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 + 雷锋公司:小激情汇聚大公益
走进浙传桐乡校区,在文创楼、食堂和教学楼,通道墙面和消防栓贴画都带有雷锋服务公司的logo标语。
雷锋服务公司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司?公司总经理李嘉玉是文化创意学院13级公共关系专业的大三学生。她告诉记者,雷锋服务公司成立于2012年4月28日,作为党建新平台,还设了两个团支书的职位,加上三位副总经理,一共6位大三的学生组成经理层。下有8个部门,每个部门设一位正部长、两位副部长,都是由大二的学生担任。现有员工62人,是各学院各专业的大一学生。
李嘉玉说,之所以要成立这样一家公司,是为了把弘扬雷锋精神成为常态化和长效化。公司采用正规的公司化运作模式,员工入职需“竞争上岗”和签定合同,设有奖罚分明的考核制度。唯一不同的是所有人员没有工资薪酬,唯一的福利就是能获得德育加分,优秀的员工还有机会优先入党。
公司的核心业务集中在两块:创意公益和创意传播。结合公司员工拥有的媒体专业特长,用创意来引发和汇聚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热情,通过开展党员模范专项活动、志愿服务实践、明德修身系列活动、职业能力锻炼四大活动,探索“学雷锋如何促党风,学雷锋如何促学风”。
“五一,雷锋侠为你代言”、“向网络进军——雷锋侠带你打怪兽”等活动,深受学生欢迎,大家的参与度很高。随之设计的“雷锋侠”卡通形象,已成为勇于与不良现象和行为做斗争的代言人,代表了有梦想有激情有爱心有创意的学生公益群体。目前,以“雷锋侠”为主要角色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漫画作品已陆续上线,在推广中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公司借助有创意的传播手段、传播方法使公益精神最大范围得到传播,发挥学员中的广告学、公共关系学、媒体创意、网络与新媒体等专业特长,建立了“益呼网”新媒体平台助推公益传播,用“+微信+微博”的传播模式,及时上传学生的原创公益视频、公益平面作品。“两微”关注粉丝超过40000人,微信公众号引起了校外网友和社会的关注。学生的公益作品先后与舟山市委宣传部、桐乡市五水共治办等地方和单位合作,创作了《约定》《鸭爸爸的家事》《给艾一份微光》等多部公益作品,其中《廉政视力表》被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评为优秀作品并展播。全国公益类微视频大赛正在策划组织中。 最近,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中国网络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腾讯网、新浪微博等媒体联合推出的“2015中国好网民”公益广告设计活动,浙传学生获得平面类银奖。
创意公益在学校取得了成功,让雷锋服务公司迈出了校门,公司所在的学院与英国卡利多尼亚大学合作创建了中英公益传播创新平台,开设了创造性思维课程,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
经过两年的运作,雷锋服务公司得到了时任浙江省委组织部部长蔡奇的高度赞扬。2014年12月公司正式进行了工商注册登记。
专业 + 社会实践:小风雨促进大成长
这是“立德树人是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一切工作的核心。”浙江传媒学院校长项仲平说,“我们既有坚持传承育人的规律,又创新开放办学的机制,把人文素养、专业教育和实践相结合,接轨社会和广电传媒行业,打通知识转化能力的屏障,让学生了解社会,体验民情,培养情怀,让学生从课程走上社会大课堂,既提升专业又培养情操。”
把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作为核心,以专业建品牌,让德育学为所用,用有所长。学校先后组建了专业摄影、礼仪文化、与爱同行等10支专业志愿服务队,在连续多年走向社会的服务中,打造出了“移动三脚架”“暖冬行动”“圆梦行动”等品牌活动,志愿者的服务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专业人才不断涌现,先后被中央电视台等媒体跟踪报道。而为奥运会、世博会、世界互联网大会、G20峰会等大型活动提供专业服务的志愿者,则学到了更多专业之外的知识;全国首个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协会的成立,1100多名学生先后分赴全国13个省市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普及工作,在向社会各界传播媒介素养文化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水准。在2015年第二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浙传“移动三脚架志愿服务队影像传播服务活动”获得大赛银奖。动画专业学生创作的漫画《我为核心价值观代言》被团中央的微博转载,获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而与社团活动和社会活动相融合,使德育进入常态化,产生了可持续的长效。目前,学校建有91个志愿服务基地,五大校外德育实践基地。每年社团校园活动多达200多项,连续12年举办社团文化节、大学生电影节等,以及开展了“漫读红色经典”活动和举办弘扬主旋律的晚会,出现了一批如“红色记忆”“舞动的红丝带”等优质的原创节目;B&G剧社、话剧团排演青春版话剧《雷锋》在“全省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中,先后走进浙江大学等多所学校巡演。
和每年的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让德育走出校园走上社会。让大学生从社会实践的小风小雨中,形成对社会全貌的客观公正评价,并通过活动的综合效应,感受书本中、课堂上体验不到的情感,从而不断强化自我完善的动机和自我教育的自觉性,以促进和增强大学生的责任心和成就感。2015年由二级学院及学校立项的暑假社会实践团队高达544支,分赴全国各地。其中“残翼 飞翔”团队获“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井冈山网络微课开发调研团队入选“全国百强暑期实践团队”。
在德育专业化、品牌化、常态化过程,还融入创新基层党建新平台的功能,效果显著。浙传是浙江省属第一家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的高校,2015年顺利通过了中央文明委的复评。去年,浙传新闻与传播学院13级新闻学班团支部被团中央评为全国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团支部”。前不久,浙传被中共中央组织部列为全国首批十个、浙江省唯一的“党员教育示范培训基地”之一。
德育教学体系所产生的可持续效果,促进了大学生心中道德种子的成长,让大学生受益匪浅。无论是最近习总书记关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讲话精神的学习和贯彻落实,还是展开以增强大学生文明意识,培养文明仪表、文明习惯、文明行为的“文明修身,做高素质的传媒人”的系列主题活动,学生的自觉参与热情和积极性都很高,学风学貌也不断在发生变化。
浙传学子走向社会之所以大受欢迎,其主要根源之一就在于此,也是对德育教学效果可持续的最好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