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变求新求富 福建老区村续写不老传奇

作者:王永刚 李琛 来源:新华网
2017-10-19 09:04:30
分享
 
 

求变求新求富 福建老区村续写不老传奇

图为福建省连城县培田村。这里曾经是红军驻扎地,经过适度的旅游开发后,这里已名列“中国十大最美乡村”之一(资料图)。(新华网刘默涵摄)

新华网福州10月17日电(王永刚李琛)走进革命老区村——福建省寿宁县下党村,放眼望去,一栋栋新建的小洋楼拔地而起、鳞次栉比;一条18米宽的主街道两旁绿树成荫、店铺林立。经过传统古村落保护性修复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电网、光纤、电影院、卫生室、电商、超市、民宿、农家乐等设施一应俱全,环境好了,人心回来了,曾因贫困背井离乡讨生活的村民纷纷回乡谋求新生活、新发展。

这样的巨变,正在福建8435个老区村(居)发生。

福建,著名的革命老区省。相关史料表明,自上世纪20年代末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20多年间,福建有2919个老区基点村坚持斗争。福建全省2201个贫困村,其中老区村1575个,占71.6%。

近年来,福建省老区建设成就斐然。福建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从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保障和推动老区建设发展。

老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综合水平稳步提升,老区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城乡发展逐步协调,老区惠民工程日趋完善,社会事业成效彰显。

求变求新求富 福建老区村续写不老传奇

长汀县上蕉村是福建省扶贫开发重点村。在精准扶贫政策下,该村变化翻天覆地,这两年村子里新盖民房150多栋,新购小车近50辆(资料图)。(新华网刘默涵摄)

保持本色:党组织是致富脱贫的排头兵

南安市山城村村两委的干部和村民不会忘记老支书郭湖海。

为了让村里的贫困户早日脱贫,2011年,郭湖海带头办了养殖场,鼓动贫困户一起养,贫困户没有资金,他就先把猪苗按成本价赊给他们,等生猪出栏卖了钱再付,好几户贫困户就是这样脱了贫。此外,他还带领村民改善交通状况、大力发展种养殖业,2012年前后,根据村里的自然条件和资源,成立了油茶种植公司、果蔬种植公司、养牛场、养猪场、制茶厂等企业及农业合作社等,种植美国脐橙500亩、香水柠檬200亩、茶叶1000亩,养殖各类牲畜近3000头,仅种养殖业年收入就达1200万元。

曾守福,福建省委组织部下派到寿宁县担任下党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实施精准扶贫。2014年7月,他来到下党村,扎根村子,一呆就是三年。

一到下党村,曾守福就带干部群众张罗着修路。几个月后,路通了。2014年底, 在曾守福的说服下,党员王培根和几位同村“发小”将在外开的餐饮店盘给了别人,带着资金回到下党村,创办了星农禽畜养殖合作社,带着20多户贫困户养起了一百多头山羊,并向贫困户传授养殖技术,帮助贫困户销售禽畜。

在曾守福的带领下,村两委群策群力,找路子、想法子,在全省首创扶贫定制茶园,几十个摄像头连接着远程的手机客户端,让种茶、采茶、制茶过程可视化;年轻人早早就用上了电商营销,下党人注册的茶叶品牌“下乡的味道”卖到了全国各地。

整合历史、红色文化资源,代表闽东乡愁的廊桥文化以及当地独有的红色旅游资源,让下党村的旅游品牌持续升温。

2016年,下党村被评为“中国千千万万乡村旅游品牌村”“中国乡村旅游示范村”,带动了民宿、农家乐的发展。

村财从零收入到20多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11000多元、2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党建脱贫、产业脱贫、旅游脱贫,下党村民的路越走越宽。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为了帮扶贫困村脱贫,2004年始,福建省开始选派驻村干部到重点贫困村任职,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或其他职务,每批任期三年。今年第5批驻村干部肩负省委、省政府的重托将分赴全省经济和工作基础“双薄弱村”履新。大多数贫困村是老区村,这些“特别村官”抓基层党建,凝聚战斗力,让不少外出务工的党员返乡创业和乡亲们一起致富,昔日的贫困村正一步步迈向富裕和谐的新轨道。

革命战争年代,基层党组织是战斗堡垒。在老区脱贫攻坚的战斗中,它们同样是堡垒。采访中,老区村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家的这个项目是村党支部帮忙找的,村干部带头干,我们怕啥。”

求变求新求富 福建老区村续写不老传奇

漳州市高寨村航拍图。当地因地制宜发展蜜柚种植与观光产业,百姓收入有了极大的改善,大部分村民都住上了小洋房(资料图)。(新华网刘默涵摄)

守护绿色: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

福建的地理特点是“依山傍海”,九成陆地面积为丘陵地带,被称为“八山一水一分田”。全省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90%;这些山地多为森林所覆盖,使得福建的森林覆盖率达65.95%,居全国第一。

8435个老区村(居)几乎覆盖了福建的山地。

俗话说,“靠山吃山”,如何护住这青山绿水,又要让老区人民脱贫致富,这个命题摆在了老区村建设者们的面前。

三明市沙县林业资源丰富,是南方重点林业县。仅革命老区村白溪口村,就拥有林地面积19787亩。

2014年年底,沙县入选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名单。在这次林权改革中,白溪口村成立了林业专业合作社。全村除自留山、生态公益林之外的所有林地委托合作社经营,收益按村集体30%、全体村民70%的比例分红。

林权改革,激活了农村新经济组织的活力。

林权改革之后的白溪口村,涌现出了“全国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金楠种植专业合作社、沁园家庭林场、新林种苗花卉公司等一批新型林业经济组织。

白溪口村还探索“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金楠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了精准扶贫创业基地,每户贫困户每年可收入7000余元。据统计,去年以来,当地贫困户参与合作社劳动900人次,领取劳务报酬7.2万元。

去年,白溪口村林农人均年纯收入1.36万元,较5年前提高73%。当地村民说,“我们吃了山,留了树”。

“林下经济”成了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新路子,绿色乡村游成了城里人休闲度假的新时尚,也是老区人民新的“钱袋子”。

莆田市城厢区岭下村坐落在市区饮用水源地东圳水库边。近几年水源地保护,村里本来就不多的耕地又被征走600亩,还有42户200多人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村子迁移出去。

之前村民靠畜禽养殖和种植水果过日子,耕地被征走了不少、畜禽养殖场关闭了。村民要致富咋办?

