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砥砺奋进的五年】新华社聚焦赣南!五年间,这片红土地的变化令人惊叹

新华社 2017-08-20 14:15:34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赣南从不缺少关注的目光。

    从《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至今的五年间,这片土地上发生的变化令人惊叹。

    鳞次栉比的新房,蜿蜒向前的道路,洋溢幸福的面容……走进赣南,你会发现,五年中频繁落地的一项项精准帮扶政策,给这里970万人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活、生产形态的改变,更有这个国家振兴发展所蕴藏的强大活力和滋养。

【砥砺奋进的五年】新华社聚焦赣南!五年间,这片红土地的变化令人惊叹

廖秀英(中)和工作人员在江西省瑞金市凤岗村“廖奶奶咸鸭蛋合作社”收购村民送来的鸭蛋,准备网上出售(4月10日摄)。(图片来源:新华社)

    把苏区振兴发展放在心上

    苏区时期,参军参战的赣南儿女有93万余人,占当地人口三分之一,仅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10.8万人。在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平均每公里就有三位赣南子弟倒下。

    由于战争创伤,加上资源禀赋、交通条件、产业结构等因素,赣南的经济发展远落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至今还是全国较大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据统计,2011年,按国家最新的贫困线标准,这里有贫困人口215.5万人,占全市人口的近四分之一,贫困发生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6.5个百分点。

    总有一份牵挂,让人念念不忘。

    赣南特殊的地位,特殊的贡献,特殊的困难,得到国家特殊的支持。

    在2011年底至2012年初的两个月内,中央领导就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问题先后作出七次重要批示,指出赣南苏区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经济发展仍然滞后,人民生活仍然比较困难。如何进一步帮助和支持赣南苏区发展,使这里与全国同步奔入小康社会,让苏区人民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应当高度重视和研究。

    2012年4月,由有关部委组成的联合调研组到赣南,为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把脉开方”。

    高低不平的泥泞路,阴暗潮湿的土坯房,照明用的松油火把……眼前的情景,让调研组人员心情沉重。

    “把老区的真情实况带上去,把群众的期盼愿望转化为政策,是我们这次调研的初衷。”联合调研组的同志说,不然,我们就对不起这块红色的土地,对不起赣南的十多万革命先烈。

    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

    消息传来,赣南人喜泪温情抛洒,豪情尽情迸发。

    随后,12个“国字头”支持文件、88个部委帮扶意见汇聚赣南。

    若干意见被赣南人看作是“幸福宝典”。大到战略定位、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小至村民住房、老表喝水、学生读书……既兼顾当下,又着眼长远,充满了党和国家对赣南苏区的浓情关怀。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心赣南的发展,他反复叮嘱:

    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工作要抓好,这有政治意义。

    决不能让老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

    暖意浓浓的话语,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体现了国家领导人念兹在兹的为民情怀。

    这种情怀,直抵人们心灵深处。

    五年间,有关部委先后派了79名优秀干部到赣南18个县(市、区)挂职。

    “踏进门槛,走进心坎;舍弃面子,做实里子。”这是冯宗伟的扶贫感悟。

    身为由中国日报社选派的处级干部,他选择了到会昌县大西坝村当“第一书记”。

    为了疾病缠身的村民,他四处奔波,寻医问药;为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他耗费精力,生病住院……

    无论是项目推进,还是挖井修路,部委挂职干部用他们的行动,把党中央的牵挂传递到百姓心中,架起了党和人民之间的一座座“连心桥”。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编辑: 孙慕遥标签: 赣南
伊斯坦布尔遭炸弹袭击 至少11死36伤(图) 众怒
人民币汇率,稳住了吗? 一线城市房价趋于稳定 二三线环比涨幅回落
跟随电影去旅行:布拉格 在这里邂逅特工、寻找浪漫 papi酱获得1200万融资 看看国内外的网红是如何赚钱的?
争做好命女 心理学家教你学撒娇 超模性感演绎奢华珠宝大片

新闻排行

24小时热评排行

    “鲁冰花”关爱留守儿童公益计划在京正式启动

    详细>>

    圆梦北京之《90后的青春》

    详细>>

    圆梦北京之《梦想成画》

    详细>>