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中国在线  >  专题  >  2014专题  >  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  >  专家解读

健全的机制是最大的“诚信共识”

惠州文明网江舟 2015-10-21 17:01:09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在线展现企业诚信创建活动、企业动态公示及投诉、曝光企业不诚信记录……在上海,通过7年多的努力,累计已有近215家行业协会设立行业诚信企业创建办公室,21000余家企业获得了不同级别的诚信创建企业称号,建立起了长效的企业诚信创建管理机制及立体化的网络管理平台。企业诚信创建活动已成为行业诚信建设及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有效抓手。(9月13日《光明日报》)

21000余家企业获得了不同级别的诚信创建企业称号,这不仅是上海企业界的大事,也是当地诚信建设的“大事件”。而这个“大事件”中值得关注的信息,是当地把诚信建设进一步纳入机制化轨道,在更深层次激发企业诚信意识。

别忽略一项良性机制的“背后故事”。一项新机制推出之前,是社会各方对它的讨论、评估、支持,这之中包含着不同意见的整合,包含着最大共识的凝聚。上海的企业诚信机制亦是如此,正如《光明日报》的报道所说的“塑造诚信共识”那样。

缺乏诚信共识,难以形成诚信机制。因此可以这么看,健全的机制是诚信共识的成果。道理很简单:诚信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多方出力。一张完美的诚信大网形成,需要自然人、企业良好的诚信观念,也需要银行、税务、工商等单位的“诚信职能”。如果其中一方对诚信重视程度不够,在诚信建设中打小算盘,阳奉阴违,那么所谓的“诚信共识”无疑会被打折扣,基于这种“共识”之上的诚信机制,其效能无疑也会打折扣。

人无信不立。一个地方缺乏诚信,也是难以“立”的。事实证明,那些缺乏诚信的地方,不说人们轻易不敢到那里投资,就连平时旅游、上学、出差等,也轻易不敢“光临”,敬而远之。其结果是地方发展活力没有被充分激活,无论经济建设还是地方形象,都难以“立”。而现实生活中,欠债不还的“老赖”、食品安全、高考集体舞弊、碰瓷、顾客跑单等诚信问题,都引起人们广泛讨论。其中每一种现象,都呼吁着健全诚信体系的构建。

这几年,全国各地诚信体系建设脚步加快,一个个良好的“诚信共识”让人看到社会文明指数不断上升的“刻度”。

早在2012年底,广东省惠州市率先在全省建成“一库一网两平台”的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成立市级信用中心、制订“1+4+N”的社会信用管理制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稳步推进。今年以来,合肥会加快建立“红名单”和“黑名单”制度,宣传表扬诚信企业,谋划开展合肥市诚信示范企业认定工作。今年4月,武汉市出台《市场主体事中事后监管办法》出台,加强“先照后证”登记制度改革后的市场监管,维护好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每一个诚信体系的建立,都是诚信生活的防护网,也是社会文明进步历程中不可磨灭的脚印。

诚信议题上,共识越大,力量越大。凝聚强大的诚信力量,需要社会各方走出“利己主义”的狭隘,谋求最大的诚信共识。(江舟)

分享到6.79K
众怒 入侵
IPO重启首日:沪指小幅低开后迅速拉涨近2% 央行将发行航天纪念币、纪念钞 与人民币等值流通
假装在英国 从影视剧中的英伦关键词感受英伦风 谢耳朵将在莱纳德婚礼上搅局 盘点美剧婚礼上的麻烦事
争做好命女 心理学家教你学撒娇 超模性感演绎奢华珠宝大片

新闻排行

24小时热评排行

    “鲁冰花”关爱留守儿童公益计划在京正式启动

    详细>>

    圆梦北京之《90后的青春》

    详细>>

    圆梦北京之《梦想成画》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