村里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决定发展乡村休闲度假游。

岭下村背靠一座山,共有5条大大小小的溪流进东圳水库,尤其是美岭溪沿途自然条件不错。在市区镇三级多部门的支持下,村里有效整合了水利、财政等多部门资金,前后筹措3600万元,沿美岭溪修建了一条两公里的登山道、占地10余亩的村民公园、停车场,完成民居立面改造、村内道路修整等。

随着岭下村登山道的建成,每天尤其是周末都有很多城里人开车前来爬山锻炼。游客的增加,也带活了村里的经济,村民除了卖些土特产,还有几户搞起了农家乐。去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了8000多元。

美岭溪景区在旅游部门的帮助下,正在申报3A级旅游景区,村里要通过乡村旅游带动村民增加收入。已经规划的游客集散中心、玻璃栈道、联通登山道和公园的山后漫道很快就会动工,同时村里正在着手规划一个土特产交易市场。

福建省2012年开始启动“美丽乡村”建设。不少老区村因为自然环境好、人文资源丰厚,搭上了这趟“顺风车”。今年7月,福建省公布的2017年美丽乡村创建并确认为优秀的96个示范村中,就有不少是老区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老区村在脱贫致富、发展经济的同时,在党和政府的指导下,把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合理利用开发绿色资源。“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历史文化名村”得以原汁原味的保护;“林下经济”蓬勃发展;传统农业产业升级快速提升。

福建省老区村的村民在绿水青山中刨出了金元宝。

求变求新求富 福建老区村续写不老传奇

立足老区村特色,连城县培田村打造红色旅游,成为远近文明的旅游景点。图为游客徜徉在培田村富有古韵特色的建筑与道路中(资料图)。(新华网刘默涵摄)

传承红色:红色文化保护开发反哺老区人民

福建不仅是绿色大省,还是红色大省。

从闽西到闽南,从闽东到闽北,八闽大地处处留下了红色印记。全省目前共有革命遗址2600多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1处。

2016年,福建省制定印发《福建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工程实施方案》,从硬件、软件等多方面入手,整合资源,挖掘、留存红色记忆,保护、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

保护红色、传承红色,把红色变成生产力,这是一个和谐统一的命题。一年来,省市县各级投入大量资金对这些红色文物进行维修保护、整治提升,使其面貌焕然一新。

飘扬的红旗、金色的号角、红色的雕塑……走进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横口乡福中村,处处可见“愿与人民同患难,誓拼热血固神州”“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等红色语录,让人感受到浓郁的革命气息。

1929年8月,朱德率红四军部分将士赴闽中开展革命活动,于当年8月22日抵达永春县横口乡福鼎村(福鼎包括现在横口乡的福中、福联和环峰三个村)进行休整、训练,29日离开永春。

福中村这段朱德与红军的印记,让古老山村成为永春县的一张红色名片。当地致力于修缮红军旧址、扩充革命烈士纪念馆,并建设了红军广场和红色景观雕塑等项目,突出红色旅游主题,围绕“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红色精神,挖掘红色景点的历史文化内涵,全力打造以红色旅游为主题的美丽乡村。

借着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火热的东风,乡里开发寻找革命标语、攀登鼎山重走红军路、吃红军饭重温革命生活等互动体验项目,打造“感受青山绿水、追寻红色印记”的全新红色生态文化之旅。在旅游业的带动下,横口乡还鼓励群众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经济,把山里的芦柑、茶叶、蜂蜜等土特产品卖给游客,卖出山外。

红色文化的保护开发,让福中村发生了“巨变”。2013年,福中村村财收入仅8600元,村民人均收入为4100元;到了2016年,福中村村财已达10余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1.2万元。

革命老区大多地处偏远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不高。发展红色旅游,是带动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有效举措。近年来,福建依托红色资源优势,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将红色元素与山、海、侨、特、台等元素结合,突出以古田会议会址为龙头的红色文化旅游区示范效应,初步形成以古田会议会址为核心,以龙岩、三明、南平、宁德等地红色经典景区为重点区域,各地红色景点全面发展的全省红色旅游发展格局。

目前,福建共有龙岩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三明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谷文昌纪念馆等9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43个景点,2条红色旅游线路被列入国家级精品旅游线路。全省红色旅游A级景区共有12家,其中,古田会址红色旅游景区成功创建5A级旅游景区,建宁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园、马尾船政文化景区等5个景区成功创建4A级旅游景区。

今年1月份,福建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福建省红色旅游发展实施方案》。根据规划,力争到2020年,福建将初步构建红色文化生态旅游带,形成以古田会议会址为核心,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重点,各地红色旅游景点全面发展的全省红色旅游发展格局,全省红色经典景区全部完成A级旅游景区创建,红色旅游A级景区超过30家,红色旅游景区接待人数突破3000万人次。

数据显示,2016年福建省红色旅游景区接待人数突破1500万人次,同比增长20%,红色旅游收入达160亿元,增长22%。

红色旅游正在八闽大地蓬勃发展,红色文化的保护开发正在反哺老区人民。

标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