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多区探索无证幼儿园择优转正 条件较好者给予扶持

作者:沙璐 来源:新华网
2017-11-20 09:00:11
分享

北京多区探索无证幼儿园“择优转正”

对条件较好者给予扶持,纳入社区办园点管理;专家称新政有利于缓解“入园难”

近日,北京将设立一批社区办园点的消息引起关注。虽然2015年北京市教委启动三年行动计划,3年内在全市增加入园名额15万个,但是学前教育供需矛盾仍然较大。

设立社区办园点能否解决目前的“入园难”问题,出台新标准会让“办园难”得到改善吗?有多少无证幼儿园可以向社区办园点靠拢?记者走访发现,一部分经营多年的无证民办幼儿园仍在坚持招生,其设施条件与社区办园点安全管理要求尚存一定差距。

释疑1 为何设立社区办园点?

未来,我们居住的小区中除了幼儿园,还会出现一批社区办园点。11月14日,北京市教委网站公布7部门联合印发的《北京市学前教育社区办园点安全管理工作基本要求(试行)》,同时在印发通知中提出,设立一批接收3-6岁儿童进行保育和教育的社区办园点。

为何设立社区办园点?通知中给出了解释:社区办园点可以丰富办园形式,提供多样化的学前教育服务,同时更好地应对“全面二孩”政策所带来的人口高峰,解决当前存在的“入园难”问题。

其实,这不是“社区办园点”第一次出现在政府文件中。《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中提出,做好0-3岁社区早期教育指导工作,提供多种形式的学前教育指导服务,建设一批学前教育社区办园点。

在去年10月召开的16区和燕山地区教委主任工作务虚会上,北京市教委副主任付志峰在谈到“入园难”、学前学位紧张等问题时指出,在入园压力大、土地资源紧张的中心城区及城乡接合部地区,建设一批学前教育社区办园点。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我国幼儿园、托儿所的标准由行政部门制定,强调规模、师资力量、设施等,条件比较高,导致一些民办幼儿园难以通过审批。随着“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北上广等大城市对幼儿园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出现很多没有办园资格的幼儿园,处于“灰色”地带长期经营,既然关不掉,不如调整政策,设立更符合实际的要求。

释疑2 社区办园点与幼儿园有何不同?

此次出台的《北京市学前教育社区办园点安全管理工作基本要求(试行)》明确规定:社区办园点不应使用“幼儿园”的名称命名。

社区办园点与普通幼儿园有何区别?记者注意到,与正规的幼儿园相比,此次社区办园点安全管理工作基本要求在园舍、设施、人员等方面,标准均有所放宽。

《北京市举办小规模幼儿园暂行规定》要求,幼儿园要“有相对独立的幼儿户外活动场地及安全防护措施,人均面积不低于2平方米”、“每班幼儿活动室建筑面积不低于60平方米,人均使用面积不低于2平方米”、“幼儿盥洗室、厕所、消毒间面积不低于10平方米,且厕所必须采用水冲式”。此外,在配套设备方面,要求“图书、玩具人均4件(册)以上(含自制玩具)”;人员方面,要求“教职工与幼儿的比例在1:5.5-1:6”。

而在此次印发的社区办园点设立标准中,并未要求有相对独立的幼儿户外活动场地,每班幼儿活动室人均使用面积降至“不低于1平方米”,要求有独立的儿童厕所但没有面积要求,玩具数量不低于《北京市幼儿园玩具配备目录》规定数量的1/2即可,保教人员与办园点幼儿比例控制在1:10-1:12,低于小规模幼儿园。

熊丙奇认为,社区办园点类似幼儿园的派出机构或教学点,承担幼儿教育功能,但不属于正规的幼儿园,相关审批要求会更简化,这可能也是文件中要求不能叫“幼儿园”的原因。

释疑3 无证幼儿园可否纳入社区办园点?

记者在探访中发现,很多民办幼儿园尚无办学许可证。对此,通知中要求,各区教育部门联合乡镇、街道,对现有无证幼儿园进行排查,对条件较好的无证幼儿园给予支持和帮助,创设条件使其符合社区办园点的要求,并对社区办园点的举办者加强管理和引导,规范其行为。

对于“择优转正”的措施,北京一些地区已经开始探索实行。据西城区副区长司马红此前介绍,今年上半年,西城区共投入2700万元对11所幼儿园进行了改扩建。针对部分无证幼儿园,“改造后能符合标准的,帮助它转正;实在不行的取缔;具备一定条件,引导转型为社区教学点,继续提供服务”,目前西城区已梳理出20多所无证幼儿园,上半年已经“转正”2所。

自2015年以来,朝阳区已经扶持规范了20余所自办园,通过统筹片区学位资源、购买民办学校资源等多种方式,最大限度地解决学位紧张问题。

熊丙奇表示,通过“择优转正”,可以帮助一些此前在“灰色”地带的民办园走向正规,纳入监管,提高办园质量,同时有利于缓解“入园难”。

■ 探访

部分民办幼儿园长期“无证经营”

近日,记者探访了朝阳区、海淀区的几家民办幼儿园,这些幼儿园大多没有办学许可证,园所面积不大,收费不高,规模较小,招生人数一般只有几十人。

永泰园小区位于海淀区清河镇京昌高速路东侧,一进小区,正对大门的一栋高楼一层是一家幼儿园,为两间居民住房改造而成。

工作人员介绍,该幼儿园为民办园,有40多个孩子,8个老师,虽然没有办园许可证,但在社区有备案,街道也会对园内的卫生、安全等情况进行检查,已经办了十几年。

像这样长期“无证经营”的幼儿园,并非个案。

朝阳区垡头地区约有15万流动人口,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社区中的公办、民办等各类幼儿园有十余所,超过一半为民办园。记者随机走访一家位于居民楼中的幼儿园,以家长身份进行咨询,园长透露,该幼儿园没有办园资质,但是在街道进行了备案。

离这里不远的另一家幼儿园园长也表示,虽然没有办园许可证,但在区里已经备案,“有人监管,区里开会也会通知我们。”

为何不办理许可证?垡头地区一位民办幼儿园园长表示,许可证不太好申请,对场地、设施要求比较高,很多民办园都没能申请下来。

除了没有办园资质,一些民办幼儿园的设施、安保也与社区办园点存在一定差距。

根据要求,社区办园点需要安装视频安防监控系统,但记者走访的永泰园小区民办幼儿园并未安装监控系统;建在垡头地区居民楼内的那家幼儿园,小班活动室与睡眠室共用,只有十几平米,容纳十几个孩子,不符合“活动室与睡眠室共用的,生均使用面积不低于2平方米”的要求。

此外,在记者探访的几家幼儿园中,有的没有专职保安员,甚至没有保安员。

虽然一些民办幼儿园的软硬件与相关标准存在一定差距,但是一位孩子在民办幼儿园上学的家长告诉记者,女儿很喜欢现在的幼儿园,可以学到一些东西,条件虽然比正规幼儿园差一些,但影响不大,而且学费便宜,一个月只有一千多块钱,自己作为“北漂”,没让孩子做留守儿童就很满足。

记者 沙璐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