坠水直升机打捞靠岸 未发现失踪者
中国外逃官员前妻在美房产曝光
大连大黑山发生火灾 致5名登山者死亡
第20届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在北京举行
北京:少儿舞蹈班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5经济峰会在京举行
德国老外“剃龙头 讨彩头”
中韩双方再次交接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
中国日报一周图片精选:3月14日—20日
河南:路人合力推公交救被压伤者
青岛灵山湾海域现“海市蜃楼”
山村孩子们的“窑洞小学”
广东佛山男子舍百万年薪 为理想生活隐修终南山
香奈儿降价后门店前排起长队
上海为被拖行牺牲交警开追悼会
黑河:解放军士官侦察兵“空手夺枪”训练虎气冲天
女星身材傲人抢镜红毯
【图片故事】山寨里的侗族夫妻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